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73856
1704273857
☆其次,勇于尝试的英雄人物,比如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马克·扎克伯格、彼得·蒂尔或者埃隆·马斯克,在过去的20年间向大家示范了如果一个没有既往成功经验负累的初创企业不断尝试下去,将会发生什么。尝试创造智慧。我们会从尝试中获得新认知,这是尝试本身的性质使然。为此,我们必须有衡量的标准和核心评价指标。此外,我们还需要记录下失败的过程情况,这样其他人也可以从中有所体会。
1704273858
1704273859
☆第三,创业者也清楚地知道,像交易所或者大企业的并购部门这种风险投资人,是瞄准了初创企业的试验性价值,并且看中了作为一套独立自学习系统的企业在寻找全新的问题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
1704273860
1704273861
然后呢?
1704273862
1704273863
加农炮逻辑很难施展。我们如果想要射击,那首先要知道目标在哪里,可实际上知道的人却不多。
1704273864
1704273865
大企业跟初创企业不一样,大企业经营业务,从不胡扯什么破坏性创新。大企业的经理人也不是创业者,他必须避免错误的发生,只有这样他的企业才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而创业者就不一样了,他们赌的是毫无保障的明天,赌风险投资人会认同他们的想法。大企业的经理人则认为,通过企业生产流程的运行,将会持续产生财务增值。我们要把两者进行比较吗?当然。
1704273866
1704273867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加农炮逻辑很难施展。我们如果想要射击,那首先要知道目标在哪里,可实际上知道的人却不多。
1704273868
1704273869
无计划时代的企业管理
1704273870
1704273871
我们很难规划或预测产品和服务的成功,原因有很多。客户需求时刻在变,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政策性的限制不好预计。成功的产品马上就会被复制,产品生产流程逐渐趋同,市场竞争环境日新月异,在地球的另一端,随时都可能崛起一个竞争对手,即便就在昨天,这家公司的名字可能还无人知晓。消费者的决定权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不是由企业,更不是由企业的经理人来决定该生产何种商品或提供何种服务,而是由消费者来决定。也是在这种环境下,存在着发射加农炮似的管理方式与另一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联,这种管理方式就是智能地应对失败和智能化地应对客户数据。
1704273872
1704273873
企业并不知道客户想要什么。它们只能建立假设,然后再试生产一些产品,看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1704273874
1704273875
从对失败项目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只有在决策层和部门主管的管理理念有所转变的情况下,通过这种试验方法来增进客户了解才可能成功。我们在管理咨询相关书籍中经常会读到这种理念,但是却没有真正用于企业日常经营。我们称这种不那么激进但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为“后理论管理”。
1704273876
1704273877
管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从本质上讲,管理是将其他的人吸引到价值链上来的一个过程,这个价值链最终会产生收益。针对这些收益如何分配,公平分配的原则是怎样的,这些争论从未停止过。在今后,说不定我们也会出版一本书来讨论这个问题。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其实也很关注一个问题,就是现今我们到底需要一种怎样的管理和领导理念。关注一下管理实践的现状可能对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帮助。
1704273878
1704273879
在管理类畅销书《管理的终结》中,作者提到了现今管理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矛盾现象。尽管企业高官们一再向员工们强调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企业管理方面,高管们还在采用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管理方法。唯一有点儿区别的可能是,企业内部的等级制度略有弱化,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采用更多的管理技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管理的方式方法并没有改变,依旧还是“分配资源、确定预算、管理权力分配、奖励员工以及最终决策”这一套。以上虽然是简略叙述,但是仍涉及了管理方式随时间的变迁情况。
1704273880
1704273881
企业并不知道客户想要什么。它们只能建立假设,然后再试生产一些产品,看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1704273882
1704273883
