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77905
1704077906
1934
1704077907
1704077908
1935
1704077909
1704077910
1932—1935
1704077911
1704077912
1931—1936
1704077913
1704077914
按采购价计
1704077915
1704077916
4.1
1704077917
1704077918
4.0
1704077919
1704077920
2.9
1704077921
1704077922
2.8
1704077923
1704077924
13.8
1704077925
1704077926
无数据
1704077927
1704077928
按销售价计
1704077929
1704077930
6.0
1704077931
1704077932
21.0
1704077933
1704077934
8.2
1704077935
1704077936
6.4**
1704077937
1704077938
41.6**
1704077939
1704077940
275.0
1704077941
1704077942
注释:*表内数据并不是进口商品销售额,而是境外的采购额。
1704077943
1704077944
**缺少1935年年度进口数据(按销售价计),但已知前三季度的进口商品销售价是采购价的2.3倍。年度数据通过此系数推算出1935年第四季度数据而得出。
1704077945
1704077946
资料来源: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22卷第73-74页;第71卷第170页;第132卷第68页;第141卷第13、14页;第160卷第104页;第175卷第60、129页。
1704077947
1704077948
尽管进口商品数量不大,但是在外宾商店吸引苏联顾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口业务赋予了商品品类明显的外汇特点,并为商店增添了精英光环。对于国家而言,销售进口商品是一个赚钱的方式,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外宾商店进口商品的销售价在1932年时约为采购价的1.5倍,
1704077949
1704077950
在1934年至1935年时为2—3倍,1933年时为5倍!(表二十二)根据1936年的计划,外宾商店进口成品销售价应为采购价的3倍。918个别商品在外宾商店的销售价对采购价的倍数比平均指标更高。9191935年时颇为流行的波兰无檐帽在外宾商店的销售价是进口价的6倍。由于外宾商店进口商品制定了垄断性高价,因此这些商品在外宾商店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很大——超过15%(表二十二)。
1704077951
1704077952
在1930年代上半叶的日常生活中,有相对幸福和平静的时期,也有大饥荒的悲惨年份。这是否反映在外宾商店进口采购的商品品类中呢?从所能找到的极少的1931年进口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外宾商店当时在境外采购的主要是满足精英(当时的精英)需求的工业品——幸福生活中的小东西:自行车、缝纫机、缝针、指甲刀、伞和手杖、绘画用品、夹鼻眼镜。920随着苏联顾客涌向外宾商店以及饥荒的爆发,越来越多的食品出现在外宾商店的进口品类中,但商品品类并没有“宣扬”这个悲剧。不知道当时苏联发生了什么的人仅从外宾商店1932-1933年境外采购商品品类中完全猜不出数百万人死于饥饿。在1932年的进口商品中,约70%为工业品,包括人们不太需要的滑雪板和滑雪鞋921、鞋子、针织品、羊毛面料。随着大饥荒的爆发,在外宾商店最被需要的商品成了面粉——人们成袋地买走面粉,外宾商店时常断货,各家商店恳请管委会加强供应。外宾商店1933年的计划进口量巨大——达到了1000万卢布,922但面粉不在其列——苏联当时还在向西方市场倾销谷物,在进口计划中仅仅在修的名目下采购了少量大米。在1933年的进口计划中,以肉类和动物油脂为主的粮食进口额仅占16%。超过一半55%的进口资金被用于采购纺织品——面料、针织品、服饰用品,剩下的用于采购鞋子、皮革,以及各种东西——留声机、照相机、钟表、打字机、美国汽车。923
1704077953
1704077954
1932-1933年外宾商店的进口结构证明,进口并不是为了缓解国内的大饥荒。外宾商店并未在境外采购当时主要的食品——面粉、粹、植物油,而是通过盘剥定量配给和国有营利性商贸机构从国内本就贫乏的供应中获取这些食品。例如,1933年2月,苏联人民委员会与劳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维-米-莫洛托夫电报批准了从各地的供应储备及领导储
[
上一页 ]
[ :1.7040779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