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98790
1704098791
张元济数次谢绝出仕为官,一生专注于出版一事,这跟游走在教育和政界之间的老友蔡元培颇为不同。他曾在一封致蔡元培的信中说:“盖出版之事业可以提撕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为尤要。”当年的青年章京和翰林院编修,一南一北,分别造就中国最大书局和最重要的高等学府,真正是美事一桩。
1704098792
1704098793
张元济一生所嗜唯有图书,他在极司菲尔路的居家门口挂了一个小木牌子,上写四字:“收买旧书”。1932年1月28日,中日军队在上海闸北交战,商务印书馆宝山路总厂被投掷六枚燃烧弹,工厂全部化为灰烬。日军还放火烧毁了东方图书馆。据当时报纸记录,当时,浓烟遮蔽上海半空,纸灰飘飞10里之外,火熄灭后,纸灰没膝,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据统计,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占总资产的80%。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万册,与全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2600多种,共2.5万册,悉数烧毁,这成为张元济一生最大痛事。已65岁高龄的他痛不欲生,但很快振作起来,提出“一息尚存,仍当力图恢复”。半年后,印刷工厂就恢复了正常生产。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迁至四川,日军抄走上海工厂里的460万册图书和50吨铅字。张元济留居“孤岛”,拒绝与日本人和汪精卫政府合作,生活窘迫之际,他宁可以卖字为生。某次,有两位日本学者求见,他在对方的名片背后写下八个字:“两国交战,不便接谈”。又一次,汪精卫政府的浙江省长傅式说送来一幅画卷,请他题字,还附有11万元的支票。他退回支票,修书一封曰:“是君为浙省长,祸浙甚深……以是未敢从命。”
1704098794
1704098795
新中国成立,张元济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他跟蔡元培都见过光绪皇帝、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此时,蔡元培已经在1940年去世了,唯有他身历三朝更迭,目睹五任首脑,无意中留下了一项无人可及的纪录。
1704098796
1704098797
张元济逝于1959年8月,时93岁。晚年,有后生问他:“你是文人,还是商人?”张元济面如枯色,不作一语。
1704098798
1704098799
注释
1704098800
1704098801
① 晚清求变风潮激发了一代青年人的革命热情。1911年春,17岁的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农村青年毛泽东赴省城长沙求学,临行前写下此诗。48年后,他再回韶山,已成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领袖。
1704098802
1704098803
② 辛亥革命成功后,邓孝可任四川军政府的盐政部长。他的弟弟邓孝然继承父业,专心商事。邓孝然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外孙,就是当世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吴敬琏。
1704098804
1704098805
③ 执事不是一个职务,而是当时对人之尊称。
1704098806
1704098807
④ 因军饷无着,南京国民政府除了将轮船招商局抵押外,还试图以合办汉冶萍钢铁厂为条件,向日人借款。实业部长张謇坚决反对,他在给孙中山和黄兴的信中说:“凡他商业,均可与外人合资,唯铁厂则不可。铁厂容或可与他国合资,唯日人万不可!日人处心积虑谋我,非一日矣,然断断不能得志,盖全国三岛,无一铁矿,为日本一大憾事。而我则煤铁之富,甲于五洲,鄙人尝持一说,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降服我国旗下之日。”1912年1月29日,中日“合办”汉冶萍草约在日本神户签订。此举引起各方的反对与责难。2月18日,孙中山咨复参议院,宣布此借款已取消。
1704098808
1704098809
⑤ 关于银两、银元与银行券:在我国货币史上,白银自汉代起成为货币金属,实行的是银两制。1910年,清廷颁行《币制条例》,以“元”为货币单位,重量为库平银七钱二分,成色是90%,名为大清银币。1913年,袁世凯政府公布《国币条例》,规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89%的银元为货币单位,所铸银元因有袁世凯头像而俗称“袁大头”。在这期间的市面上,银元和银两一直并用。全国约有20多家银行拥有发钞权,其发行纸币被称为“银行券”,持券人可随时要求兑换现银。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铸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1935年,又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推出全国唯一的纸钞,称为法币。以大米为换算参照,清朝中晚期1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2008年)。本书中两、元并用,请读者留意。
1704098810
1704098811
⑥ 也有学者对这一结论持有异议。如杨小凯在《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中认为:“使中国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机会发展的看法是武断而没有根据的,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下降,使很多工业专案因缺乏所急需的设备不得不延缓,外国投资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之命题并没有实证资料支持。”他的结论,亟待论证。
