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75148e+09
1704075148 131.4
1704075149
1704075150 其中的贵
1704075151
1704075152 金属储备
1704075153
1704075154 无数据
1704075155
1704075156 205.3
1704075157
1704075158 211.9
1704075159
1704075160 192
1704075161
1704075162 139.7
1704075163
1704075164 104.8
1704075165
1704075166 注释:上表显示了苏联实际外汇储备状况,即扣除被冻结(难以支配)的金额后,存在国内外的贵金属和外汇余量。表中数据包括国家银行、财政人民委员部、专业银行(外贸银行、工业银行、全俄合作社银行、莫斯科城市银行、中央农业银行、乌克兰银行、列宁格勒商业银行等)、境外的苏联银行(俄罗斯贸易银行、莫斯科人民银行、担保和信贷银行、欧洲银行、瑞典经济银行、北欧信贷银行、跨境银行等)的黄金外汇资金,以及贸易代表处和其控制的经济组织的外汇资金。数据已抹零。
1704075167
1704075168 资料来源: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2324号库第1类第790卷第184页;第815卷第11页。
1704075169
1704075170 外贸统计显示,1927/1928年度是一个转折点,从此开始了“疯狂进口”。2021926/1927年度贸易顺差取代了外贸赤字。按照海关的统计数据,1927/1928年度的进口支出比出口收入高出1.71亿卢布。203进口支出并不是苏维埃国家外汇支出的唯一项目。204因此,苏联的支出赤字,即支出超过收入,比外贸赤字还要严重。赤字通过出售黄金和铂金得到填补。苏联本就贫瘠的黄金外汇储备迅速枯竭(表三)。205到1928年底余下的贵金属和外汇价值1.314亿卢布,甚至不够填补下一个财年的外汇赤字(表三)。
1704075171
1704075172 根据苏联工业化缔造者的想法,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出口收入。俄国传统出口产品是粮食和原料,其主要收入项目是谷物、木材和石油。苏维埃国家在世界市场行情相对有利的时候启动了工业化,但是一年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西方,漫长的大萧条开始了。各国都急剧削减出口和进口,为保护本国经济而制裁其他国家的贸易扩张。世界原料和农产品价格急剧下滑。根据苏联国家银行的数据,1929/1930年度与1928/1929年度相比,谷物产品出口价格下降了37%,木材价格下降了14%,亚麻价格下降了31%,皮货价格下降了20%,石油价格下降了4%206。
1704075173
1704075174 苏联国内的形势也不容乐观。1927年底,爆发了粮食危机:由于收购价无利可图,农民拒绝把粮食卖给国家。国家领导层不愿意真正提高收购价,因为这将意味着减缓工业化的速度,这导致了1928年粮食危机再现。为了遏制1927年底出现的反对粮食征购的行为,国家领导层开始对农民进行镇压,1929年底开始了强制性的农村集体化运动。斯大林借助集体化运动尝试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粉碎粮食危机。集体化运动伴随着农民经济的崩溃。农业生产指标下滑,国家失去了出口资源。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层要尝试完成一个巨大的任务——加快工业化速度,为此需在两条战线同时作战:在国内战线——打击不愿向国家上交粮食产品并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在国外战线——与国际市场的不利行情做斗争。
1704075175
1704075176 斯大林不想放弃。在极其不利的市场环境中,苏联尝试以亏本价销售并扩大国内市场赤字的方法来增加农产品出口量,然而,出口收入赶不上花在工业进口上的快速增长的外汇支出。207连官方公布的海关数据也显示了苏联的外贸赤字(表四)。然而,有理由指出,海关的出口数据被抬高了,以便掩盖苏联在世界经济危机及农产品和原料价格低迷情况下遭受的损失。
1704075177
1704075178
1704075179
1704075180 表四
1704075181
1704075182 苏联外贸平衡表(百万金卢布)
1704075183
1704075184 根据公开的海关统计数据(以会计年度价格计算)
1704075185
1704075186
1704075187
1704075188 年份
1704075189
1704075190 出口
1704075191
1704075192 进口
1704075193
1704075194 平衡表
1704075195
1704075196 1928
1704075197
[ 上一页 ]  [ :1.7040751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