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03392
1704203393
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净额,便得出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利润总额可以先用来弥补过去五年企业经营净亏损(若有)。弥补之后的余额,便需要缴纳所得税了。
1704203394
1704203395
所得税税率一般是25%,但高新技术企业会因优惠政策而享受15%税率,另外,各地还有些“所得税X免Y减半”之类的优惠政策,再加上递延所得税因素影响(请查看前文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论述),企业实际负担的税率可能会略高于或略低于25%。
1704203396
1704203397
知识链接:企业税收的那些事儿
1704203398
1704203399
2013年国家税收总额110497亿元,其中和企业相关的税种情况如下:
1704203400
1704203401
1704203402
1704203403
1704203404
注:①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地方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缴纳的部分,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归地方政府。
1704203405
1704203406
②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和金融、保险企业按照提高3%税率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1704203407
1704203408
③包括进口产生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
1704203409
1704203410
净利润并不是公司挣到的钱
1704203411
1704203412
企业缴纳了所得税后,便是公司净利润了。
1704203413
1704203414
关于净利润,老唐强调一点:净利润≠挣到钱,两者可以有很大差别。净利润一定要和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对照着看,投资者可以直接用“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来衡量净利润的含金量。该比值连续数年大于1,发现“印钞机”概率就大;反之,连续数年远小于1,则需要投资者提高警惕,并挖掘原因。下面老唐举个简化的例子,展示净利润和现金的差异。
1704203415
1704203416
假设有四家公司甲、乙、丙、丁,都采购1000万元货物,转手以1300万元卖掉,并支付了各种税费100万元。以采购款是否支付和销售款是否收回列个矩阵,可以看到同样在利润表上记录200万元净利润的四家企业,其现金流和生存状态可能有天壤之别。
1704203417
1704203418
1704203419
1704203420
1704203421
正因为如此,某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管理层,有时会因某种需求,信誓旦旦地向市场承诺净利润将达到多少,或净利润增速将达到多少。看看表3-1就知道,净利润这东西,一定范围内,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完成这种承诺,对公司来说没有任何难度。拿净利润承诺说事儿的,纯属欺负咱们读书少。
1704203422
1704203423
好在表3-1中丙、丁公司这种利润产生法,一般都无法持续很久。某名言说:“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这种纸面上的收入和利润,累积几年就得想办法解决,否则游戏无法继续。毕竟它们不产生现金,却要实打实地付出各种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务局可只认现金,不接受你拿“利润”来充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守的投资者,需要等新股上市数年,有了几份完整的年报后,才将其纳入观察范围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样也会错过很多机会。得失之间,需要自己抉择。
1704203424
1704203425
[1]这个概念如果不好理解,请回忆上一节里,你刚参加工作第一个月,房租和笔记本电脑是怎么与本月收入配比的。
1704203426
1704203427
1704203428
1704203429
1704203431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第三节 速读利润表
1704203432
1704203433
理解了资产负债表后,利润表就是一张特别简单的表。我们拿到一张利润表,关注四个要点足矣,即营业收入、毛利率、费用率、营业利润率。看清楚了它们,利润表就算吃透了。
1704203434
1704203435
营业收入
1704203436
1704203437
营业收入展示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投资者,首选的企业是营业收入增长、增长、增长,过去增长,现在增长,预计在可见的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的企业。如果不考虑收购兼并式的增长,企业收入的增长通常有三种途径,即潜在需求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和价格提升。
1704203438
1704203439
不同增长途径的可靠性不同。潜在需求的增长,在行业内不会产生受损者(仅受益程度不同),不会遭遇反击,增长的可靠性最高;份额的扩大,是以竞争对手受损为代价的,势必遭受竞争对手的反击,因而要评估竞争对手的反击力度及反击下增长的可持续性;价格的提升,是以客户付出更多为代价,可能迫使客户减少消费或寻找替代品,需要评估的是消费的替代性强弱。
1704203440
1704203441
正因为营业收入的增长可能是因为需求的增长,所以投资者不仅要看企业营业收入绝对数的增长,还要看增速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只有营业收入增长高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才能证明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扩大,才能证明企业仍然是行业中的强者。反之,营业收入的萎缩、持平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幅,都是在提示你:企业的市场份额在缩小。这可能意味着行业内出现了更强硬的对手,或者企业某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融化”。
[
上一页 ]
[ :1.7042033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