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32558
有没有可以一句话说清楚的产品核心需求和核心功能。
1704332559
1704332560
如果这两点不能用两句话说清楚,就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另外不要把你自己的假定和需求当作用户的需求。
1704332561
1704332562
选择切入点的时候不要over fancy(独特过头)。
1704332563
1704332564
不是一定要做没人做过的东西,借鉴已有的应用和模式做增量创新或整合式创新其实也是一条好的路子,起码是验证过的用户需求和商业模式,只要你做出好的区隔点。可是如果你做全新的需求,最好确定这个需求一年内有明显的量,再远一点儿,最好能找到一个一年内会出现的一个中间过渡需求点。
1704332565
1704332566
在开始之前,还要想清楚如何推广和接触你定义的核心用户,有没有低成本的用户和流量获取渠道,根据产品不同,这个渠道可能是好的用户传播机制,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SNS(社交网站)、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合作、用户数据库群发、论坛、下载站、网吧、网址站、捆绑、预置、网盟,以及App Store应用商店和朋友帮忙等。尽量利用各种开放平台。如果没有早期的低成本的用户获取或推广渠道,那除非你的产品早期可以赚钱,否则就不要做。
1704332567
1704332568
■ 周鸿祎的经验,不做“伤仲永”
1704332569
1704332570
周鸿祎[27]认为,创业先期创业者常常成了“伤仲永”。
1704332571
1704332572
白居易王安石曾经讲过一个“伤仲永”的故事,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年我担任黑马大赛的主评委,力排众议,把奖颁给了一个研究生做的脸部识别产品。这个东西还很早期,所以当时VC(风险投资人)给了他一些建议,要和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合作,让产品在和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打磨、验证和提炼。但是很遗憾,他得了大奖之后,融了资,心态立马就不一样了。一年过去了,虽然没有“泯然众人矣”,但是并没有看到这个团队有任何商业上的进步。
1704332573
1704332574
他们的失败在于:技术可以有天才,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经验,需要积累的。这些是初次创业的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者所欠缺的,却是创立一个成功的企业所必需的。
1704332575
1704332576
1. 好的产品不是一个灵光一闪的一蹴而就,要不断把握用户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小步快跑、不断打磨。所以你要有韧性,要懂得如何把握用户的需求。
1704332577
1704332578
2.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运营。我觉得“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并不正确。你要想办法把产品推广出去,所以,光有产品和技术是不够的,要懂市场。
1704332579
1704332580
3. 创业最开始只要哥儿几个,搞几台电脑就能干活。但随着你事业的进一步做大,你需要去融资。如何和VC、金融大鳄打交道,拿到融资?你还要熟悉资本运作。
1704332581
1704332582
4. 你成功拿到1000万,这个钱该怎么花?三个人的时候干得热火朝天,但公司有了200人却几乎没有人干活了。管理对你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704332583
1704332584
没有学会这些,就直接去创业,就是揠苗助长。
1704332585
1704332586
创业像游戏里面的练级打怪一样,有很多的选择,很多的挑战,每往上走一步,你都要有一个自我的提升,很多公司都死在这个升级的路上。所以在进入游戏之前,你们需要先找一个练习场,先从一些成功的公司和成功的创业者那里汲取营养。
1704332587
1704332588
我在上学期间,曾两次创业失败,毕业后先加入别的公司,学习创业。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一步。
1704332589
1704332590
但是如果你把创业、把成就事业当作自己的梦想。你可以一直保持创业的心态,在资源缺乏的时候,可以先和别人合作,可以先加入别人的公司,利用别人公司的资源来把事情做成功。我把这称为广义上的“创业”。
1704332591
1704332592
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果这几年你通过这种广义的创业,有了更多的经验和商业积累,未来你真正自己出去单干的那一天,你能更快迎来自己的成功。
1704332593
1704332594
■ 李开复见过的创业失败总结
1704332595
1704332596
创新工场成立以来的3年多时间内,李开复见过很多创业失败的案例,即便是拿到很好投资的团队,失败的概率仍很高,总结一下,大约有以下十点理由。
1704332597
1704332598
1. 创业者的经验不够。
1704332599
1704332600
最近10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其CEO在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是33岁;同时,创新工场内拿到A轮的公司创始人平均年龄也约是33岁。中国特殊的教育体系和创业环境可能导致年轻的创业者面临更多的创业挑战,相比美国创业者,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培养自己的情商、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也需要更多时间积累人脉、加强执行力及组建、培养自己的创业团队。同时,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还需要有足够的心态和经验去应对大公司涉足自己的创业领域。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年轻的创业者很难具备的素养和经验。
1704332601
1704332602
2. 创业者缺乏主人翁心态。
1704332603
1704332604
真正的创业者要内心强大,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把公司当作自己的baby(小孩子),无论公司出现任何问题都能让员工有激情地继续工作下去;而不能试图先做一个公司,再请一位外部的职业经理人做CEO。
1704332605
1704332606
3. 团队缺乏信任和能力的互补。
1704332607
[
上一页 ]
[ :1.7043325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