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70649
在未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整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不仅仅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今日头条。但怎样在这个原创内容的版权方面给予更好的保护,让机器的聚合也在尊重人的劳动基础之上完成,这也是未来移动媒体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1704270650
1704270651
从媒体的形式来看,今天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一个多媒体时代,一般做媒体可能都会强调全媒体,实际上还有一个反行其道思维,大家都在做多媒体时,去做单媒体反而有机会。可以看到2014年,有一些社交媒体就是靠做单媒体,只做听觉或者只做视觉反而获得了成功。可能从一个对于多的追求转而退到对单一手段的极致追求,对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
1704270652
1704270653
从空间要素来看,移动媒体现在比较多地在关注近处的概念:此时此刻的你在什么位置,我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一个媒体要再往前走一步的话,需要考虑到怎么样把近处的人引导到远处去,解决了这样一个引导,也是移动媒体创新的线索。
1704270654
1704270655
当然,近和远是相对的,心理上的近和远才是关键,社交平台一直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一会儿是远的陌生人,一会儿是近的熟人,不管是大圈子、小圈子,远的近的,你只要找到此刻人们的心理需求增长点,就能找到未来的空间。
1704270656
1704270657
社区的发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回归,就是在实名和匿名的线索上。最早的互联网是匿名的,大家都享受戴着面具的乐趣,后来Facebook把大家带到实名世界里。今天我们会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有一部分平台又回归匿名状态,但是这个跟早期的匿名不完全一样,它们把近和远两者又结合起来,现在的匿名是熟人圈的匿名,在熟人圈可以保持社会资本的维系,但是匿名又可以让你有适度的释放。大家能够把握好这样一个释放和社会资本维系度的话,这样的社区同样会获得自己独特生长的生命力。
1704270658
1704270659
移动媒体创新法则
1704270660
1704270661
看了这些线索后,实际上已经从中看到一些共同规律,那就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去探寻的目标。
1704270662
1704270663
第一,不管是从远和近,从单媒体到多媒体,还是实名或匿名,可以看到它好像一个钟摆一样,做新媒体创新,无非就是你要判断什么时候一个产品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走到了极端,这个极端看上去可能是力量衰竭的时候,但也可能是势能最大的时候,当回摆的运动在这样一种势能的推动下,可能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力量。所以,怎么样找到极点,找到这样一个钟摆运动的节奏,这是作为媒体一个很重要的要去把握的能力。
1704270664
1704270665
第二,需要在限制中求变、求发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现在很多工具在对用户加以限制,微博只允许我们发140个字,微视、美拍只允许你发8秒、10秒的视频,看上去是限制,其实可能是解放。在今天有了碎片的限制框架基础之上,对内容、对形式,或者对容量进行限制,其实可能反而是一个求突破的思路。
1704270666
1704270667
最后,在做移动媒体的时候,需要注意到虽然一方面抱怨今天越来越多的UGC看上去很业余,却无能为力,假设能够通过一些工具和手段,让这些业余的速成为专业的,用户的能量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另外媒体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收益。美拍、美图秀秀这样工具的流行,就蕴含着网民巨大的需求,但是在新闻生产领域,现在看到的模式相对有限。
1704270668
1704270669
移动媒体五大趋势
1704270670
1704270671
移动媒体五大趋势已经蕴含在上面对创新线索的梳理中。
1704270672
1704270673
第一个趋势,整个新闻客户端看上去太传统,它需要有一个向未来的深化,而这个深化的方向,社交仍然应该是它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为面临着今天在客户端上新一轮的所谓信息过载的时候,社交网络的过滤应该还是更有效的,当然再加上技术的创新和对UGC内容的再度包装和强化。
1704270674
1704270675
1704270676
1704270677
1704270678
第二个趋势,UGC一定还是未来移动媒体的核心要素,但是需要让它升级,需要把UGC包装到更为专业的框架里去,也需要在现有的UGC挖掘那些更专业的作者,让他们为媒体提供所谓的PGC。
1704270679
1704270680
1704270681
1704270682
1704270683
1704270684
1704270685
1704270686
第三个趋势,变化趋势不限于今天的客户端或者移动内容媒体,移动媒体是三大部分,而这三大部分正在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所以未来的融合会带来几个巨大的平台,今天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于内容入口、关系入口和服务入口的平台化趋势。在整个大格局上,留下来的大赢家可能只有几个,其他的媒体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在这些地方去找自己的合作机会。过去经常用一个词叫傍大款,可能大多数媒体或者大多数企业需要找到傍大款的这样一种思路。
1704270687
1704270688
1704270689
1704270690
1704270691
第四个趋势,就是可穿戴设备,作为移动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向,它同样会带来大的推动。未来的新闻和内容的生产可以借助于可穿戴设备,有了更多的第一人称的报道素材,很多时候足球报道已经不仅仅是场外几十台摄像机产生的内容,更多的是球员或者观众戴的谷歌(微博)眼镜或者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内容,这会对报道样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可穿戴设备还有一个就是自我的数据化,每个人时时刻刻把它变成自我数据,当所有人采集的数据都显示他在发烧感冒的时候,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场流感正在爆发,这可能是可穿戴设备要在未来带给我们的一种新的挑战。
1704270692
1704270693
1704270694
1704270695
1704270696
第五个趋势,整个移动端服务的应用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商务可以看到的新的增长点,而这样一些服务类的应用未来会和内容媒体更好地打通,这些应用本身也有媒体化的可能,在今天的一些应用(墨迹天气等)上,已经看到了这样的雏形:墨迹天气将天气服务与社交分享的结合,拓展了公共化信息服务的广度。另外,它推出的智能硬件“空气果”,开掘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深度,使天气服务精确到“家”。尽管很难将墨迹天气放到传统的媒体坐标里,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它在某些方面扮演了媒体的角色。
1704270697
1704270698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高德地图。今天通过高德地图分享的实时路况信息正在形成对交通广播的挑战。用户可以通过新浪微博账号登录高德地图,社交和微博信息可以在高德地图上显现,这意味着基于地理位置的用户内容生产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地图整合的信息,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信息流”,这也提供了基于位置的信息整合的新思路。
[
上一页 ]
[ :1.7042706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