1704098812
1704098813
⑦ 中国银行的前身就是1905年成立的户部银行,1908年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权力,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2月,更名为中国银行。
1704098814
1704098815
⑧ 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设立之初是辅佐路、电、邮、航四大要政的资金调度,长期被袁世凯的财政大管家梁士诒所控制。
1704098816
1704098817
⑨ 到1922年的6月,另外一家官股银行——交通银行也实现了民营化,新选举出的11个董事均为工商业名流,张謇被选为总理。股东会甚至认定军阀盘踞的北京城“非工商之地”,两年后,将总管理处迁到了天津。
1704098818
1704098819
⑩ 民国初建时,组党结社成风,各类企业家组织同样如火如荼。据经济史学者虞和平的统计,到1913年底以前成立的全国性企业家组织就有72个,名称中带有“实业”二字的有15个,属于农工商业的有33个,属于交通业的有6个,属于矿业、盐业的各3个,其他的还有12个。仅在1912年,就成立了中华民国实业协会、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民国农业促进会、同仁民生实业会、西北实业协会、全国铁路协会、中华全国矿务联合会、中华民国盐业协会、经济协会等等。
1704098820
1704098821
⑪ 胡适创作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白话诗歌集,1919年8月编成,第二年3月由亚东图书馆出版。面世后,遭到老旧人士的嘲笑讨伐,却大受青年的欢迎,是为“诗体的革命”。
1704098822
1704098823
⑫ 据研究资料显示,从1918年到1930年,上海工厂罢工次数最多的是两家日本棉纺工厂,内外棉株式会社和日华纺织株式会社,分别为45次和38次。与众多的本土纺织企业相比,日本工厂的工人待遇和生产条件尚略胜一筹,工人罢工显然带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倾向。另外一个有说服力的对比是,在这期间,英美烟草公司发生了31次罢工,而同城的南洋烟草只发生了5次。
1704098824
1704098825
⑬ 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更为熟悉的印度思想家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泰戈尔。他跟甘地有很近似的东方哲学思想,他在诗歌中吟唱道:“当我们极谦卑时,则几近于伟大。”1919年,他支持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第一个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1924年4月,他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访问中国,引起很大的轰动。
1704098826
1704098827
⑭ 早年的毛泽东是地方自治和模范乡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1919年,他在《湖南教育月刊》第十二期上发表《学生之工作》一文,提出:“合若干之新家庭,即可创造一种新社会。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场、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合此等之新学校、新社会,而为一‘新村’。吾以为岳麓山一带,乃湘城附近最适宜建设新村之地也。”40年后的1958年,他的这一理想终于以“人民公社”的方式得以实践。
1704098828
1704098829
⑮ 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于1916年在北京创立,不久,上海也设所交易。
1704098830
1704098831
⑯ 张謇下葬时颇为寂寥,并没有关于他的陪葬品的记录。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24日,张謇墓被红卫兵当做“四旧”砸毁,孙女张柔武目睹墓中葬物。
1704098832
1704098833
⑰ 毛泽东说的另外三个不能忘记的人分别是,“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1704098834
1704098835
⑱ 自“四·一二”事变后,国共彻底决裂。该年8月1日,朱德、周恩来等人在江西南昌发动“八一”武装起义。9月,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发动秋收起义,两支队伍会师于江西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武装割据的农村根据地。
1704098836
1704098837
⑲ 很多年后,思想家顾准曾对“革命家”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革命家本身最初都是民主主义者,可是,如果革命家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而且内心里相信这个终极目的,那么,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见《顾准日记》1973年4月29日。
1704098838
1704098839
[
上一页 ]
[ :1.704098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