打字猴:1.704061856e+09
1704061856
1704061857 表6–2 2014年地方政府试点自主发债情况
1704061858
1704061859  发行日期   债券简称   发行量(亿元)   期限(年)   评级   票面利率   募集资金投向   20140623   14广东01   59   5   3A   3.84%   主要用于转贷市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公路建设,省内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转贷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等   20140623   14广东02   44.4   7   3A   3.97%   20140623   14广东03   44.4   10   3A   4.05%   20140711   14山东01   54.8   5   3A   3.75%   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普通公路建设发展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   20140711   14山东02   41.1   7   3A   3.83%   20140711   14山东03   41.1   10   3A   3.93%   20140724   14江苏01   69.6   5   3A   4.06%   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公路建设,支持省内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沿海开发港口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   20140724   14江苏02   52.2   7   3A   4.21%   20140724   14江苏03   52.2   10   3A   4.29%   20140805   14江西01   57.2   5   3A   4.01%   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中央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主要用于支持省内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转贷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   20140805   14江西02   42.9   7   3A   4.18%   20140805   14江西03   42.9   10   3A   4.26%   20140811   14宁夏01   22   5   3A   3.98%   44亿元用于自治区级重点建设项目,11亿元用于市县自主建设项目,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丝绸之路中阿合作核心区建设等项目;二是羊绒纺织、清真、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三是住房保障、医疗服务、环境整治等项目   20140811   14宁夏02   16.5   7   3A   4.17%   20140811   14宁夏03   16.5   10   3A   4.26%   20140818   14青岛01   10   5   3A   3.96%   21亿元用于偿还市级政府债务本息,4亿元用于补充胶东机场项目资本金   20140818   14青岛02   7.5   7   3A   4.18%   20140818   14青岛03   7.5   10   3A   4.25%   20140819   14浙江01   54.8   5   3A   3.96%   全部用于各市、县(市)加大对保障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普通公路建设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   20140819   14浙江02   41.1   7   3A   4.17%   20140819   14浙江03   41.1   10   3A   4.23%   20140821   14北京01   42   5   3A   4%   主要用于全市资源环境、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   20140821   14北京02   31.5   7   3A   4.18%   20140821   14北京03   31.5   10   3A   4.24%   20140911   14上海01   50.4   5   3A   4.01%   全部转贷有关区县政府使用,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工程、偿还到期债务等方面   20140911   14上海02   37.8   7   3A   4.22%   20140911   14上海03   37.8   10   3A   4.33%   20141023   14深圳01   16.8   5   3A   3.63%   优先用于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普通公路建设发展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债务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用于在建公益性项目后续融资,坚决杜绝债券资金用于楼堂馆所等中央明令禁止的项目建设支出   20141023   14深圳02   12.6   7   3A   3.79%   20141023   14深圳03   12.6   10   3A   3.81%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1704061860
1704061861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1704061862
1704061863 除国内债务融资外,地方政府也获得了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境外融资。外国政府贷款是指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具有开发援助或部分赠予性质的优惠贷款。财政部作为政府外债的统一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贷款“借、用、还”全过程实施管理监督。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性质与之类似。
1704061864
1704061865 1981年,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贷款用于支持大学发展项目,之后包括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以及各国政府贷款等渠道逐渐增多,成为中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渠道,资金广泛用于交通、能源、城建、环保、农业和农村发展、教育、卫生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704061866
1704061867
1704061868
1704061869
1704061870 城镇化转型:融资创新与改革 [:1704060138]
1704061871 城镇化转型:融资创新与改革 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主体的融资方式
1704061872
170406187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通过注入财政拨款、土地、国有企业股权等资产,设立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为政府主导项目行使投融资功能。其雏形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省推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背景,当时这类机构被命名为“建设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展较快。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从最初的银行借贷,逐步向贷款、债券、信托等多个渠道拓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现已成为地方政府性融资的主要渠道。
1704061874
1704061875 银行贷款是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来源
1704061876
1704061877 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自然也成为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融资渠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地方政府纷纷建立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满足配套资金需求。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安徽芜湖试点的“打捆贷款”模式,成为当时“银政合作”的主要模式。打捆贷款是指以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承贷主体,以财政出具的还款承诺作为偿债保证,将一城市或区域的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可视作单个项目贷款的“升级版”。打捆贷款使商业银行的营利性和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发展的诉求得到了有效契合,被地方政府广为运用。除了国家开发银行外,其他银行也频频涉及,直接推动了贷款整体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扩张。
1704061878
1704061879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面临“过快”到“过热”的风险,为配合宏观调控,遏制地方政府在政绩冲击背景下的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同年5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地方政府不得为贷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或者是变相担保。在此之后,也有银行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有关城镇化贷款协议开始转向战略性合作意向。
1704061880
170406188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土地财政+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逐渐成为政府信用和市场运作在特定城镇化阶段和体制背景下的又一“市场”选择。市县政府在履行城镇化建设事权中,以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增值的土地收入作为重要的财力保证。这是地方政府信用、土地商品化、银行信贷扩张冲动以及城镇化融资需求较大等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据统计,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8.5%,当年新增达3万亿元左右,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逾30%。根据银监会的政府融资平台名单,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14万余家,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28%;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达12.81%(见图6–3,图6–4)。
1704061882
1704061883
1704061884
1704061885
1704061886 图6–3 2003~2013年土地出让收益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
1704061887
1704061888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1704061889
1704061890
1704061891
1704061892
1704061893 图6–4 全国84个重点城市抵押土地面积及贷款总额
1704061894
1704061895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1704061896
1704061897 在经历了2009~2010年的快速增长后,受从严监管影响,2011年以来融资平台的贷款渠道明显受限。2010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工作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指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的缺失,警示偿债风险,要求“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自2011年起,银监会连续三年发布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以“降旧控新”为目标,建立融资平台名单制,从总量和占比两个维度严控融资平台贷款。据银监会披露,截至2012年末,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2万亿元,两年内仅增长2%,占人民币贷款余额14.2%。2013年银监会又下发《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受到了严格限制。但总体来看,相较于后面提及的债券及信托等融资模式,银行贷款在融资平台债务总量中的占比仍然最高。
1704061898
1704061899 融资平台债券——城投债
1704061900
1704061901 地方融资平台作为主体发行的企业债券通常被称为“城投债”,多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从品种上看,主要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2008年开始出现)和短期融资券(2010年开始出现)(见表6–3)。
1704061902
1704061903 表6–3 近年来我国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情况
1704061904
1704061905  发行数(支)   发行规模(亿元)   年份   企业债券   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   PPN及其他   合计   企业债券   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   PPN及其他   合计   2008年之前   65   ——   44   ——   109   792.50   ——   621.50   ——   1 414.00   2008年   24   1   24   0   49   404.00   30.00   306.00   0   740.00   2009年   117   22   23   0   162   1 734.00   751.00   336.00   0   2 821.00   2011年   139   62   36   5   242   1 776.00   942.00   416.10   130.00   3 264.10   2012年   394   130   65   73   662   4 681.00   1 750.10   780.20   1 034.80   8 246.10   2013年   290   121   105   136   652   3 583.80   1 742.16   1 433.80   1 536.50   8 286.26   合计   1 148   376   331   214   2 069   14 555.30   5 881.26   4 408.60   2 691.30   27 536.46  资料来源:中债资信研究报告
[ 上一页 ]  [ :1.7040618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