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73656
在与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决策者都对前两个层面极其感兴趣,而对第三个层面关注太少。一家德国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地思考,如何能够生产出无人驾驶汽车,这自然是有意义的。同样,保险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去考虑,在汽车司机可以通过地理数据服务器将他们驾驶车辆的信息和行车信息实时地发送给保险公司的情况下(即使现在还做不到这样),是否可以研发出一个新的个人保险险种,这也是有必要的。
1704273657
1704273658
然而,智能数据冠军企业往往会从第三个层面着手,并且在流程长效优化方面倾注最多的资源。例如下列四项智能产品创新案例:
1704273659
1704273660
☆一家大型的运动鞋生产企业引导其客户使用个人跑步App。通过研究App使用数据以及特定款式鞋类的销售数据发现,购买某一款顶级跑鞋的消费者,在使用跑鞋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基于此种认识,这家企业改变了这款跑鞋的产品定位,将购买这款跑鞋定义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并且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展开了相应的广告宣传。通过这种方式,这家企业促使特定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另外,通过改变产品定位和市场宣传这两种手段,企业的营业额获得了大幅提升。
1704273661
1704273662
☆有一家德国大型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对自身产品在东欧地区的销售表现不满意。于是,这家企业尽可能搜集了自己和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价格以及产品特征等数据。这些数据一部分来自数据库,另一部分由一家专业的产品标准管理组织提供。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对产品购买决策影响较大的产品特征方面,东欧和西欧地区是截然不同的,差异之大远超这家德国生产商的想象。在认识和把握这种差异性方面,亚洲的竞争者似乎表现得更好,或是有更好的数据信息支撑。比如,一个蓝色的、黄油块儿大小的LED(发光二极管)灯泡,俄罗斯的消费者就会愿意多付出50欧元去购买。一个小小的产品特征改良,可能就足以提高产品在客户心中的价值表现。
1704273663
1704273664
☆对一家电信供应商来说,消费者最关心的产品特征就是,手机信号的接收质量是否良好。可惜的是,建造和运营通信网络的成本,偏偏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成本支出科目。一家阿拉伯地区的通信网络供应商在早年便面临市场挑战,网络传输能力的建设跟不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个问题使这家通信网络供应商面临客户因不满意通信质量而加速流失的风险。因此当时,这家通信网络供应商的决策层在建设和运营网络方面追加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如果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智能数据项目中,我们会建议这家企业的决策层首先去差别化地关注一下区域客户潜力,然后参考每个通信基站覆盖区域内的客户价值贡献,以及服务满意度尚高的客户群体的追加销售潜力,再来规划网络扩建的进度。这样做的话,只需要利用海杜普(Hadoop)软件就可以提取分析交互数据,成本支出可能也就5位数。相比数十亿美元的追加投资来说,岂止是合算可以形容的。
1704273665
1704273666
☆“Emmas Enkel”是小型便利店的迭代产物,即那种新式的、很小规模的、根植于当地消费需求的零售店铺。这些店铺要从8万多件商品中挑选出几千件适合于地区销售的商品,仅依靠直觉恐怕是不行了。现在,它们持续性地关注并利用销售数据,从而做到使所售商品与服务的小区域内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相匹配。
1704273667
1704273668
1704273669
1704273670
1704273672
智能数据:如何挖掘高价值数据 第8章 多渠道到底是什么意思——为客户和企业提供最好的“客户旅程”
1704273673
1704273674
我们先来关注贸易领域。人人都在说“多渠道”,但是站在客户的视角,到底什么才是“多渠道”?有可能是这样的:
1704273675
1704273676
人人都在说“多渠道”,但是站在客户的视角,到底什么才是“多渠道”?
