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68041e+09
1704068041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尽管当地的商业拓展占用了卡拉汉和其他一些人的大量时间,但这方面并无太大进展。卡拉汉的另一项工作是向萨维林学习如何管理和安排其他广告。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一直在东海岸远程操控这项业务。而此时,扎克伯格正大刀阔斧地卸下他尚存的职责。
1704068042
1704068043 11月30日,facebook迎来了其第100万个注册用户,而它还只是个才成立10个月的公司。彼得·泰尔前不久在旧金山开了一家夜店兼餐厅,名叫”战栗”,在法语中意为”因兴奋而颤抖”。他将其”贵宾休闲室”拿出来作为庆功聚会的场所。聚会组织者帕克在会上顺便庆祝了他即将于12月3日到来的25岁生日。
1704068044
1704068045 聚会的电子邮件邀请函有些怪异,其顶端是一句引言,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看看你周围的那个世界,只需要在正确的位置轻轻地一推,它就能够被倾斜,倾斜……“这反映出帕克对公司的看法。在他看来,公司的成功基本上是既定事实了,即使扎克伯格对公司会员这么快就超过百万十分吃惊。
1704068046
1704068047 德安杰罗和萨维林坐飞机前来,同行的还有公关经理克里斯·休斯,他是扎克伯格以前的室友。尽管核心团队的几名成员还没有达到法定饮酒的年龄,投资者们、朋友们、随行而来的人们在当晚装饰华丽的房间里喝了个尽兴。对于经营的重心是什么,大家仍有分歧。在聚会上,一位宾客问德安杰罗在facebook中做哪些工作,德安杰罗回答说:“噢,我不是facebook的,我在wirehog做事。”
1704068048
1704068049 facebook的成功开始引来关注。而在硅谷,成功就是吸金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断打来电话,而扎克伯格对此显然毫无兴趣,当时他觉得facebook已拥有了足够的资金。
1704068050
1704068051 其中一家希望注资的公司是红杉资本(sequoiacapital)。身为业绩不俗的风险投资公司中的佼佼者,红杉资本注资过大批商业巨子—苹果公司、思科公司(cisco)、google、甲骨文公司(oracle)、paypal、雅虎和youtube等。在硅谷,该公司以非常严谨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闻名。红杉资本的大腕和大师级人物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曾是plaxo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肖恩·帕克对他比较了解。帕克认为,此前他被plaxo踢出局也有一部分是拜迈克尔·莫里茨所赐。“考虑到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我们绝不会接受红杉资本的注资。“帕克说。
1704068052
1704068053 但在当时,也许是出于胡闹,鼓励他们选择注资wirehog似乎是个好主意。那是个荒唐的主意,但除了利用红杉资本以外,它有另一个更有象征意义的目的。扎克伯格的默许似乎是以他的方式对帕克表示他放弃了wirehog~承认这个事业就此玩完。“我们曾经向别人推荐投资wirehog,但据我们的推测是—没人在乎它,“扎克伯格说,“他们只是想参与facebook。“而就红杉资本来说,它太想跟这些年轻的经营者们套近乎,所以其公司合伙人罗尔洛夫·博塔(roelofbotha)愿意听听小伙子们的推销。一次面谈会被定在早上8点。
1704068054
1704068055 facebook的年轻经营者们构思了一个计划。但在面谈会约定的那天,他们睡过了头。博塔在8点过5分打来电话:“你们在哪儿呢?“扎克伯格和其在wirehog的合伙人安德鲁·麦克科伦急忙冲到红杉资本的时髦办公室里,办公室位于门洛派克市的沙丘路,当时他们身上还穿着t恤和睡裤。尽管他们说迟到是因为睡过了头,但其实这是他们的策略。扎克伯格说:“本来是准备搞得更糟的,我们甚至计划根本不去他们的办公室。“在红杉资本拘谨但考虑周全的企业合伙人面前,扎克伯格向大家做了陈述报告。
1704068056
