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76197
在紧张的局势中,我们多数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样子。自己检验一下这种逻辑。你上一次见到和你想法完全一样的“白痴”是什么时候?你认为人们不同意你的意见是因为他们是白痴吗?还是你说他们是“白痴”是因为他们不同意你的意见?
1704276198
1704276199
傲慢的对立面是谦逊。英文中的谦逊一词(humility)来自拉丁文“humus”,意为“地”。谦逊的人不会自视高人一等,不会自以为有特权地位。本体的谦逊指承认自己对于现实或真相并没有特殊的主张,他人的观点同样成立,值得尊重和考虑。看待世界的方式有许多种,每一种都有其亮点与盲点。唯有以本体的谦逊为视角,你才能接纳这种多样性,并融合成更有包容性的观点。本体的谦逊在理智层面是有道理的,却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态度,它至少需要6岁孩童的认知发育水平。
1704276200
1704276201
……对于不受我们的感知与思考方式支配的事物本质,我们无法形成任何概念。一方面,我们拥有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样子所组成的世界——康德称之为现象世界。对我们来说,这是可知的世界,但这种知识所呈现的方式都依赖于主体。另一方面,还有事物的本来面目所组成的世界,康德称之为本体世界。其存在模式与我们认知事物的具体方式毫无关系。但也正因为这一原因,我们无法进入这一领域。
1704276202
1704276203
——英国哲学家布莱恩·麦基
1704276204
1704276205
所见即所得(而非本相)
1704276206
1704276207
如图4–1所示,你看到的很可能是两个人在看窗外,这是西方人给出的普遍答案。非洲村民看到这幅图画时,看到的内容却截然不同,他们看到的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儿子在棕榈树下遮阳。
1704276208
1704276209
1704276210
1704276211
1704276212
图4–1 不同的人对图画的不同理解
1704276213
1704276214
这幅画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两种同样成立,但我们却很少同时看到这两种可能性。我们可能时而看到一种,时而看到另一种,但这需要努力。同时看到两种画面虽然难度更高,却也是有可能的,但我们通常只会以一种方式解读事物,而无意识地排除其他可能性——不只是看简笔画时才这样。
1704276215
1704276216
公司的审计员查看了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看到的结果是生意稳定而成功;营销部副总经理看到同样的文件,却认为公司停滞不前;一名董事会成员认为财务报表证明公司总裁不合格;一名投资者根据这些报告抛售了手中的股份;另一名投资者收购了这些股份。财务报表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1704276217
1704276218
美国土著有一句很实用的俗语:“不穿上一个人的鹿皮鞋走上一英里,你就不能对他妄加评判。”同理,若不从他人的视角来思考世界,我们就无法有效地沟通。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超越了单一世界观的幼稚概念,逐渐接受了多重视角。这一发展挑战要求我们放弃对真相的单一认识,但许多人从来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1704276219
1704276220
那么如何才能在多色积木、西兰花、财务报告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接纳不同的观点呢?
1704276221
1704276222
你需要明白,你的感知受制于你的具体观察方式,别人也可以以不同且同样成立的观察方式获得不同且同样成立的感知。本体的谦虚指的并不是放弃自己的视角,有些情况“有问题”,只要加上“对我来说”,这么说也完全符合谦逊的定义。这是在明白无误地承认,同样的情况“对你来说”或许并无问题。谦逊与坚持己见可以共存。谦逊与排除异己却无法共存。
1704276223
1704276224
我们生活在有意义的世界里,我们的感受十分重要,我们的思维一直在解读我们的感知。我们不只是在像计算机一样处理信息,还在理解我们的世界,了解内心与身外所发生的状况。我们在大脑中“做出”这种理解,而不是从外部获得理解,这种理解系统被称为心智模型。
1704276225
1704276226
你的心智模型即你自己特定的一套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信念与价值观,它们令你得以理解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并在其中如鱼得水。例如,客户描述问题时,我利用我的心智模型来理解他的情况。其意义不在于我所听到的声音,而在于客户所说的话在我头脑中唤起的画面、记忆、感受和想法。
1704276227
1704276228
不同的心智模型会形成不同的解读、感受、看法与行动。如果心智模型有所不同的另一名顾问听客户讲述了同样的故事,他会对情况有不同的理解。他或许会关注我认为无关紧要的东西,忽视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信息。这本身并不会造成问题,问题来自本体的傲慢,即我认为我理解的真理就是唯一的真理。傲慢会令我自称对于客户的故事,我的理解方式就是唯一合理的理解方式。本体的谦逊要求你理解心智模型及其影响人们感受与行动的方式。
1704276229
1704276230
有一则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两名神职人员对如何履行神职发生了争吵。本着和解的精神,最终一人对另一人说:“你我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这没关系,我们不需要意见一致。你可以以你的方式履行神职,我会以天主的方式履行神职。”
1704276231
1704276232
剖析心智模型
1704276233
1704276234
我们使用四种过滤程序来组织和理解自己的感受:生理、语言、文化和个人情况。
1704276235
1704276236
生理
1704276237
1704276238
我们将自己感知到的世界当成了世界的本相,但科学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人类的听觉范围相当有限。狗能听到我们接收不到的高频率声音,大象能听到低频率声音,猫和猫头鹰在夜间的视觉很好,而人类的夜视能力相比之下很差。像所有其他动物一样,我们人类也存在生理限制,这些限制决定了我们的感知。因而,我们只能感受到匹配人类神经系统的事物。
1704276239
1704276240
对于无法感知的事物,我们也无法做出反应。狗可以回应超声哨,人不可以。猫可以在漆黑的条件下探索洞穴,人不可以。我们的生理不仅决定了可能的感受范围,也决定了可能的行动范围。
1704276241
1704276242
如果感知之门得到净化,
1704276243
1704276244
人便会看到一切的本相,无穷无尽。
1704276245
1704276246
由于人自我封闭,
[
上一页 ]
[ :1.7042761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