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02056
因此,如果一家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超过同期收入增长,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往往预示着两种可能:公司临时放宽了信用政策,加大赊销力度;或公司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构收入。
1704202057
1704202058
另外,如果公司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比较大,且有很大部分(如超过三成)是一年以上应收款,此种情况下,投资者就需要警惕公司收入的真实性。
1704202059
1704202060
还有一种需要投资者警惕的情况,且容易被一般的财报阅读者忽略——那就是应收账款非常低。嗯?老唐,没有应收账款还不好?
1704202061
1704202062
财报数据的分析,要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考虑。如果一家众所周知先款后货或现款现货的企业,没有应收款或应收款很低,当然是极好的。若是产品名不见经传,市场竞争激烈,同类替代产品多如牛毛,居然也没有应收款。那会是什么情况?收入造假!
1704202063
1704202064
当年的蓝田造假案,便是由此原因引发财报分析人士怀疑的。蓝田股份是卖水产品的企业,年收入近20亿元,基本现款现货,应收账款只在百万级别晃悠。财报分析人士就问:“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走银行呢?”公司回答:“我们那里偏僻,要办银行结算,必须要去70公里外,而水产品都是在基地买活的,所以就现钱现货了。”分析人士就继续问:“你一年20亿元的交易,居然没有银行去你家镇上开设分支机构?这个数额,就算把分行开你家池塘边,银行也得挤破头吧?”这样尖锐的问题,公司当然无言以对。
1704202065
1704202066
应收账款明细
1704202067
1704202068
投资者如果想了解应收账款的明细构成,同样可以输入“应收账款”进行搜索。例如,通过搜索,可以发现茅台公司2013年财报68页显示为:
1704202069
1704202070
(四)应收账款:
1704202071
1704202072
1.应收账款按种类披露:
1704202073
1704202074
1704202075
1704202076
1704202077
组合中,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1704202078
1704202079
1704202080
1704202081
1704202082
2.本报告期应收账款中持有公司5%(含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情况。本报告期应收账款中无持有公司5%(含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的欠款。
1704202083
1704202084
常识告诉我们,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越久,变成烂账的概率就越大。出于谨慎原则,会计准则要求公司对应收账款必须计提坏账准备。搜索“坏账准备”,会在财报第61页发现一个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则,如下所示:
1704202085
1704202086
(十)应收款项:
1704202087
1704202088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1704202089
1704202090
1704202091
1704202092
1704202093
2.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应收款项:
1704202094
1704202095
组合中,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
1704202096
1704202097
1704202098
1704202099
1704202100
组合中,采用其他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
1704202101
1704202102
1704202103
1704202104
1704202105
这份坏账准备比例表达的意思是,一年内的100万元应收账款,公司会把它当作95万元的资产;若是欠了两到三年的应收款,100万元只能当70万元算;至于5年以上的100万元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里的价值视为零。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是一种资产损失,减少公司资产账面值;在利润表是一种费用,需要从当期的利润表里减去,降低企业当期利润。
[
上一页 ]
[ :1.7042020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