1704068057 他展示了10张幻灯片,他甚至没有向大家大力推销wirehog。那是一张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脱口秀主持人)风格的列表:“不要投资wirehog的十大理由。“开始听起来还以为真的是字面上的意思。“不要投资wirehog的第10个原因:我们没有创造利润。“第九个原因:“我们可能会被音乐产业提出诉讼。“最后几个原因完全是无理取闹。第三个原因:“我们出现在你们的公司时,不仅迟到了,而且还穿着睡裤。“第二个原因:“因为肖恩·帕克是我们公司的一员。“而红杉资本不应该投资wirehog的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到这里来只是因为博塔请我们来的。”
1704068058
1704068059 据扎克伯格回忆,在整个陈述过程中,红杉的合伙人似乎很有礼貌地在倾听着。他说,他现在十分后悔”制造”了那次迟到。“我想,我当时的确冒犯了他们,现在,我真的觉得那件事做得很糟糕,“他说,“因为他们是严肃的人,想做一笔好的投资,我们却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这不是一个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故事。”
1704068060
1704068061 于是,facebook最终成为唯一的重中之重。不只是世界,扎克伯克自己也倾斜了。公司总裁帕克开始寻找高级人才来填补公司职位。有一个高级职位,他瞄准的第一批人才之一是马特·科勒—雷德·霍夫曼的左右手。他出席过泰尔注资facebook的通告会。科勒一表人才,中等身高,在曼哈顿长大,具有学生气质。科勒的父亲是一位心理分析家,母亲则是一位心理学社工。他总是一副笑脸迎人,有着一头杂乱的棕发,前额上有点小刘海儿。帕克看中了他身上的综合素质。他天生聪明,拥有解决互联网突发事件的良好经验,社交手腕极佳。科勒以高分毕业于耶鲁大学音乐系,所以他与facebook的这群哈佛出身的创建者们相处肯定没问题。他甚至拥有国际经验,曾经在中国住过一段时间,并在那里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他在linkedln公司做得不错,当时该公司被视为硅谷初创公司中最炙手可热和最有前途的公司之一。
1704068062
1704068063 科勒与很多朋友谈及此事,试图分析清楚他是否有必要认真考虑帕克提出的邀请。他当时大概有28岁—不再是20来岁的大学生了,甚至曾在咨询巨头麦肯锡工作过。他并不是一个行事冲动的人。科勒给他在普林斯顿读大学的弟弟打电话,询问他是否知道有facebook这东西。“结果回答是,‘靠!‘好似我问的是,‘你们在普林斯顿有电吗?“科勒回忆说。但他觉得很难相信facebook所宣称的数据。
1704068064
1704068065 他问扎克伯格,能否允许他亲自花一些时间深入了解服务器的数据库。结果,科勒被了解到的情况吓了一大跳。随后,他和帕克、扎克伯格很快达成了一个协议。当时公司每人每年可分得65 000美元,还有数量不菲的股票,这对科勒来说是最重要的。科勒深信facebook会做大做强。他对wirehog毫无兴趣,他的任务是做必要的工作,使facebook成为一家真正的公司—他后来是这么说的,他的工作是成为扎克伯格的”智囊”。
1704068066
1704068067
1704068068
1704068069
1704068070 facebook效应:看Facebook如何打造无与伦比的社交帝国 [:1704067011]
1704068071 facebook效应:看Facebook如何打造无与伦比的社交帝国 第5章 “我一定要投资这家公司”
1704068072
1704068073 我认为这简直就是令人惊叹的商业点子。
1704068074
1704068075 克里斯·马(chrisma)的女儿是扎克伯格在哈佛的一位朋友,克里斯是华盛顿邮报公司收购和投资部门高级经理,该公司也是美国最伟大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的母公司。克里斯的女儿极力劝他了解一下facebook,在2004年年末,他和一名同事坐飞机前往加州。那次拜访带来了不错的进展。1月份,扎克伯格和帕克飞往华盛顿,在《华盛顿邮报》的办公室继续商讨,看两家公司是否有可以一起合作的方式。
1704068076
1704068077 在与克里斯和他的同事们会谈过程中,出乎扎克伯格和帕克的意料之外,《华盛顿邮报》公司首席执行官丹·格雷厄姆(dongraham)加入了他们的会谈。红光满面的格雷厄姆是美国商业界的一位知名领袖人物,也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控制《华盛顿邮报》的格雷厄姆家族中的一员。扎克伯格向格雷厄姆说明了facebook的情况,格雷厄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说:“我认为这简直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商业点子。“了解到facebook在哈佛的成功,勾起了当时59岁的格雷厄姆零零碎碎的相关记忆。他也在哈佛大学读过书,他回忆起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自己在《哈佛克里姆森报》当记者兼主编的时光。
