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7588e+09
1704075880 60.8
1704075881
1704075882 21.8—25.7
1704075883
1704075884 36.8
1704075885
1704075886 95.5
1704075887
1704075888 苏联(含外宾商店)
1704075889
1704075890
1704075891
1704075892
1704075893
1704075894 57.6
1704075895
1704075896 107.3
1704075897
1704075898 注释:大含南太平洋各群岛
1704075899
1704075900 **请参阅表八、表九
1704075901
1704075902 资料来源:刊登在1938年3月8日和1939年2月19日的《新苏黎世报》上的英国企业“联合有限公司”以及“夏普斯和威尔金斯公司”的估算。援引自美国大使馆的材料。美国国家档案馆,十进制文件,861.6341/101。《1937和1938年苏联黄金产量》备忘录,第34页。信息来源中数据单位为盎司。在换算成吨时,一盎司等于31.103克。
1704075903
1704075904 苏联的采金业刚刚起步,这也导致了对外宾商店的迫切需要。苏联采金业在一个接一个的年度计划中缓慢地加速着。我们回想一下从苏联经里加前往柏林的“黄金商队”:从1931年至1934年4月,按照美国最低的估算,苏联向德国的银行运去了大约260吨纯金(表六),1931年至1933年的黄金工业开采量总共也只有大约121吨(表九)。253外宾商店保障了不足的部分:从1931年至1934年,外宾商店贡献了大约90吨黄金。
1704075905
1704075906 外宾商店的作用对于同时代的人而言不是秘密。1934年3月,拉脱维亚报纸《里加评论报》和《新闻报》报道,从苏联运到里加的黄金货物是已经熔化了的、苏联政府通过外宾商店收购的黄金制品,而且这些黄金是用来支付前一年在英国购买原料和工业材料的款项的。254美国大使馆在自己的材料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外宾商店:“……俄国政府通过接受金币、金饰、黄金废料和人民非法藏匿的天然黄金付款的外宾商店从人民手中获得了大量黄金。显然,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的黄金数量巨大。”255美国大使馆另一位分析人员感到十分困惑,苏联哪来的资金偿还债务,即便是官方夸大的黄金开采量也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他的正确结论是,苏联显然从人民手里弄来了黄金。256德国专家认为,1933年苏联的黄金收支表是负的,即黄金储备已经完全耗尽,但是他们补充道,我们不清楚苏联通过外宾商店获取了多少黄金,而这个信息可能会改变整个黄金储备情况。257
1704075907
1704075908 外宾商店没有花钱进口昂贵的设备和原料,也没有耗资百万获取外国的技术支持,就带来了堆积如山的黄金,相比之下,在矿区开采出来的黄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难以想象的高强度劳作。外宾商店收购的黄金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消耗掉的俄罗斯帝国黄金储备并支付了多年工业进口的费用,这在发生大饥荒的1933年尤其突出(表九)。这一年,人们拿到外宾商店的黄金几乎相当于“平民”黄金开采企业通过大量劳动“淘来”的黄金产量!
1704075909
1704075910 到1930年代中期,苏联黄金开采业开始起步,黄金外汇危机解除(表九)。258在建立黄金工业的同时,斯大林还保证了黄金稳定地流入国家银行的库房。他对民众手里的金制小物件和传家宝已经提不起兴趣。在那些饥荒年份过后,还会留下很多值钱的物件吗?外宾商店不再被需要。1935年也成了其存在的最后一年。
1704075911
1704075912 斯大林治下的苏联积攒了大量的黄金储备。黄金开采量得以增长,在境外出售黄金的情况在“二战”后彻底消失。1953年——斯大林去世的年份——苏联黄金储备超过2000吨。259尼•谢·赫鲁晓夫和列•伊•勃列日涅夫分别在自己当政期间和1970年代积极出售“斯大林黄金”。首先,主要是用来在国外购买谷物,其次,用以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到勃列日涅夫执政末期,斯大林时期的黄金储备被消耗了1000多吨。2601980年代,完成了耗尽斯大林时期黄金储备的进程。261在苏联解体时,根据西方高估的测算,苏联黄金储备略超300吨,但格•阿·亚夫林斯基声明,在其担任总统经济问题顾问时,苏联黄金储备约为240吨。262可以做一个比较:1990年代初美国的黄金储备超过8000吨。263苏联领导层在黄金储备中“舀取”时“见了底”:根据苏黎世一家银行的代表所述,当时从苏联流出的一些金块带有沙皇时期的标志。264斯大林不仅缔造了苏联计划经济,还攒下了可以保证苏联存续并在几十年后保持世界影响力的黄金和资金。苏联时代和斯大林的黄金储备一起终结了。
1704075913
1704075914
1704075915
1704075916
1704075917 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 [:1704073672]
1704075918 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 黄金
1704075919
1704075920 “同志!珍惜金戈比!”废料和钱币,或是关于财富的置换。金属检测。“带着狗”等待。黄金粉尘、洗手箱和漆布袖套。埋没良心的交易。用黄金计算的饥荒统计。沙皇金币在哪里“游走”?
