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275836e+09
1704275836 接下来,用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来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如果我能帮助别人提高效率,我还能得到什么对我更重要的东西?”我的第二个答案或许会是:“我能参与建设一个更清醒的社会。”
1704275837
1704275838 用这一答案反复问自己同样的问题,直到你再也想不出自己想要这件东西的更深层原因。(关于我的情况,可能的答案依次是:“完成我的人生使命”“感到我的人生有意义”“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百上千人做过这一练习后,我发现尽管出发点千差万别,但多数考问最终几乎都会集中在一套普世价值观上:诚实、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
1704275839
1704275840 你可以用反问来证明这些品质的根本属性。扪心自问:“如果我过上诚实的生活,感到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我还能得到什么比诚实、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想想看,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为重要。诚实、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不是达到更高目标的手段,它们就是至高的目标。
1704275841
1704275842 成功的定义是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成功却显然并不在这一系列有价值事物之列。虽不否认成功的重要性,但成功就像所有外在结果一样,只是通往幸福等更高目标的中间目标。单单是一个问题就足以证明这点:“通过成功,我能得到什么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
1704275843
1704275844 不要盲目相信我的话,试试看你自己能想出什么。我并不是在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你,声称这来自什么外部人士或权威人士,我只是在鼓励你去探究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物,并每时每刻依照你最关切的价值观行事。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研究如何走人生之路,但凡是研究出结论的人都提出了十分相似的道德建议:“不要关注私欲,而要在一举一动中体现你的最高价值观。”巧合的是,这呼应了我在前文提出的最优化系统思维原则。这也类似于博弈论的一句名言:“为了赢得博弈,你必须愿意放弃子博弈的胜利。如果你想赢得子博弈,你就会无视总体目标,并很有可能输掉博弈。”
1704275845
1704275846 从超脱的态度中寻求庇护,你会积聚大量的心灵觉悟财富。只以渴望行动结果为动机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始终都要为所作所为的结果而忧虑。
1704275847
1704275848 断绝了对行动结果的自私执念的人过着智慧的生活。他们既不为悲伤而忧虑,也不追求享乐,而是过着不贪、不嗔、不惧的生活。
1704275849
1704275850 痴者则执迷于行动的结果。一切行动都为了我(本质真理)且不含期望,在行动中摆脱对自我的执迷。
1704275851
1704275852 ——《博伽梵歌》
1704275853
1704275854 赢得真正的博弈
1704275855
1704275856 以国际象棋为例,下棋的目的是将死对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你要遵守不同的策略,其中之一是吃掉对手的棋子并阻止对手吃掉你的棋子。(这是极其简化的说法,只是为了说明观点而已。)吃掉对手的棋子和保护你自己的棋子是子目标,价值仅仅在于成为完成最终目标的铺路石。你需要时刻注意目标的轻重次序,才能下好棋。最佳的策略可能是牺牲掉一个棋子,即为了局面优势而放弃一颗棋子。英文中的“牺牲”(sacrifice)一词来自拉丁文sacrificium,意为“使其变得神圣”。做出牺牲时,你为了更高的目标而放弃了较低的目标。
1704275857
1704275858 如果你忘记了目标的轻重次序,你会犯下愚蠢的错误。你可能会一心只想吃掉对手的棋子,最终犯下“亵渎神圣”的错误:放弃比你所吃掉的棋子(对赢得棋局来说)更有价值的局面优势。为了清醒地下棋,你需要牢记手段与目的的轻重次序,做出牺牲,避免亵渎神圣。
1704275859
1704275860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幸福。亚里士多德称幸福为“至善”,因为一切手段都以此为目的。你追求金钱、名气或权力等基本要素是因为你认为这些要素能令你幸福,但你想要的是幸福本身,你所做的一切——工作、娱乐、祈祷、学习、结婚、生子——都是为了寻找幸福。
1704275861
1704275862 为了过上清醒的生活,你需要将这种轻重次序铭记于心:你要做出牺牲,避免亵渎神圣;你重视金钱、名气和权力只是因为它们是获得幸福的手段;你工作、娱乐、祈祷、学习或成家是为了提升幸福感。例如,你通过评估自己的决定会对你的幸福感有何影响,来决定你分别对工作和家庭生活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与其“平衡”工作与家庭,你应该力求将二者作为美好生活中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合二为一”。
1704275863
1704275864 除了选择做什么,对幸福的清醒追求还需要选择如何做你决定做的事。你可以花时间陪家人,但究竟是充满爱意地同他们沟通,还是保持冷漠而疏远的状态,会导致这一选择的结果大不相同。仅仅是花时间陪家人不会令你幸福,但花时间爱自己的家人却会。对于你的幸福感,你做任何事的方式都要比事件本身更重要。所有传统文化中的哲人圣贤都曾努力研究过什么样的行为能带来幸福感,他们称之为“美德”。心理学家发现了几乎所有宗教或哲学传统都认可的六种普世美德,它们是幸福生活的核心:智慧、勇气、爱、正义、自制和超越。