1704273677
1704273678
我下午窝在沙发上,用笔记本电脑购物,我发现了一双黑色的鞋,特别喜欢。我用谷歌搜索发现,这双鞋在一家连锁百货商店在售,而这家商店正是我平时经常光顾的。在我下次去这家百货商店逛街的时候,我特意走到了卖这双鞋的柜台,并试穿了这双鞋。这双鞋很舒适,但是适合我的尺码的只有棕色了。我在柜台看了同款黑色的样子,但是是别的尺码。之后我请商店调货,并于第二天将黑色的、适合我穿的尺码的鞋配送到我家。我知道,即便这样,如果我认为有必要,我也可以选择退货或者去柜台再换成棕色的那双。但我并没有那样做。买到的这双鞋跟在柜台试穿的那双一样舒适,我下午就穿着新鞋出门了。潜意识中,这次购物体验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我获得了优质的服务。这种印象很有可能驱使我在下次购物时,还是窝在沙发上上网,并直接进入这家连锁商店的在线官方网站。反正我已经有这家商店官网的登录名了,是在上次这家商店为我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时直接生成的。
1704273679
1704273680
物理网点、数字化信息和销售渠道的协同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在当今贸易领域已达成共识。线上销售促进线下销售,反之亦然。在物理网点可接入在线官网和购物App。大型电商也在对实体店进行研究,Zalando走访了周边地区的大型直销商店,亿贝协同麦德龙集团对一家创意商店开展了研究,在这家商店里,包括贝宝支付功能在内的手机应用被智能化整合使用。亚马逊则走访了一些昂贵地段的中型实体店,其中有一家纽约的实体店恰好坐落在帝国大厦的正对面。在对实体店的研究过程中,很难不提到苹果公司实体店成功运营的例子,这个案例被视为数字化产品世界中的丰碑。
1704273681
1704273682
1704273683
1704273684
1704273685
多渠道发展——内外有别
1704273686
1704273687
智能化地组织并发展企业的多渠道战略是一项大工程。完成这个工程的难度在于,在某种程度上看,客户和企业对结果的要求是矛盾的。企业希望将多种渠道整合起来,让客户觉得各种渠道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但是企业在管理各种渠道时,却需要视每种渠道的特性,分别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简而言之就是:
1704273688
1704273689
对外,需使多种渠道无缝链接、发挥作用;对内,需对各种渠道实行差别化管理。
1704273690
1704273691
只有通过尝试,才能够发现未来发展之路。从自身或者竞争对手的每一次尝试中,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去年针对贸易领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有些企业中,对于发展多渠道战略,存在一系列理解误区。
1704273692
1704273693
对外,需使多种渠道无缝链接、发挥作用;对内,需对各种渠道实行差别化管理。
1704273694
1704273695
误区一:将线上渠道视作竞争渠道
1704273696
1704273697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贸易商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在建设在线商城方面倾注了相对多的精力,目的是为了招揽更多的客源,但是同时,它们也担心在线商城的发展会对实体店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它们之中不乏超大型贸易商,有一些甚至时至今日都没有认真地梳理对比一下它们掌握的实体店会员卡客户信息和线上客户信息。这样做产生的后果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纯在线贸易商的在线销售表现优于传统实体店贸易商。
1704273698
1704273699
误区二:认为多渠道战略是一个技术解决方案
1704273700
1704273701
这些企业之中,有一部分是太晚才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另一部分则是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技术基础设施齐备,只要所有销售渠道和系统有机链接,那么就等于多渠道建设已经成功了。多渠道发展战略是一项高预算投入型的工程,而且对IT部门来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涉及多种非常复杂的IT工具和解决方案。如果企业中的市场营销人员不能够正确理解他们怎样能引起哪些层面、哪些客户的消费兴趣,那么即使是多渠道发展,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有一些需要很多新科技加持的多渠道发展项目,最终恰是败于确实存在的技术障碍。比如旧系统不能满足需要,但是再购买一套新系统又会大大超出预算。
1704273702
1704273703
误区三:认为客户和企业在看待多渠道方面是同样的逻辑
1704273704
1704273705
市场营销人员(当然也包括市场咨询人员)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他们对于购物世界的看法受专业化的影响,有时是扭曲了的认识。他们(和我们)的大多数直觉、灵感和知识,关于对与客户第一次接触直到理想情况下客户再次购买这一过程的认知,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购买行为和他们对周边世界的理解。我们如果作为专业人员,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愿意采用多渠道的逻辑。我们会考虑某一个特定渠道的优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如有必要)我们将会选择其他渠道。在获得考虑结果的基础上,我们会站在企业的立场去优化企业的渠道,最终目的是赢得更多的客户。我们更愿意认为,随着数字化世界和其现有渠道的发展,客户转换渠道是必然会发生的“坏事”。这种认识自然是不对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想法。但是,在寻找多渠道解决方案过程中,这类受职业背景影响的“过滤气泡”问题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一个客户对数字化时代的购买行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探求兴趣,他基本上不会去考虑自身的渠道偏好问题。因为对客户而言,购买行为不是由渠道组成的,他们的“客户旅程”是由一系列多样的“触点”组成的。客户在每个单一触点获得的感受,将会影响他的购买和再次购买行为。表达得更清晰一点儿,就是多渠道是一个具有误导性的概念,因为它是单向的概念,仅从企业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
上一页 ]
[ :1.7042736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