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273488e+09
1704273488
1704273489 在沿价值创造链条分享数据的过程中,以下因素是成功要素:
1704273490
1704273491 ☆作为方案的发起者(一般是生产商),如果想促进方案的实施,就要首先着手建立互信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先期的费用需要生产商支付。
1704273492
1704273493 ☆致力于分析这些假名数据的中间服务商需要协助企业建立这种互信。此外,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数据保护方面的问题。(在下一个案例中,我们再详细介绍这一点。)
1704273494
1704273495 ☆数据分享方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原则支撑:要提前规定清楚,谁可以利用哪些数据并做什么。所有的参与企业都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任何联盟在开始阶段都是十分脆弱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联盟中有一个人不守规矩,那么整个联盟就有可能解体,若是此时还想设法拯救联盟不致解体,那么就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1704273496
1704273497 ☆企业的股东们总是要求完美和严谨的项目管理。但是他们却总是忽略一点,那就是好的项目管理需要相应的资源来支撑。
1704273498
1704273499 ☆高度的透明化才能促进和保证大家对整个项目的充分信任,要定期召开项目进度沟通会,不要使会议流于形式。
1704273500
1704273501 形成企业间的数据分享伙伴关系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很多线上贸易企业甚至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做法已经突破了企业间的界限。例如,Rocket Internet公司为其所有的在线商户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客户数据库,使所有的在线商店都形成了数据分享伙伴关系,并将这项服务作为公司与其在线商户客户商务合同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所有的在线商店都共享同样的数据,并且可以获得来自兄弟企业的客户信息。今后,这种有组织的数据合作形式肯定还会延伸到其他行业中的企业。这种推广的前提是,从一个企业中获得的客户数据分析结果对另一个企业来说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线上贸易商间的数据分享就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是这样。
1704273502
1704273503 然而目前,我们在许多行业内发现了相反的情况。一个由一名股东控制的企业集团,它旗下所有不同的子公司都在为同一群客户服务,但是却没有一家子公司能搞清楚,到底哪些客户是在哪家子公司购买的商品。相应地,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去尝试,与其他子公司一起去提高客户价值。之前,每一次打算要在这个方向上有所建树的想法都因怕遭遇IT问题或者是对数据保护方面的担忧而被扼杀在摇篮中。针对这种现象,与上述案例中描述的打印机墨盒生产商和销售商类似的企业需要认识到:
1704273504
1704273505 法律上独立的数据分析服务供应商应该且能够受托对假名客户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形成普遍性的客户聚类分析结果,随后将这些重要的市场认知信息反馈给委托企业。在企业集团内部,我们应该允许相对便利地使用这些所谓的检索信息,比如名字,还包括头衔、地址、行业、工作关系和生日。我们在使用这些信息时,应该时刻意识到这些信息的附加意义,它们很可能就是聚类信息分类标签!
1704273506
1704273507 我们可以从一个大型金融服务企业集团的一份可行性研究中,了解到这种形式的数据共享带来的增值究竟有多巨大。为了规避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这家金融服务集团首先委托一家结算所将这些来自金融同业的客户信息进行了假名化处理,这些数据包括了来自私人银行、多家保险公司、建房互助储金信贷社和投资集团的客户信息。之后,这家结算所将经假名处理过的客户信息反馈给了这家金融服务集团。随后,这家金融服务集团将这些带有客户ID的假名客户信息转交给了所谓的数据分析中心,由分析中心基于全部数据进行客户聚类分析。随后便产生了约300个小的客户聚类,这些聚类在客户具体和长期需求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性,并且聚类之间存在渠道相似性。分析中心将每一个客户都归入一个聚类中,后将聚类分析结果反馈给参与项目的金融同业。正如前文描述的一样,这个项目的高潮即将到来:如果反馈的信息中仅包含单一客户的一些检索信息,那么这时,收到信息的金融同业首先要对自己的客户进行“去假名”处理。此外,分析中心还能够对纯匿名信息进行多样化的分析。
1704273508
1704273509
1704273510
1704273511
1704273512 客户信息共享可以帮助我们实现:
1704273513
1704273514 ☆与每一家子公司单独掌握数据相比,客户信息共享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准确的聚类分析结果,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
1704273515
1704273516 ☆每一家子公司都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结果满足自己客户的需求。
1704273517
1704273518 ☆分析中心输出的普适性认知结论首先应该被用于细化自身的客户聚类分析结果,或者优化产品组合。不要把这些信息直接用于单一客户层面。市场营销人员面对这种一般性分析结论时是大有可为的,很可能在某个客户聚类中就有广泛的按揭贷款需求。
1704273519
1704273520 清算所流程
1704273521
1704273522 ☆清算所获得了带有假名标记或客户编码的检索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与存量客户进行反复比对。随后,为每个客户指派一个ID,除此之外不进行任何操作。清算所将这些处理过的检索信息反馈给企业集团。
1704273523
1704273524 ☆企业集团将这些重要的假名化信息转交给独立的数据分析中心。
1704273525
1704273526 ☆数据分析中心从清算所获得数据密钥(ID=假名标记),这是进行存量客户分析的基础。企业集团只需要知道这些客户是企业集团的,但不需要知道这些客户具体来自哪个子公司。
1704273527
1704273528 ☆分析中心基于全部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向企业集团反馈每个假名标记的聚类特征。
1704273529
1704273530 对于智能数据冠军企业来说,持续性地与他人共享数据信息只是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的第一步。下一步,这些企业需要考虑,是否应该为了寻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基于数据的商业模式,而去扩大既存商业模式的边界?我们要不要考虑建立一个娱乐社区,而不仅仅是售卖娱乐电器?我们是不是考虑研发一下便利店的售货系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为便利店供货?在为饭店供应食材的同时,还可以考虑运营一个餐厅订位平台。以这种方式去拓展商业模式会获得较好的协同效应,对相关市场情况有一定掌握,有助于直接开辟新的销售市场,伴随着销售额的增长,企业价值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1704273531
1704273532 双重选择性加入?是的!
1704273533
1704273534 此时,提出一个具有约束性的提示是很有必要的,即获得客户明确的允许,这是与其他公司频繁交互客户信息的根本性前提。数据保护者对此的要求还要更高,他们认为,在与其他公司共享客户信息之前,必须获得客户有意识的认可,并且使用客户信息的公司必须与其他公司建立明确的数据合作关系,不能够容忍与本不想开展合作的公司共享客户数据,或者与根本不知名的公司共享客户数据信息的情况出现。我们认为这种约束是合理并且正确的。
1704273535
1704273536 客户数据信息的所有权在客户。只有在客户允许的情况下,公司才能够使用。
1704273537
[ 上一页 ]  [ :1.7042734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