1704075921
1704075922 与预言恰恰相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的命运所依附的不是世界革命,而是一种令人蔑视的金属。政治局的特别文件夹证明,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之交,苏联领导层被笼罩在“黄金恐慌”之中265,1931年和1932年尤甚266。每一位从事这一时期研究的研究者都能看到这些“黄金恐慌”的特征:贷款政策和对进出口单位支出的控制趋于严格、削减非工业进口量267;废止早前与外国公司签署的技术援助协议268;大幅削减海外苏联员工以及苏联外国专家工资的外汇部分269,随后完全取消了支付给外国人的“黄金部分”270;格别乌没收人民黄金的运动、“信用局”从苏联公民手中收集外国企业保险单和继承文件以在境外提出外汇声索的行动271;在格别乌庇护下组织外汇酒店272;用镣币代替银币流通273;寻找新的“出口对象”274,转而抛售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藏品275;“削减用于国内的黄金拨付”276;斯大林对新兴的苏联采金业的庇护、古拉格黄金开采的出现……名单还可以继续开列。苏联领导层不仅通过大手笔还通过点滴积累收集着黄金,终于重新建立了苏联的黄金储备。外宾商店是“空着口袋”搞工业化引起的“黄金恐慌”事件之一。黄金在外宾商店史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保障了外宾商店收入的一大块份额。4年(1932—1935)中,人们带到外宾商店的黄金总计约100吨!
1704075923
1704075924 外宾商店接受所有类型的黄金:废料、珠宝、艺术品、日用品、金币、金锭、沙金、自然金块,甚至是黄金废料。只有宗教黄金用品禁止接受,因为教会财产已经国有化了。私自拥有的宗教用品被视作偷窃自国家而被没收充公。277经外宾商店验收员之手后,不同黄金的差异性就会被消灭,只剩下堆积如山的黄金废料。278“废料”一词可以直观理解。验收一评估员会撬开、拆开宝石、机械装置、踱琅艺术品、木头、纺织品、骨头以及别的镶嵌物,自然金块直接用锤子敲开。可以说一说外宾商店验收员使用的一整套验收技术工具:平口钳、圆头钳、小镶子、磁铁、时钟螺丝刀、铿刀、透镜、金属剪刀,以及——注意!——铁砧、用来切割大金锭的4-6千克重的凿子和锤子279但事情远没有黄金制品遭毁坏那样简单。这些黄金制品离开了曾经所归属的家庭,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也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在一堆毫无特征的废料里,没有了母亲将曾祖母的戒指送给女儿或是儿子的未婚妻这样的家庭赠予,没有了丈夫会赠予小金戒指的战前最后无忧无虑的那些命名日的回忆,也没有了曾祖父勋章所述说的战功史。黄金废料被从原来的主人手里带走,完全脱离了人们的记忆。具有象征意味的是,“废料”成了外宾商店官方黄金核算统计中的主要类别。黄金核算的第二类别是沙皇金币,或者简写作“钱币”。随着这些黄金制品进入国家银行的库房,连这样简单的分类也消失了。所有黄金都熔炼成了金锭。280黄金的很多功能最终都汇为一种——支付工具:金锭被运往欧洲以便在国际市场上出售。
1704075925
1704075926 为替代从私人手里没收的革命前的贵金属制品,贸易人民委员部珠宝联合公司用白铜、双金属、分量不足的白银、人造及劣质宝石制作而成的苏联小工艺品填补国内市场。281这一大规模置换珍宝或财富的行动282具有有趣的社会、历史和艺术内涵。
1704075927
1704075928 革命给“旧财富”带去了致命打击,而外宾商店则继续了这一进程。正是由于外宾商店的努力,私人手中剩下的有价物品——珠宝、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贵金属及宝石日用品和艺术品——不光被夺走,而且被消灭。政权更迭,归还有价物品和传家宝已无可能:拿到外宾商店的都被敲碎、熔炼了。旧时财富的样板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了,人们家里只有个别的、不完整的、幸免于难的遗物。可能某人在读到这几行时会回想起茶点部的单个金匙——从前一大套餐具的剩余物。
1704075929
[ 上一页 ]  [ :1.704075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