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06325
1704306326
李校拿着邱老师的教学改进计划和关键字分析法则去找刘老师,希望把邱老师调回来继续做教学设计,但刘老师哪里肯放人,邱老师眼下已经成了她个人的招牌之一(校区都说邱老师取得的成绩是刘老师会用人的原因),几番协调不下,李校问邱老师的想法。
1704306327
1704306328
邱老师思前想后,说听凭两位领导的安排,留在师资部做老师和回教学部做教学设计都是他愿意接受的。
1704306329
1704306330
李校干脆拉刘老师去找老板协调,说邱老师的编制一直在教学部,这一年多来教学部工作压力那么大都没想过要招人,为的就是邱老师想回来的时候有位子。现在人家有意愿回教学部,教学部又很缺人干活,刘老师没有道理扣住人不放。
1704306331
1704306332
刘老师则说,从前邱老师在教学部一直是后进者,这说明他不适合教学部的工作,如果看他在师资部干得好就硬把人调回去,到时候他干不好了,难道又把人塞回来?教学部做事太欠考虑了,缺人可以招人,但不应该把脑筋动到邱老师身上。
1704306333
1704306334
老板说,邱老师是教学部的人,确实应该回教学部,只是教学部的员工普遍都有十年以上授课经验。邱老师虽然有天赋,授课时间终究还是太短,所以精品班的课应该一直上下去。
1704306335
1704306336
两个人琢磨老板的意思,可能是在暗示人应该两头用。
1704306337
1704306338
李校随即表态,说可以接受邱老师一周到校区上三到四节课,其他时间应该待在教学部协助部门做教学改进。这样日积月累,等他教龄足够长的时候,再慢慢减少到校区上课的次数。
1704306339
1704306340
刘老师表示同意。
1704306341
1704306342
这时李校脑筋一转,又提出一个神来之议,说教学部的员工虽然都有很长时间的教龄,但因为做的是实用课程,应该与时俱进,所以建议教学部的人每年都要到师资部挂职上课一段时间,多跟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邱老师就是个例子。
1704306343
1704306344
老板对此很是赞同,当场就答应了。
1704306345
1704306346
刘老师暗叹李校果然还是老江湖,让教学部的人到师资部挂职锻炼本来是她打算找个时间专门向老板提的建议,她连事例都准备好了(就是邱老师),没想到被李校捷足先登。
1704306347
1704306348
廖老生日这天,公司给他派了个大红包。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做东,请廖老吃饭,席间说到廖老慧眼识珠的事,顺带就提到了邱老师,李校就感慨,说邱老师这么好个人才,放在教学部两年多,他愣是没开发出来,如果不是廖老慧眼,好好一个人才就埋没了。
1704306349
1704306350
廖老却笑,说邱老师不是他发现的,是老板的安排得力。
1704306351
1704306352
李校至此才知道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有那么一瞬间,他想起每次报部 门优秀员工给老板申请季度奖励时老板脸上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她签批同意的时候心里是认可的还是不认可的?她亲自操控廖老和光头老大盘活邱老师的时候,对长期不能盘活邱老师的李校持有何种看法?
1704306353
1704306354
李校看着笑盈盈坐在廖老跟前谈着公司未来构想的老板,背后一阵阵发毛。
1704306355
1704306356
没多久,教学部的主管离职,李校跟老板商量接替人选,他比较属意邱老师。
1704306357
1704306358
老板问他,为什么?
1704306359
1704306360
李校说,他有才华,也有能力。
1704306361
1704306362
老板笑了下,说,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就应该提拔做主管吗?你的用人标准有点怪,先回去读两本书。
1704306363
1704306364
李校愣在那里,顿时不说话了。
1704306365
1704306366
小结 从邱老师看老板的育人观
1704306367
1704306368
在邱老师的问题上,老板的思路一直是很清晰的,她相信此人有才,要不然她也不会亲自去征募他,但她也没有因为此人有才就忽略他能力的不足,并把不尽如人意的业绩归咎于李校领导无方。她正视邱老师的问题,也接受李校踢过来的皮球,在她看来,哪怕是为了证明自己眼光没有出问题,她也要把邱老师培养成为教学部的核心人才。
1704306369
1704306370
她的培养计划是这样的:
1704306371
1704306372
首先派光头老大跟邱老师正面讨论他个人的工作表现问题(因为问题敏感,为了确保光头老大谈话时把握好分寸,她还事先给光头老大定了谈话基调)。谈话是为了让邱老师对自身处境有正确认识,各方在定性判断上达成一致,后续工作才好开展。
1704306373
1704306374
随后,她找准邱老师能力短板,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廖老出马。这一点很关键,很多时候有才的人之所以无法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在于不知道使其才能发挥作用的方法。老板显然深谙个中之道,所以她派育人业绩斐然的廖老出面,利用廖老的影响力,先为邱老师树立信心,让他对教师岗位燃起期待和接纳之心,其次才把人调去师资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集训,弥补其技能的不足。邱老师本身知识丰富,缺乏的是授课技巧,教师班的培训正是对症良药,密集的集训加上廖老点拨,上岗就不是难事了。
[
上一页 ]
[ :1.7043063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