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34630
1704334631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通过推广“捞”回来的用户,理论上都是对你没概念的用户,不知道你的产品。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是用过很多产品的用户,甚至可能也用过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那他凭什么要切换到你这边?所以,这10个字里面不但要说出你的产品给他带来的好处,还要明确告诉他,你能帮助他完成这件事的同时,在哪一点上比别人强很多。除非你第一个实现这个功能,而且这个功能有很强的需求。比如,Talkbox刚开始做推广的时候,只需要说“我是做免费对讲”就可以了,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手机软件有这个功能。但是后出的对讲机应用Voxer,他要做推广时就必须强调“我是多方都能同时说话”,因为你已经不是第一个做这件事情的人。所以在10个字的描述里,你要想明白这些人在这里面干什么,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1704334632
1704334633
还有,这个页面的本质作用是在10秒钟之内让用户明白你是做什么的,并且了解你有什么优点。如果你运气很好,产品本身就有一个现成的页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99%的情况是,这个页面必须单做。
1704334634
1704334635
一是为了在10秒钟之内给用户留下印象,二是因为,要想跳转到用户对产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探索,或者用户愿意做更深层次的交互,你就要设计好所有的入口。用户看了10秒钟愿意继续看下去,就要给用户做一个导览。这个时间希望值不要太高,可以把它设定为3分钟。在这3分钟里,你想用户干什么?这种可能性非常多,因为大家的目的不一样,做法也就不一样。有的可能想进一步加深用户的印象,有的想给用户看一些网站的内容。同时,除了让一部分用户对产品产生印象,还要让一小部分用户留下点什么,能让你以后主动找到我。
1704334636
1704334637
这也是很多网站采取分阶段的注册方法的原因,用户第一次使用只需要留下邮箱地址或者手机号等。如果要让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一种方法是分阶段,另一种方法是给用户强有力的理由。比如,没有用户会真的愿意提供生日,但是前段时间有团队做一个化妆品网站,要给用户做一个简单的肤质测试,用户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的年龄信息提交了。这方面要有非常多的技巧,当年我在谷歌,很多产品针对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用户群,写的页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就是精细到这种地步。
1704334638
1704334639
再下一步是更重要的过程,可以把一个用户初次访问和之后两周里面,把它当成一个网游的RPG(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戏)升级游戏。用户对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也知道该怎么去联系他,如果用户在两周内第二次、第三次到达网站,就应该逐步地让他加深印象和展示更多的功能,逐步提高用户对你的好感,保证在两个礼拜之后用户还能再次访问。用户导入过程是非常细致的。
1704334640
1704334641
像社交游戏甚至传统的客户端网游,在这点上往往狠下功夫。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直接的生死之线,是马上能见到钱的。但对于不挣钱的产品来说,没有一个硬指标在后边,往往很忽视这个过程。那些游戏很少会在用户第一次玩或者第一级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功能展示给用户,也不会在第一级的时候就强迫用户去交友。他们把用户设定成一个成长曲线,在几天或者到什么阶段给用户什么功能,这是非常明确的事情。
1704334642
1704334643
以游戏或者社交网站为例,不同的做法在三天留存率、一周留存率和两周留存率上就能差好几倍。所有的这些转换工作,媒体选择得好和不好就能有几倍的差距;引导页配比每个步骤不同也可以有10%的差距,最后一次转换、二次转换提高很多,实际上是很容易的。而二次转换到三次转换,到三天留存,再到七天留存,甚至到两周留存,每一个环节只要差百分之十几,最后的结果就会差好几倍。完全的留存不但需要你对产品、用户认识清晰,还需要细致的运营、策划、产品开发团队的介入。
1704334644
1704334645
■ 互联网产品取得用户对网站的信任,有哪些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
1704334646
1704334647
一个基本的原则是用户对网站的信任度是随着用户对网站的使用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应用或网站需要用户的信息,希望通过一个用户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必须要靠build(一步步构建产品来引导)。比如用户资料的获取,可以采用逐步让用户导入的方式。先让用户来浏览网站,当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提示必须注册才可以继续使用。之后再给用户推荐新的功能,建议用户上传照片、电话等信息。在获取用户信任感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用户的沉迷度,逐次进行索取,不能一蹴而就。比如网游,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应该是一个用户的生命周期。在第一秒抓住用户的眼球,之后让用户领略游戏的内容,接下来要设计好用户注册的第3天、第5天要做什么。要在应用中设计用户的成长曲线,计划好在每一个时点想让用户做什么。
1704334648
1704334649
在具体执行时,对用户的强需求可以粗暴些,弱需求可以一步一步进行。强需求是用户必需的,弱需求是用户可有可无的需求。当然,强弱需求是可以转换的。
1704334650
1704334651
[70]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专注用户体验,在互联网、移动、软件、游戏等不同领域均有涉猎,曾在设计公司及谷歌公司工作,在谷歌中国创建了美国以外的第一个用户体验团队。
1704334652
1704334653
[71]魔都吃货组项目发起人。
1704334654
1704334655
[72]互联网产品经理,专注互联网产品设计、业务落地、运营推广、架构。在知乎的用户体验话题下的经验是“没人比我更细节”。
1704334656
1704334657
[73]高德地图高级产品经理,前创新工场(乐啊项目组)产品总监。
1704334658
1704334659
[74]课程格子创始人。
1704334660
1704334661
[75]现微信产品运营团队成员,曾参与知乎早期社区运营,从2008年开始学习并实践互联网社区运营,她在知乎的产品运营话题下的经验是“好的运营通过设计机制、技术实现目标”,毕业于广外英语专业,曾作为14个译者之一网上协作共同翻译了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1704334662
1704334663
[76]豆瓣产品经理,网易微博第一位产品经理,曾参与过知乎创业早期阶段,他在创业话题下的经验是“创业让人学习更多”。日常工作:写文档、挖需求、跟进度、看数据。
1704334664
1704334665
[77]一个提供同步本地文件的网络存储在线应用。——编者注
1704334666
1704334667
1704334668
1704334669
1704334671
1704334672
创业时, 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1704334673
1704334674
没用户价值,就没商业价值
1704334675
1704334676
1704334677
1704334678
1704334679
创业时, 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第8章 人才与团队管理
[
上一页 ]
[ :1.704334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