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70817
“管理前面的环节”这一概念意味着全面质量控制应该将经销商、供应商及分包商等包括进来,用以改进供货和原材料的质量。全面质量控制包括削减成本、质量保证、数量管理及其他领域,这就催生了跨职能管理这一概念。在这种概念下,许多部门在跨职能活动中通力合作,这便是全面质量控制在横向上的延伸。
1704070818
1704070819
全面质量控制涉及各层级上的管理者,并跨越不同的职能部门,人们在全面质量控制中不会相互隔离。全面质量控制寻求一种相互理解,倡导通力合作,全面质量控制是一种富有感染力量的精神。
1704070820
1704070821
那些决定引入全面质量控制的公司常以“打破部门间的隔阂”为口号,这种需求对于那些在内耗中煎熬,深知部门隔阂会严重影响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公司,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公司便引进了跨职能管理来打破部门间的隔阂。但这并不是说每个职能部门应该变弱,相反,每个部门都应该足够强大,这样才能实现成功的跨职能管理。
1704070822
1704070823
全面质量控制从一个部门扩展到下一个部门,加强了不同组织层级之间横向和纵向上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公司范围的沟通和交流。全面质量控制的众多收益之一便是,改进沟通和交流,有效地处理和反馈不同组织层级间的信息。全面质量控制不但使人们紧密团结在共同的目标周围,也增强了信息的价值。
1704070824
1704070825
[1] 与“顺应市场”相反,“盲目推出产品”,指的是不充分顾及顾客需求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1704070826
1704070827
[2] 资料来源: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The Quest for Higher Quality—the Deming Prize and Quality Control,”Ricoh Company,Ltd.
1704070828
1704070829
1704070830
1704070831
1704070833
改善(珍藏版) 遵守PDCA循环(戴明环的发展)
1704070834
1704070835
戴明强调公司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行为间应进行不间断的交流互动。为了获得更好的质量从而使顾客满意,这四个阶段应该以质量为最高准则不停地循环运转。之后,这种“不断运转戴明环来实现改进”的概念被扩展到了管理的各个阶段,转轮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具体的管理行为(见表3-4)。
1704070836
1704070837
表3-4 戴明环与PDCA循环的联系
1704070838
1704070839
1704070840
1704070841
1704070842
1704070843
1704070844
1704070845
图3-5 最初的PDCA循环
1704070846
1704070847
日本的管理者改造了戴明环,并将新循环命名为PDCA循环,将其应用于所有的管理阶段和情境(见图3-5)中。PDCA循环是指围绕改进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它的起点是分析当前形势,收集数据,为改进制订计划。计划一经确定后,便开始着手实施。此后,还要检查实施过程,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改进。当试验成功后,还要进行最后一步行动,将方法论标准化,以确保不断地实践新引进的方法,从而带来可持续的改进。
1704070848
1704070849
早期,在应用这一循环时,“检查”指检测人员检查工人的工作结果,“行动”指对出现的错误或故障进行矫正。因此说,那时的PDCA概念是建立在监工、检测人员和工人的工作分工基础之上的。
1704070850
1704070851
1704070852
1704070853
1704070854
图3-6 改良版的PDCA循环
1704070855
1704070856
日本在应用此概念时,很快就发现这种事后矫正的方法还不够。结果,就诞生了改良版的PDCA循环,如图3-6所示。
1704070857
1704070858
遗憾的是,欧美敌对的劳资关系使这种角色分工被固化下来,从而形成了一个PDCF的循环格局,如图3-7所示。
1704070859
1704070860
在许多西方情境中,F是执行极端的R型标准:解雇工人或经理。这成为最快捷的解决办法。
1704070861
1704070862
1704070863
1704070864
1704070865
图3-7 西方的PDCF循环
1704070866
[
上一页 ]
[ :1.7040708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