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95428
正如我在前言中所提及的,本书的创作动议是我在哈佛大学当访问学者时萌生的,我要感谢肯尼迪政府学院对我的邀请,感谢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接受我的访问。我还要感谢张五常教授以及未曾谋面的傅高义(Ezra F.Vogel)教授和黄亚生教授(2014年年初,我与84岁高龄的傅教授结识于北京,彼时他出版了《邓小平时代》,而与黄教授的接触则早在2009年,我主持的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还有幸出版了他的著作《“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他们对中国问题的深入研究给予我启迪。张五常教授接受我的恳请,题写了本书书名,他在西湖边的一个茶楼里,铺纸研墨,一口气连写了十多遍,那个认真劲令人难以忘怀。我要感谢本书两位最主要的直接参与者,郑作时和朱琳。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每两周碰面一次,讨论相关的主题,然后又分散到各自的工作中。每次会面前,我总是坐在书桌前,双手轻抚键盘,眼望远方,像一个磨刀霍霍的战士等待另外两个战士的到来。为本书的创作,我们尽可能多地查阅了重要的国内外报刊和相关书籍,我要感谢所有报道的写作者。
1704095429
1704095430
我要感谢大学同学胡劲军,他让我确信,结交在青春时的友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最后,我当然要感谢我的家人,妻子邵冰冰和女儿吴舒然。邵冰冰是书稿每个章节的第一阅读者,她和女儿的支持是我度过每一个寂寞而枯燥的创作之夜的动力。
1704095431
1704095432
本书是我计划中的“中国企业史”中之一卷。在未来几年内,我还将完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卷(我后来兑现了这个承诺,在2009年到2013年间,先后完成了《跌荡一百年》上下卷、《浩荡两千年》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我要感谢中信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对这部书稿的青睐,中信出版社的王斌社长、臧永清副社长(已离任)、潘岳总编辑、责任编辑蒋蕾、沈家乐、黄维益以及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楼贤俊社长(已退休)、杨林海副总编辑(已离任)等都对本书的出版投注了让我感动的热情。感谢我的助理王留全、陶英琪、程娟,协助我完成本书的再版修订。本书已被翻译成繁体字版和英、德、法、日、韩、西班牙、意大利和阿拉伯等国语言出版,感谢所有的翻译者,感谢九洲出版社和台湾远流出版社。我希望我的创作不至于辱没了“中国崛起”这个当代最伟大的神话。罗马史的研究者尼克尔·马基雅维利曾经说,“改革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改革如此,创作亦如此。
1704095433
1704095434
吴晓波
1704095435
1704095436
2006年秋冬之际于杭州
1704095437
1704095438
2014年6月修订于三亚
1704095439
1704095440
1704095441
1704095442
1704095444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纪念版) 人物索引
1704095445
1704095446
A
1704095447
1704095448
马克·安德森 1995
1704095449
1704095450
B
1704095451
1704095452
薄熙来 2005
1704095453
1704095454
白芳礼 1994
1704095455
1704095456
C
1704095457
1704095458
陈天桥 1999、2005
1704095459
1704095460
陈志武 2005
1704095461
1704095462
陈世骏 2007
1704095463
1704095464
陈曦 2007
1704095465
1704095466
陈清泰 1996
1704095467
1704095468
陈惠湘 1996
1704095469
1704095470
褚时健 1998
1704095471
1704095472
D
1704095473
1704095474
丁磊 1995、1997、2001、2003、2005
1704095475
1704095476
段永平 2001
1704095477
[
上一页 ]
[ :1.7040954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