1704068078
1704068079 在那时,《哈佛克里姆森报》在编辑室的一个架子上保存着几本大的方格分类笔记本。每天报纸上的文章被粘贴到这些笔记本中,记者和编辑们在本子上写下他们对文章的评论。在另一本笔记本上,他们随便写下心中所想的任何事物。
1704068080
1704068081 “我记忆犹新,每当我们走进那个房间时,我们都会认真阅读那些笔记本上写的每一个字,并写下我们自己的评论,“格雷厄姆说,“我经常想,那些评论笔记本所起到的作用真不小,我还想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复制这套方法。”(在他的报社,用的确实是这套方法。)“当我听到马克描述facebook的概念时,我心想,‘老天,我完全明白他的目标是什么。“格雷厄姆当时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努力开创《华盛顿邮报》自属的网站业务。
1704068082
1704068083 他感到吃惊的是用户每天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在facebook上,扎克伯格也让他感到有些惊奇。“马克跟他现在相比,有些腼腆,“格雷厄姆继续说道,“比如说,你说了某句话后,他一般会停顿一下,想一会儿,再作出评论或回应,但他在那次谈话时说的每句话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一个20岁的小伙子来说,他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1704068084
1704068085 格雷厄姆开始叙述公司的一小段历史,帕克记得他说的话大概是”……后来,一个名叫沃伦·巴菲特的人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拜访之前,扎克伯格和帕克都不大了解格雷厄姆家族,但他们听说过巴菲特—传奇般的投资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巴菲特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华盛顿邮报》的主要投资方。帕克说:“巴菲特的到来是个改变公司命运的时刻。“格雷厄姆解释说:”《华盛顿邮报》之所以能够以极长期的发展眼光来策划其公司战略,一个原因是格雷厄姆家族控制着《华盛顿邮报》公司极大一部分有表决权的股票,还有一个原因是,巴菲特清楚地说明,他将长期持有他所拥有的公司股票。”
1704068086
1704068087 在他们谈话中的某个时刻,格雷厄姆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自称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提议。他描述了当时所说的话:“我说,‘马克,最终,你大概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但如果你想要一个非风险投资的投资方,或是想要一个不会向你施压的投资方(而一般风险投资会以任何方式向你施压)’,他曾经说过一些话,他不愿意与这种公司合作,‘我们或许有意向为你的公司注资。”
1704068088
1704068089 扎克伯格被格雷厄姆这种做生意的理念深深地打动了。他解释称:“许多风险投资公司一直在接触我们,但我确实不想接受风险投资的注资。我不想按这一整套硅谷公司的模式来—接受风险投资注资,试着把公司上市,或是飞快地把公司卖掉,按照加速的时间标准引入专业管理模式。但《华盛顿邮报》与这些科技公司完全不同。令我惊奇的是,公司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天壤之别,这个公司长期专注的是新闻报业,而且他们对《华盛顿邮报》这个品牌和其拥有的公信力极为专注,就好像是’哇,我想以这个家伙为榜样’。而就在那时,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进行另一轮的融资。我期望着他们能够注资,丹是一个可以与我合作的伙伴。”
1704068090
[ 上一页 ]  [ :1.7040680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