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72688
·用质量控制统计技巧改进管理效率
1704072689
1704072690
·引入质量保证,建立能生产出好产品的系统
1704072691
1704072692
·让员工掌握“顾客至上”的哲学
1704072693
1704072694
·通过让质量控制小组不断学习并向问题发起挑战,培训并发展公司的人力资源
1704072695
1704072696
·在1981年之前赢得戴明奖
1704072697
1704072698
尽管那时候没人使用“战略”一词,但很显然,公司的全面质量控制运动正是经典的战略规划案例。小林高丝公司全面质量控制规划与协调部门经理高洲久志认为全面质量控制就是无止境的改进,它的成功实施需要下面三个前提条件:
1704072699
1704072700
(1)高层管理者务必做出坚定的承诺。由于引入全面质量控制理念会挑战现有的做事方式,这样的努力会遇到一些阻力,比如某些执行官就习惯于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能坚定地给予支持,全面质量控制策略的实施将注定刚开始就失败。在各个工厂、部门层级上的经理都务必做出严正的承诺。
1704072701
1704072702
(2)动员和配置公司重要职位上的可用人员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策略。有时候,他们需要利用高层管理者赋予的权力向前“推动”,有时候他们还要“绥靖”各方面的抵抗力量。他们务必要长于政治。
1704072703
1704072704
(3)公司内部务必成立一个特别小组冲到运动的最前线,为其他团队做出表率。
1704072705
1704072706
在小林高丝公司正式启动全面质量控制之前,相关经理全面讨论了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并达成了共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质量控制技巧的学习中。主要经理和工程师都被送到由日本科技联盟及其他组织举办的全面质量控制课程中学习。回到公司后,这些关键的员工被派去完成下面的任务:
1704072707
1704072708
·在公司内部担当讲师
1704072709
1704072710
·参与先锋团队,改进与生产相关的特殊问题,并在没有先锋团队的地方创建先锋团队
1704072711
1704072712
·担当质量小组领袖,帮助其他成员应用全面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技巧解决具体问题
1704072713
1704072714
小林高丝公司的一个目标便是在1981年前赢得戴明奖。引入全面质量控制来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对做事的方式进行改革。要在4年内做完别人用10年才能做成的事情,这需要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
1704072715
1704072716
高洲回忆,为戴明奖而努力就像为一次难的考试进行备考。不管你工作得多努力,总是觉得不够。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的循环。当戴明审计一天天临近的时候,很少有经理能够在晚上11点之前回家。平均来说,他们一个月工作28天。一般情况下,经理都不得不在早上5点钟开始质量控制工作,因为他们在白天的所有时间都在忙着做例行工作。但当他们最终获得戴明工厂奖时,他们享受到了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高洲说,如果经理不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他们就别指望能竞争到戴明奖。
1704072717
1704072718
1704072719
1704072720
1704072722
改善(珍藏版) 高层管理者的承诺
1704072723
1704072724
在日本,质量问题由职能经理负责,但在西方,质量常常被当作质量控制经理的职责。好像质量问题是管理工作中完全独立的一件事,一件需要由质量控制经理一个人处理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一个严重的质量问题出现时,在日本都要由职能经理来负责。而在西方,出现了问题要解雇的是质量经理。不幸的是,这种做法只会使西方的职能经理加深这样的想法:质量问题不由他负责。有一点毫无疑问:保证质量是管理者的责任,出现低劣的质量是管理不善的结果。
1704072725
1704072726
如果说改善的益处要逐渐显现出来,且仅能从长远来感受改善的效果,很显然,改善仅能在高层管理者真心关注公司的长远健康的情况下才能繁荣发展。
1704072727
1704072728
如前所述,日本和西方管理方式上的一项重大不同在于他们眼光的长远。日本管理者看重长远的收益,而西方管理者则看重短期结果。这种不同也能从管理层对改善的理解方式上显现出来。西方管理者不愿意引入渐进式的改进,而更愿意创新,因为后者常能很快带来投资回报。
1704072729
1704072730
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能意志坚定地引入改善并赋予其最高优先级,则不管多努力地引进改善都注定会昙花一现。在大多数以改善为导向的日本公司中,改善策略都是由高层管理者引进的。
1704072731
1704072732
1961年,小松公司在Maru(一场运动的名字)运动中启动了全面质量控制活动,野川所持负责全面质量控制的实施。从那之后,他一直都参与全面质量控制活动,哪怕他被升任为生产经理、工厂经理、生产部经理。当野川在1982年被任命为小松总裁时,即将离任的总裁、现任主席河合良一说,野川被选为总裁是因为他对全面质量控制的贡献。如今,野川就是小松公司的“全面质量控制先生”,理由很简单:小松公司在1959年获得了戴明奖,并在1981年获得了日本质量控制奖,小松被认为是日本拥有最优秀的全面质量控制项目的公司之一。全面质量控制深深扎根在小松公司的文化中,以至于董事会成员反对某事的原因常常是“这件事听起来不像全面质量控制”。
1704072733
1704072734
最近,小松主席河合指出:“在全面质量控制策略中,销售人员的工作是确认顾客需求;此后,工程师进行产品设计,在质量和成本中保持恰当的平衡;制造工人则按设计将产品生产出来。管理者的工作是为使上述系统有效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服务。”
1704072735
1704072736
每家公司都需要一名“全面质量控制先生”来为改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横河惠普,笹岡健三就是那位“全面质量控制先生”。横河惠普在1977年开始全面质量控制,在1982年获得戴明应用奖,横河惠普的成功吸引了美国母公司的积极关注。如今,健三会定期去美国惠普讲解全面质量控制活动。
1704072737
[
上一页 ]
[ :1.7040726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