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08588e+09
1704085880
1704085881 [←1122]
1704085882
1704085883 请参阅苏联人民委员会1935年12月16日《关于外宾商店机关人员》的决议。内贸人民委员部和外贸人民委员部之间的争议在财政人民委员部得以解决。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 4433 号库第1 类第361 卷。从1935 年11 月15 日到1936年2月,外宾商店向内贸人民委员部移交了 310个贸易网点和115个存货仓库。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133卷第141—143页。
1704085884
1704085885 [←1123]
1704085886
1704085887 到1935年12月1日,民众手中留下的商品册余额降到了 250万卢布,即仅在发布撤销外宾商店命令后的两周内,商品册的持有者购买了价值100万卢布的商品。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5446号库第16a类第199卷第94页。
1704085888
1704085889 [←1124]
1704085890
1704085891 在宣布关闭外宾商店时,超过一半未提货的外宾商店商品册在两座首都城市, 剩下的不到一半散布在35个地区办事处。大部分(84.1%未提货的商品册都是不足1卢布的小额商品册,每本平均15戈比。只有137本大额商品册—— 超过50卢布,每本平均147金卢布。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 类第133卷第141—143页。
1704085892
1704085893 [←1125]
1704085894
1704085895 从哈尔科夫发来报告称,在关闭外宾商店的命令发布后,销售计划完成率达到了 400%。在宣布关闭外宾商店之前,1个外宾商店金卢布在黑市上可以兑30 普通卢布,发布后只能兑换20-22普通卢布。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 号库第1类第168卷第136页。
1704085896
1704085897 [←1126]
1704085898
1704085899 关于这个问题已在“外宾商店的价格” 一节中进行了论述。
1704085900
1704085901 [←1127]
1704085902
1704085903 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5446号库第16a类第299卷第94页。
1704085904
1704085905 [←1128]
1704085906
1704085907 1936年2月在给苏联人民委员会的报告中,外宾商店最后一任主席米•阿•利文森报告了这个情况。在外宾商店运营的最后几个月,境外流入的外汇增加了 :在宣布撤销外宾商店前,月均外汇汇款收入82.3万卢布,宣布后增加到140万卢布。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133卷第141— 143 页。
1704085908
1704085909 [←1129]
1704085910
1704085911 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133卷第141-143页。
1704085912
1704085913 [←1130]
1704085914
1704085915 ИЗО按照合同来到苏联工作的专家和工人的家庭供应保障是由国家零售贸易联合公司特别办公室负责的。该办公室在1931年至1935年开展上述工作。请参阅“莫斯科贸易公司办事处” 一节中的说明。
1704085916
1704085917 [←1131]
1704085918
1704085919 在外宾商店统计数据中,并不记录外汇现金是外国人还是苏联公民上交的,所 以类似的区分只能是大致的。1935年,根据初步数据,各港口服务外轮的外汇收入应为200万金卢布,同期苏联顾客占绝对多数的商店外汇现金收入为520万金卢布。俄罗斯国家经济档案馆,4433号库第1类第175卷第64页。
1704085920
1704085921 [←1132]
1704085922
1704085923 无法准确判断外宾商店里的外国人数量,因为外宾商店的统计不按顾客群体划 分,而是按照收入的珍宝类型划分。外宾商店里的外国人几乎只能使用外汇购物,但在流入外宾商店的外汇中,在黑市上获取外汇的苏联人贡献了大部分。
1704085924
1704085925 [←1133]
1704085926
1704085927 工农监察人民委员部的报告(1932年春天)指出了外宾商店的名不副实:“尽管从名称上判断,我们应当和外国人开展业务,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在更多地服务农民。”瓦•伊•马罗奇科:《“外宾商店”:饥荒年代,乌克兰农民生命的黄金价格(1932—1933 )>,载《乌克兰历史杂志》2003年第3期。感谢奥莉加•格拉辛姆丘克帮助翻译此文。(Марочко B.I. «Торгсин»: Золота ц!на життя укра!ньских селян у роки голоду 1932—1933 // Укра1ньский 1сторичний журнал, 2003, № 3. С. 100. Благодарю Ольгу Герасимчук за помощь в переводе статьи.
1704085928
1704085929 [←1134]
[ 上一页 ]  [ :1.704085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