在东非的热带稀树草原,当人类刚从树上生活转为地面活动时,层级化的管理就已经存在了。中世纪,埃及人、罗马人和采邑主都通过凶残的等级化管理来巩固他们的权力。到富格尔家族时期,已经懂得了使用复式记账法。19世纪产生了条线管理概念,拿破仑将这种新型管理形式应用到军事方面,克劳塞维茨少将将这种管理模式引进到普鲁士。20世纪上半叶是管理学大发展时期,学术成果丰硕。直至今日,福特主义仍然对我们如何规范流程、如何实现规模经济有决定性影响。流程成本分析是20世纪20年代的一项研究成果。20世纪30年代后期,提出了品牌管理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丰田公司提出“kaizen”(持续改善)管理法——即将每一位员工的才能与想法都系统性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管理学方面最后一项根本性创新。从此之后,我们看到的只是对原有理论的延伸或者对理论有效性的重塑。1955年大型企业的组织构架看起来跟今天的已经所差无几。只不过在多轮降低企业成本的浪潮过后,现在大部分企业的员工人数可能更少了一些,或者有一部分工作可以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在罗马尼亚或者印度完成。然而,虽然企业已经完成了多项流程优化,并增添了电子辅助设备,但它们还是遇到了发展瓶颈,因为它们能够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少。其中有一些企业中途就放弃了,因为它们面对的市场竞争对手可能没有受到传统企业构架的负累,竞争力更强。
1704273884
1704273885
对现实情况的清晰认识是获得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的前提基础。现实的情况是,企业的管理方式亟待调整。只是人力部门不断地宣扬优化企业管理构架,强调员工们需要在价值层面加强竞争以激发内在动力,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管理必须要实现内化,单就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说,本身是无法激发员工的内在工作热情的,然而与时俱进的企业管理却可以为员工的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在这种条件环境下,员工们不会因工作强度高而感到挫败,也不会暗自抱怨工作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反而会在事务性工作上、在项目上以及公司实务上倾注极高的热情。当员工们感觉到他们的工作有成效、有意义并且获得了尊重,他们才会努力地工作。从“Y一代”[1]就业不足的现象可以看出,已经实行了70多年的薪酬体系逐渐失效,主要原因就是薪酬只是外部激励手段。
1704273886
1704273887
企业管理必须要实现内化,单就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说,本身是无法激发员工的内在工作热情的。
1704273888
1704273889
1704273890
1704273891
1704273892
以上论述具体来看是在探讨什么呢?
1704273893
1704273894
在智能化的企业中,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704273895
1704273896
1.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摒弃了原来凡事追求完美的固有思维,不要求万事都必须100%按照原计划执行,不再强求结果与计划目标一致,不再认为“非黑即白”。一个与时俱进的管理者可以接受目标模糊和不确定性,因为他已经意识到,根本就没有什么完全对或者完全错的方式,只能是说相对好一些或者相对差一些。没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具体要怎么样才能实现优化,所以我们只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保持宽容态度。
1704273897
1704273898
2.与时俱进的管理认同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在管理方面不会采取“微操作”。在一个结果开放的工作流程中,团队成员之间更像是互相学习的伙伴,管理人员是工作的组织者或调节者,目的是为了寻找更优方案或者寻求更好的尝试,以期为客户带来益处,与此同时,客户价值也自然会得到提升。通过尝试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并为今后的发展指引方向。
1704273899
1704273900
3.与时俱进的管理者知晓,在一个智能化的体系中,结果开放和以结果为导向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这一点经常引起误解,人们往往把尝试与无计划性混为一谈,认为尝试最终会导致颗粒无收。而事实情况正好相反,尝试可以为更优决策、产品和流程提供依据。在一个快速变幻的时代,高度的计划性终归要逐渐解体。25年前,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结束了。历史证明,通过计划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经历了5年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我们又认识到,中期的经济规划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1704273901
1704273902
在一个智能化的体系中,结果开放和以结果为导向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1704273903
1704273904
4.与时俱进的管理要敢于去提出问题,尤其是技术、统计和数据方面的问题。管理者会认真地思考,他们需要创造哪些条件,以使他们的企业、部门或者团队成为一个能够自学习的有机整体。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管理者可以获得评价判断能力,他们可以判断数据科学家进行的哪些尝试适合引入企业的数据化战略,而哪些又不适合。
1704273905
[
上一页 ]
[ :1.7042738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