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334708e+09
1704334708
1704334709 ■ 建立股权池,不拘一格降人才
1704334710
1704334711 把能人引入进来后,如何和最初的团队达到融合?这是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1704334712
1704334713 在这里,周鸿祎的建议是: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在激励制度的设计上下功夫,就是要准备一个大的股权池,无论老员工还是后来者,都能从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中获益,这样才能保证一个良性循环。
1704334714
1704334715 创业首先是一个马拉松,没有十年八年,出不了结果。创业又像是一个接力赛,需要新鲜血液产生一波一波的动力。所以,创业就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波接一波地跑马拉松。如果没有这些新人加入,永远是那一批老人去跑马拉松,那要么是没跑多远就被淘汰,要么就是半路累吐血了。所以,企业要有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有一批人,接过这个接力棒,继续往下跑。
1704334716
1704334717 如果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新老团队的磨合就会出问题。新的力量进入老的团队,就像把牛奶注入咖啡里,如果不能很好地搅拌,咖啡永远是咖啡,牛奶永远是牛奶,喝起来肯定不是个味儿。很早进入了公司的人会把自己看成最早一批的“元老”,担心新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情绪。而新人会觉得,自己能力更强,为什么元老们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股权,自己只能挣那份年薪?如果这两种想法一直不解决,会在公司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团体,让两拨人渐行渐远。
1704334718
1704334719 所以,我觉得企业要建立一种价值观。首先,认可早期员工的价值,告诉他们,你可以拿到最早期的股票期权,你的条件是最优惠的。但是你一定要认可后面进来的人,不能把他当成对手。其次,后面进来的新人,公司也给他们分享股票期权,他们的努力工作一样获得相应的回报。
1704334720
1704334721 首先,一定要把公司的股权预留出很大空间,不要杀鸡取卵,刚开始创业就一下子分个底儿掉。创办360的时候,还没有开始融资,我们先拿出了40%分给员工和团队。后来虽然因为多次融资而稀释,但是到上市的时候,还有超过20%的股份是分给员工的。360员工持股的比例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里面,应该是最大的。
1704334722
1704334723 其次,创始人要勇于牺牲,不能独占股份。须知“人聚财聚,人散财散”。360的员工是公司最大的持股人,我的情商也不高,脾气也不好,但还有很多人愿意跟我合作。在360,一直与我合作的人,有15年以上的,也有10年以上的,7、8年的更是比比皆是,可能就是因为我舍得跟大家分股票。
1704334724
1704334725 最后,要给未来留机会,有长远意识,保持一定股份激励。就算是拿出40%来分,也总有分完的一天。股份分完了,难道企业就不需要人才了吗?一个企业对人才,永远是饥渴的,永远是需求的。所以在上市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计划,一旦股票分完了,可以随时再增发5%,会永远保持5%。
1704334726
1704334727 360的员工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也很有创造力,这与360的股权池设计是分不开的。有很多骨干力量不断加入进来,一是因为他们有梦想,想找到实现梦想的平台;另一个原因,不是虚的,是因为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所以,建立一个合理的股权蓄水池,才能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进来,有新的力量来带动革新,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
1704334728
1704334729 应该如何通过工作笔记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1704334730
1704334731 ■ 善用工作日志
1704334732
1704334733 酷拉皮卡[79]为我们分享了他使用工作笔记的习惯经验。
1704334734
1704334735 身为产品经理,似乎工作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市场研究、产品设计、研发项目跟踪、运营数据分析及营销支撑,产品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产品经理参与,忙前忙后,劳心又劳力。记得两年前我刚做产品经理时,每天晚上11、12点下班是家常便饭,白天开会晚上写文档,苦不堪言。逼得我不得不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好。
1704334736
1704334737 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我曾经混迹于各类时间管理、GTD(get things done)网站、论坛,购买了多本书籍,并结合自身情况反复实验各类方法,终于在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后,找到了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养成每天写工作日志的习惯。
1704334738
1704334739 简单地说,工作日志就是把你每天做了哪些事情都记录下来,以下是我的工作日志表。在每天下班前我都要安排好下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计划,并要求细化到小时。
1704334740
1704334741 每天的工作计划
1704334742
1704334743  星期一   今日计划(Plan)   8∶30~9∶00   1. 验证上周末××产品升级情况;   9∶00~10∶00   2. 编写××产品规范书;   10∶00~11∶00   同上   11∶00~12∶00   3. 与用户体验部门沟通××产品用户调研项目;  4. 与××厂商沟通××合作开发项目;  12∶00~13∶00   午休   13∶00~14∶00   5. 参加××产品每周工作例会;   14∶00~15∶00   6. 编写××运营活动数据分析报表;   15∶00~16∶00   7. 与营销组沟通××营销方案产品设计需求;   16∶00~17∶00   8. 编写××产品月度汇报材料;   17∶00以后      今日完成(Do)   8∶30~9∶00      9∶00~10∶00      10∶00~11∶00      11∶00~12∶00      12∶00~13∶00      13∶00~14∶00      14∶00~15∶00      15∶00~16∶00      16∶00~17∶00      17∶00以后      检查(Check)         总结(Action)        等一天的工作完毕后,以上的表格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1704334744
1704334745 每天的工作总结
1704334746
1704334747  星期一   今日计划(Plan)   8∶30~9∶00   1. 验证上周末××产品升级情况;   9∶00~10∶00   2. 编写××产品规范书;   10∶00~11∶00   同上   11∶00~12∶00   3. 与用户体验部门沟通××产品用户调研项目;  4. 与××厂商沟通××合作开发项目;  12∶00~13∶00   午休   13∶00~14∶00   5. 参加××产品每周工作例会;   14∶00~15∶00   6. 编写××运营活动数据分析报表;   15∶00~16∶00   7. 与营销组沟通××营销方案产品设计需求;   16∶00~17∶00   8. 编写××产品月度汇报材料;   17∶00以后      今日完成(Do)   8∶30~9∶00   1. 完成上周末××产品升级情况的验证;   9∶00~10∶00   2. 编写完毕××产品规范书;   10∶00~11∶00   同上   11∶00~12∶00   3. 与用户体验部门沟通完毕××产品用户调研项目;  4. ××厂商有事未到,讨论延期,明天继续;  12∶00~13∶00   午休   13∶00~14∶00   5. 参加××产品每周工作例会;   14∶00~15∶00   同上 6. 例会时间过长,导致没有完成××运营活动数据分析,明日继续;   15∶00~16∶00   7. 与营销组沟通××营销方案产品设计需求;  8. [临]∶与老板沟通下季度产品规划;  16∶00~17∶00   9. 编写完成××产品月度汇报材料;   17∶00以后   同上   检查(Check)   今日得分:B计划工作:8;完成计划工作:6;完成临时工作:1  原因:××厂商有事未到、下午开会时间过长。  总结(Action)     解释一下表格填写要求:
1704334748
1704334749 1. 按照PDCA循环(戴明环),将工作日志分为4个部分:计划、完成、检查、总结(Plan,Do,Check,Action);
1704334750
1704334751 2. 在“今日计划”里,将当日重要的工作任务列为必须优先完成的工作项目,用特别标记标出(如红色,星号等);
1704334752
1704334753 3. 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在“今日计划”里在该项工作上划删除线,同时在“今日完成”区进行填写,表示该项工作完成;
1704334754
1704334755 4. “今日完成”区里的“ [临] ”代表临时的工作任务,不在“今日计划”中;
1704334756
1704334757 5. 如果某项工作当日未完成,就用红字标注,下班后统一放置在后期的工作计划里;
[ 上一页 ]  [ :1.7043347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