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85515e+09
1704085515
1704085516 [←1031]
1704085517
1704085518 按照外宾商店最终报告的数据,1932年的商品实际周转周期为135天,而标准为90天;1933年,实际130天,标准为102天;1934年,实际192天,标准 105天:即便在饥荒的1933年,外宾商店也没有实现商品周转的标准周期,随 着饥荒缓解,商品的周转速度更是大幅放缓。据估计,1935年,外宾商店的商品平均周转周期为95天,标准为105天。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175卷第130页背面。
1704085519
1704085520 [←1032]
1704085521
1704085522 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114卷第52、53页。
1704085523
1704085524 [←1033]
1704085525
1704085526 请参阅财政人民委员部编制的“缺口报表”: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66卷第101页;第160卷第104页。表二十三呈现了“缺口”规模。外宾商店为了填补“缺口”提高了进口商品零售价,但财政人民委员部担负了消除“缺口”的大部分资金。
1704085527
1704085528 [←1034]
1704085529
1704085530 我要提醒读者,外宾商店商品售价不是商品的工厂价或生产成本乘以某个事先设定的恒定参数得出的。影响外宾商店售价的因素是需求和政府的指令性干预,这在“外宾商店的价格” 一节中进行了研究。反映工厂发货价和外宾商店售价关系的系数是以分析为目的、通过对比已在实践中形成的价格关系确定的。以苏联卢布计的工厂发货价和外宾商店的金卢布售价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反映在个别商品上时扩大的程度比平均值更甚:1933年上半年,下列商品供货价和外宾商店售价的比值分别是,脂油——4.3倍,鞋类——5.8倍,纺织品——3.3倍;1934年初,黄油的供货价是外宾商店售价的近11倍;1935年底, 棉布的工厂发货价是外宾商店售价的10倍,毛绒面料——18倍,油——30倍,肉类——47倍。(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74卷第66 页;第114卷第63页;第175卷第92、129页)分析发货价和售价的关系显示,当时外宾商店的售价,尤其是食品售价在下降,而工厂发货价则在上涨。价差的扩大证明了外宾商店亏损的加剧。财政人民委员部不得不从国家预算中拿出更多资金去填补价格“缺口”。
1704085531
1704085532 [←1035]
1704085533
1704085534 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98卷第29页。表二十三的数据证实,财政人民委员部关于外宾商店商贸活动的收入不足以抵偿其支出的判断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是正确的,即售出商品的价值按照金卢布计算,而支出按照苏联普通卢布计算。可能,财政人民委员部指的是外宾商店自由流动资金不足的时期,即短期的财政缺口,而不是指外宾商店的总体情况。1935年的外宾商店资料证实,国家银行在资助外宾商店采购商品的同时,还资助其流通开支。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153卷第12页。
1704085535
1704085536 [←1036]
1704085537
1704085538 他们认为,外宾商店的预算拨款应当由其所收入的外汇卢布的成本来决定(可 以展现出商品价格以及获得1个外汇卢布所消耗的流通开支的系数)。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98卷第29页及背面。
1704085539
1704085540 [←1037]
1704085541
1704085542 在1933年和1934年,外宾商店拥有一个慷慨的预算拨款系统。没能找到说明外宾商店后续拨款变化的资料。
1704085543
1704085544 [←1038]
1704085545
1704085546 这些担心是合理的。如果鉴于商品销售情况就向外宾商店拨款,那么在饥荒消退后,其营业额下降时,外宾商店遭遇了进货资金长期不足,毫无疑问,这会使外宾商店的领导在向生产商采购商品时更加挑剔和谨慎,而如果同时压缩了店里的商品供给,那意味着外宾商店会失去很多珍宝“上交者”。
1704085547
1704085548 [←1039]
1704085549
1704085550 我提醒一下,国际黄金价格和卢布的比价在1933年时为1卢布29戈比兑1克纯金,1934年和1935年为2卢布18戈比兑1克纯金。关于国际黄金价格的卢布价格换算可以参阅“黄金” 一节。
1704085551
1704085552 [←1040]
1704085553
1704085554 本节之前讲过的商品苏联卢布成本和金卢布售价(按照名义标价)之间的巨大“缺口” ——金卢布毫无益处的另一个证明,金卢布只是用于内部结算的标准单位,并不具有真实的黄金价值。外宾商店钱以及商品售价的含金量并不取 决于金卢布的价值,而是取决于人们为了获取外宾商店的钱而上交的贵重珍宝。外宾商店卖掉商品后,返还给国家的不是金卢布,而是签发给上交者的流通券、可撕的连票和商品册。在“外宾商店的钱”里一点真的黄金含量都没有。顾客购买东西时付给外宾商店的“外宾商店的钱”虽然貌似有点含金量,但国家再也不能使用了。这些所谓的钱在使用之后就被焚毁了。根据上述内容,有理由在估算外宾商店对于苏联的外汇效率时,不计算外宾商店出售商品所得的纸质“金”卢布金额。在这种计算公式中(表二十三,3 :4c ,对于国家预算而言,外宾商店的经营亏损增加了,而其“获得”的真实黄金会变得昂贵得多:1932年外宾商店所获得的每克纯金的价值为9卢布24戈比,1933年为5 卢布25戈比,1934年为8卢布30戈比,1935年前三季度为——12卢布59戈比,整个时期平均为7卢布68戈比。因此,如果不计外宾商店商品销售进账, 1933年利润率最高,紧随其后的是1932年和1934年,最低的是1935年。如果不计商品销售进账,外宾商店攫取黄金的成本比1932-1935年“远北建设”的黄金成本更高,但未必会比平民资本密集型采金业更高。因此,解答外宾商店获取黄金成本的问题取决于研究者的立场——是否把外宾商店的商品销售进款计人。
1704085555
1704085556 [←1041]
1704085557
1704085558 未计入“苏联黄金”管委会在每克纯金上的支出,这一支出在五年计划初期和末期分别为5.8戈比和2.5戈比。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8154号库第1类第106卷第127页背面、128页。
1704085559
1704085560 [←1042]
1704085561
1704085562 关于这一点已经在“黄金”中讲述过。
1704085563
1704085564 [←1043]
[ 上一页 ]  [ :1.7040855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