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199242
1704199243
团队会讨论下一轮提名的想法。增长负责人会邀请每一个成员简要介绍一下他们提名的想法,每提名一个想法之后团队会就这个想法的价值展开讨论。讨论的目的是达成共识,但如果出现分歧,应由增长负责人最后拍板。最后选定的试验将分配给不同成员,他们将作为试验负责人负责安排试验的启动。增长负责人将基于每个成员的专长选择最适合的人选负责不同的试验。例如,一个新的产品功能会分配给产品经理负责,而一个新的视频广告则可能分配给营销人员。任何值得开展但无法在一周之内筹备完成的试验将推迟到合适的日期,这一日期的选定则取决于相关团队或部门对于所需筹备时间的反馈。
1704199244
1704199245
5分钟:检查增长想法储备库
1704199246
1704199247
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增长负责人会告知团队成员还有多少想法可供考虑或日后启动。如果备选想法的数量有所减少,那么增长负责人应鼓励团队在接下来一周提出更多想法。
1704199248
1704199249
增长只有“几周之遥”
1704199250
1704199251
增长黑客过程对于增长的提升速度非常之快。有时候,一个点子从产生到成为重要增长驱动力只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这包括花在试验前的数据分析和第一次增长会议上的时间。
1704199252
1704199253
例如,在食品商店App的案例中,假设团队选定第一周启动的两个试验都产生了确定性的结果,其中一项试验的结果支持对App做出重大改进,而且这一改进能够立刻实现并落地。假设初次下单的10美元优惠活动使访客转化为初次消费用户的数量增加了15%。基于这一显著成果,团队决定将10美元优惠提供给每一个App新用户,这一决定带来了持续的15%的提升,初次下单用户带来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了。
1704199254
1704199255
根据这一简单试验取得的成功,团队可能会发现另外一个十分值得测试的想法。例如,团队在回顾试验结果时可能会发现新用户的平均订单金额低于整体平均订单金额。于是团队可能会决定尝试一些旨在提高初次下单金额的办法。比如,他们提出了分级折扣的想法,即初次消费的金额越大,折扣就越高。
1704199256
1704199257
增长黑客的一个优点是,即便失败的试验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团队带来重要收获。假设另一项试验以失败告终,即突出显示购物满50美元免运费政策的做法并没有带来销量的增加。团队推测,可能是因为50美元的门槛太高了,于是决定为下一周的日程增加一项新的试验。可能这项新试验仍然没有带来订单量的显著增加,但是如果他们继续试验,他们可能会发现35美元的门槛刚好合适。团队可能只是多花了两周时间就收获了能够极大驱动增长的方法。
1704199258
1704199259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数据问题,组建了团队,也了解了增长黑客过程,接下来就该进入本书的实战指导环节了。我们将分别介绍增长的几个主要杠杆——用户获取、激活、留存和变现,分享增长团队可以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以激发这几个领域的增长。同时,我们也会讲述更多增长团队的成功案例,看一看它们如何在这些领域发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仍然会用食品商店App团队的案例一步一步地讲解如何将增长黑客过程付诸实践。
1704199260
1704199261
[1] 大十二联盟,即Big 12,是美国中部12所大学组成的体育联盟。——译者注
1704199262
1704199263
[2] 碗赛指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五大碗赛,根据常规赛中各个球队的积分排名选拔优秀球队进入五场碗赛。——译者注
1704199264
1704199265
[3] 无聚首进攻,即球队在比赛中完成一次成功的攻势之后,攻守球员轮换,各自商量战术,再各自列阵开球,这种战术可以增加传球和进攻的速度,因而增加得分机会。——译者注
1704199266
1704199267
[4] 维客,即wiki,是一种开放的网络超文本系统,可供多人协同创作。——译者注
1704199268
1704199269
1704199270
1704199271
1704199273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 第二部分 实战
1704199274
1704199276
第五章 获客:优化成本,扩大规模
1704199277
1704199278
确实,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获取新用户都极为重要。但是,如果获取用户的成本超过了用户所能带来的收益,那就有问题了。但即便这样还是有太多公司掉入靠斥巨资吸引潜在新用户的陷阱中,而且,这种现象似乎愈演愈烈:2010年至今,全美网络广告费翻了一番。1与此同时,至少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国家,互联网受众的增速却在减缓,这也就意味着,公司正在(也将继续)花更多的钱去追逐更少的潜在用户。2
1704199279
1704199280
在肖恩和Dropbox的团队开展用户推荐计划之前,公司每获取一位新用户就会花掉将近400美元,而其专业版App售价仅为99美元。德鲁·休斯顿明智地认识到,这样的成本收益率是不可持续的。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及时醒悟。主打专业设计师产品的限时抢购网站Fab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这家公司曾一度被誉为“设计类产品的亚马逊”,用户增长势如破竹,被视为硅谷新兴独角兽公司。但它存在一个问题:它在广告和获客方面的花费每年高达4 000万美元,占其收入的35%以上。3毋庸讳言,高昂的成本很快让Fab不堪重负,导致这家创业公司的命运急转直下,最后以极低的价格被收购。
1704199281
1704199282
这并不是说投入巨资,甚至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资金来加快获客总是错的。比如一家B2B软件公司也许需要在前期组建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以便在积累用户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又比如在“赢者通吃”的行业,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具有网络效应的公司就往往如此,例如领英和WhatsApp),这时,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以抢占先机并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不失为一条妙计。又或者,一家公司与其强劲的竞争对手实力旗鼓相当,比如汽车服务供应商优步和Lyft,这时可能除了花巨资抢占用户以外也别无他法。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公司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负担先期费用,并且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来逐渐收回成本。
1704199283
1704199284
每家公司应该在获客方面投入多少资金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参照,这是由公司的具体商业模式、面临的竞争及其发展阶段等诸多变量构成的函数所决定的。例如,资金雄厚的成熟公司明显能够负担成本更高的获客策略,例如电视广告和印刷广告;而资金紧张的创业公司则必须另辟蹊径,采用可能影响力相对有限但成本几乎为零的零打碎敲式的方法。但是话虽如此,尽可能提高获客的成本效益率永远是王道,而且所有公司都应该始终致力于树立良好的口碑,以降低新用户的获取成本。破解增长的过程正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成本收益率最高的获客方式,以优化获客手段、驱动增长。
1704199285
1704199286
一旦建立起增长团队、确定了关键的增长杠杆并且经过充分测试后认定你的产品“不可或缺”,你就可以开始破解转化漏斗的第一阶段:获客。前面我们曾建议,在实现产品—市场匹配之前不要火力全开采取大规模的获客行动。也就是说,在确定你不仅拥有好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对目标市场有很大吸引力之前,不要贸然行动。(但是对具有网络效应的公司来说,获取用户的行动通常必须与产品开发同步进行。)
1704199287
1704199288
扩大获客规模,首先要实现另外两种匹配:(1)语言—市场匹配,也就是你对产品优势的描述打动目标用户的程度;(2)渠道—产品匹配,即你所选择的营销渠道在向目标用户推广产品时的有效程度。
1704199289
1704199290
这一章我们将说明如何利用增长黑客过程来实现这些“匹配”,如何通过快节奏测试发现更有效、成本效益更高的方法以接触和吸引目标市场。首先,我们将讨论如何打磨营销语言,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向用户传达产品价值及特点。然后,我们将探讨如何找到一两种核心渠道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渠道来实现最优增长。最后,我们将探索如何寻找巧妙的破解增长的手段,通过诸如把推荐计划嵌入产品中这类病毒营销机制来获取用户。
1704199291
[
上一页 ]
[ :1.7041992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