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111245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2010年扩大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范围,将试点支行从去年的4家增至8家,并于2010年6月成立了北京地区首家独立核算、单独考核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支行,对外称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财务顾问、个人金融、结算等一揽子服务。
1704111246
1704111247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6年10月31日发放的第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至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在广大中小企业客户群体中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2008年8月20日,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已累计向31家企业发放了37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计2.9亿元。其中专利质押贷款5745万元,商标质押贷款2.4亿元。信贷投向涉及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科技、奥运经济等多种行业。迄今为止,企业还款情况总体良好,未出现不良贷款。
1704111248
1704111249
据了解,评估、保险、担保等程序产生的各项中介费用,一般占贷款金额的4%以下,再加上贷款利息,对中小企业压力较大。因此,北京市科委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对已偿还贷款的企业推行贷款贴息政策,从而使更多的企业能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真正缓解资金压力。
1704111250
1704111251
2008年7月22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再添生力军——北京市科委与北京银行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协议。根据协议,北京银行将在未来3年内向北京市中小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亿元。
1704111252
1704111253
北京市科委表示,下一步将联系更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从而拓宽企业贷款渠道。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扶持和服务职能,整合政府、银行、中介机构、社团组织的服务资源,定期组织企业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场培训,搭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平台。
1704111254
1704111255
五、案例分析
1704111256
1704111257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被提及无数次的老话题,但是解决的方法总是乏善可陈,究其原因,中小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运营管理能力欠缺、财务状况不佳、信用资信不足是主要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风险大,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抵押,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无法适应中小企业高风险性特征,造成了信贷工作落实难,融资更为困难。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其自身的专利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有比例较大,这种无形资产可以说是很多初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唯一的财产,依靠这些企业自身的积累资金在技术研发与产品设计阶段也许能够勉强维持,但是当技术要走向全面应用、产品要广泛走向市场的时候,自有资金远不足以应付,因此,如何利用自身的无形资产进行融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关乎企业发展命运的问题。
1704111258
1704111259
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为科技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对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及促进金融流通、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金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的独特性使得中国在推动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发展上显得步伐缓慢。首先,无形资产的界定非常困难,通行的主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而对于著作权、商誉、品牌、特许权等无形资产是否可以进入质押范围还有待观察。其次,无形资产通过质押并不能为质权人所实际占有和使用,因为无形资产只有结合相对应的生产、运营和市场行为才能显现价值,此外,如果出质人不能继续使用质押将无法产生收益,质押并没有意义。这给银企之间进行质押方案的设计和过程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再次,无形资产价值波动性大,且通常不具备很大的流动性,因此质权人将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而且对于这种风险的控制,质权人有时候显得无能为力。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融资只见雷声不见雨点,很难形成气候。然而,近年来通过政府相关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无形资产质押才逐步焕发生机,北京市科委在国内首开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先河,是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有益尝试,具有深远的影响。
1704111260
1704111261
北京市科委的这次尝试旨在利用大量被闲置的无形资产进行质押融资,帮助科技企业走出举步维艰的融资困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一种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最大的突破是知识产权可以作为质押物。专利权可以用于质押,无疑开辟了一个新的贷款途径。为了顺利推进这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为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破冰,北京市科委尤其注意方案的设计与风险的控制。为此,北京市科委与交通银行共同打造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即由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评估,引入担保公司在必要时过渡性转让不良债权,银行与合作机构四方共同打造业务操作与风险控制平台,向中小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1704111262
1704111263
这个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无形资产的独特性,在资产界定、估值、处置和风险防范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确保了在现有法律程序和行政法规许可下,最大限度地盘活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使其能够增强收益性、增强流动性、降低风险性,为成功进行资产质押提供了基础,从而能够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破除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1704111264
1704111265
[1]本节资料来源:
1704111266
1704111267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08-10/16/content_8803.htm.
1704111268
1704111269
http://www.docin.com/p-57413060.html.
1704111270
1704111271
1704111272
1704111273
1704111275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第二章 债券融资
1704111276
1704111277
融资知识速览
1704111278
1704111279
公司债券知识要点
1704111280
1704111281
公司债券的延伸产品介绍
1704111282
1704111283
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区别
1704111284
1704111285
企业发行债券的运作程序
1704111286
1704111287
当前可转换债券融资误区
1704111288
1704111289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融资风险披露
1704111290
1704111291
防范转债融资风险策略
1704111292
1704111293
公司债券知识要点
1704111294
[
上一页 ]
[ :1.7041112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