1704275865
1704275866 如果你以清醒的方式从商,你绝不会忘记商业成功并非目的,而只是获得幸福的手段。你为了(幸福)生活而从商,而不是为了从商而活着。多数人都不会将商业同幸福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商业是不可避免的罪恶。然而,商业却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最重要策略之一:顾客购买商品是因为他们认为商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员工上班是因为他们能获得有助于提升幸福感的物质和心理回报;股东投资是因为他们期望获得能令他们幸福的收益。因此,商业的价值是以其促进人类幸福感的能力来衡量的。
1704275867
1704275868 若想让商业成为追求幸福的真正手段,你需要注意从商的方式。多数人认为幸福就是结果,是属于赢家的成果。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结果很重要,但幸福更多地取决于过程。幸福来自正直,而不是成功,来自符合基本价值观的行为,而不是胜负。如果你想以清醒的方式从商,你需要践行智慧、勇气、爱、正义、自制和超越这几种普世美德,寻求超越胜负的成功。
1704275869
1704275870 虽然人们生来就是为了工作,但多数工作都不是为了适应人们而设计的。从埃及法老到现代的全面质量管理者,雇主主要关心的问题一直都不是如何调整工作以让员工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而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榨取他们的价值。所以,有关人类境况的一个引人深思的悖论是,虽然调查显示80%左右的成年人称即便经济足够宽裕而不必为挣钱而奔波,他们也会继续工作,但多数人仍然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下班回家。
1704275871
1704275872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1704275873
1704275874 由外而内还是由内而外
1704275875
1704275876 假设你刚刚得到了100万美元,先别急着高兴过头,你应该知道研究发现许多一夜暴富的人最终众叛亲离、郁郁寡欢、以破产告终!无论如何,你得到了100万美元。你休了两年的假,环游世界,大肆庆祝,而且由于你审慎的投资,你现在有了1.2亿美元。现在你将如何生活?思考片刻或一个小时。这一练习令你得以审视自己在摆脱了金钱顾虑后的真正愿望。
1704275877
1704275878 许多人回答说他们几乎或完全不会改变自己的活动(最勤奋的一些商业领袖所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了1亿美元)。有人想成立服务社会的新组织。在听我问过这一问题的数千人中,没有一人的回答是:“闲着。”相反,一旦人们觉得摆脱了金钱的约束,即便是在想象中,他们也会感到一股热情。此时,他们没有感到忧虑减轻,而是感到自己拥有自由去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他们没有以商业为工具去获得他们所没有的物质财富,而是以商业为机会去表达他们头脑中涌现的创造力。
1704275879
1704275880 这是根本性的视角转换。让我们将第一种视角——以欠缺和匮乏为出发点的视角——称为“由外而内的生活”,这种生活试图用身外之物来填补内心空虚的黑洞。让我们将第二种视角——以充实和富足为出发点的视角——称为“由内而外的生活”,这种生活向世界展现着内心喷涌而出的无限价值。由内而外的生活就是内心洋溢的富足感,想通过创造超越小我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由外而内的生活就是空虚感、缺失感,想用物质、心理乃至精神上的外物来填补自己以减轻这种缺失感。
1704275881
1704275882 任何活动都可以以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的方式完成。例如,你可以出于缺失感而打网球。在此情况下,运动员会试图通过赢球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他的关注点不是如何为了获胜而竭尽所能,而是击败对手。他感到赢球可以证明他更优秀:不仅是更优秀的网球选手,也是一个各方面都更优秀的人。出于缺失感而打球、为了赢球无所顾忌、不计一切手段的网球选手可能会为了获得优势而分散对手注意力,或伤害对手。(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名年轻法国网球手的父亲曾在儿子对手的水瓶里放安眠药——直到其中一个人在赛后开车的时候睡着了,在车祸中丧生。)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是球员的错,而不是这项运动的错。网球作为一项活动并不鼓励这种行为。以缺失感为基础的严重犯规之所以会出现,不是因为网球本身,而是因为由外而内生活的网球手被迷惑了内心。
1704275883
1704275884 你也可以出于充实感而打网球。在此情况下,你会力求展现自己的技巧、坚韧和人体极限,这些都是一个人无条件拥有的素质。出于充实感而打球的网球选手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对他来说显而易见,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证明。他不需要为了平息自己的忧虑而毁掉对手,这样的球手仍然会为了获胜而全力以赴地投入比赛。他努力求胜,不是因为结果很重要,而是因为他的内心督促着他为了这项任务付出150%的精力。这就是追求卓越的精神。
1704275885
[ 上一页 ]  [ :1.7042758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