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50352
有些边缘化业务单元的存在,可能加大实现其他更重要关联的难度,这些业务单元也是待售的对象。企业如果使用不同的竞争渠道来招揽相同的买方集团,就可能很难构建共享的销售渠道。同理,如果企业在买方群组所在的竞争行业中拥有业务单元,那么企业利用机会共享销售团队或者营销团队来获得特定买方群组的能力也会降低。关联还有可能产生与买方、供应商或者渠道商的冲突。美国运通在与作为其旅行支票关键兑换点的银行进行竞争时,就经历了这种情况。放松某些行业的关联,就等于要求企业退出这些行业。
1704350353
1704350354
在涉及多个业务单元群组的企业中存在多种关联模式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关联确认可能涉及一些权衡。通过协调的战略措施来推进某种关联的建立可能降低其实现其他关联的能力。确定业务单元的目标也需要做出一些权衡。在权衡时,基本的原则是强化那些对竞争优势产生最大影响的关联,哪怕这意味着要牺牲其他关联。然而,在下一章描述的组织机制往往允许不同业务单元群组的关联同时实现。
1704350355
1704350356
7. 创建横向组织机制来确保横向战略的执行。若没有鼓励协调和业务单元生产线之间产生技术转移的横向组织结构,企业就不能成功利用关联。定义正确的业务单元,正确地把业务单元群组划分组建成集团和部门,为业务单元经理建立工作的激励系统对能否成功利用关联起关键作用。横向组织的原则见第11章的描述。
1704350357
1704350358
关联和多元化战略
1704350359
1704350360
建立在关联基础上的多元化是最有可能提升企业在当前行业竞争优势,或者帮助企业在新行业中获得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多元化形式。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在多元化战略中有重要作用。理顺有形关联是制定多元化战略的起点。无形关联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太确定,在实际中实现的难度比有形关联实现的难度更高。
1704350361
1704350362
关联可以通过内部发展以比其他潜在的新进入者更低的成本克服进入新行业的壁垒,从而实现多元化。存在关联也能通过兼并推进企业进入行业,因为兼并对象对企业的价值大于其对所有者或者其他并无类似关联竞购者的价值。因此,与兼并关联的利润不太可能在设定采购价的时候流失。关联的存在还意味着通过兼并或者内部发展的多元化使与新业务单元有关联的现存业务单元受益。
1704350363
1704350364
任何多元化的举动都必须通过结构吸引力的测试(见第1章)。与企业现存业务单元有关的行业往往因其关联性具有更大的结构吸引力。企业新的业务单元肯定在当前或者将来具有结构吸引力的行业内。关联本身不足以证明可以进入一个行业,除非关联的存在能让企业把一个前景黯淡的行业转变为前途光明的产业。因此,寻找具有结构性吸引力和关联的行业,使企业具有在这些行业竞争的优势,就成了制定多元化战略的双重指南。
1704350365
1704350366
基于有形关联的多元化
1704350367
1704350368
多元化战略可以用来拓展表9–1所示的有形关联。最理想的多元化方向能引导企业按照上文描述的标准,利用关联对竞争优势产生最大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多元化将加强企业相对关键竞争对手的地位;而在其他情况下,为回应竞争对手的多元化战略有必要进行防御,企业也不得不调整其战略。企业进入某个行业,在其中可以利用关联战胜单一业务的竞争对手或者业务安排混乱的竞争对手。有形关联的利益以两种形式呈现。实现能提升现有业务单元竞争地位的关联,与利用现有的业务单元竞争地位来改善新业务单元的运作成效同样有用。
1704350369
1704350370
表9–1描述的三大类有形关联——市场、生产和技术关联,代表了三大多元化领域。市场导向的多元化战略旨在向共同的买方、渠道或者地理市场销售新产品,从而收获市场关联的利益。生产导向的多元化战略旨在利用共享生产价值活动生产类似的产品。采购关联往往起源于生产关联。技术导向的多元化战略旨在开发或者进入基于类似核心技术的新行业。成功的日本打字机企业兄弟公司使用了技术树来推动多元化的进程。兄弟公司凭借一种业务发展的技术进入其他业务领域。原先缝纫机行业发展的小型马达技术进入了小型电器和电动打字机行业,而靠打印机行业发展起来的电子产品又进入了电子打印机行业。
1704350371
1704350372
这三大多元化路径往往引导企业走向三个不同的方向。要拓展出售给共同买方、渠道商或者特定地域产品的范围,常牵涉不同技术和生产工艺,而扩大使用类似技术或者生产过程的产品范围意味着进入新的市场。当然,实际情况也不尽然。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诸如索尼和松下这样的企业已经利用当前产品所用的技术开展多元化,进入新产品的竞争领域。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利用市场和产品关联。索尼和松下电器各自都开发了共享的价值活动,包括品牌名称、服务机构、工厂和多条生产线的采购活动,而关联则是这些企业竞争优势的一大主要来源。百得公司进入小家电领域,就利用了技术关联和生产关联,包括在其核心业务上应用的小型电动马达和电动工具,这足以证明关联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1704350373
1704350374
当多个重要的价值活动可以共享时,多元化就为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地位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最成功的多元化企业不会孤立地看待市场、生产和技术导向的多元化战略,而是试图综合这三类多元化战略。我在1971年和1981年研究了75家财富500强企业后发现(见第9章描述),高科技企业显示了同时提升市场关联、生产关联和技术关联的超凡能力。这个发现与电子/信息加工技术在联系企业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一致。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有能力利用多种形式的关联,找到更多的多元化领域。
1704350375
1704350376
通过建立商业据点开展多元化
1704350377
1704350378
企业通过多元化实现重要关联的能力各不相同,企业拥有的机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704350379
1704350380
● 企业现有的业务单元组合可能与其他行业存在几项重要的关联。
1704350381
1704350382
● 企业可能已经利用了这些重要的关联。
1704350383
1704350384
● 与企业现在所处行业关联的行业可能不具有结构吸引力。
1704350385
1704350386
● 由于竞争对手抢占了先机,企业没有可行的战略来进入相关的行业。
1704350387
1704350388
● 反托拉斯的顾虑阻止企业进入一些相关的行业。
1704350389
1704350390
当基于有形关联多元化的机会不多或者已经用完,企业就应该考虑根据无形关联进行多元化。由于无形关联涉及通用技术的转移,不涉及实际活动的共享,企业当前存在的业务单元与行业存在的无形关联要多于有形关联。寻找无形关联中能产生竞争优势的机会,这个过程非常微妙,它要求企业清楚地了解新的行业,明确技术转移引发改变的原理。
1704350391
1704350392
新行业与现在所处行业之间存在普遍的相似之处,但这并不代表技术的转移就能创造竞争优势。新行业的竞争者可能自己就有同等甚至优质的技术。企业技术是否与新行业的需求紧密相关也是一大问题,而分析表面上普遍的相似点可能具有误导作用。将多元化建立在行业之间想象的关联或者无关紧要的关联基础上,会导致多元化战略的失败,这种例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层出不穷。除了这样的教训外,慎重的行业分析也能发现现有行业与新行业之间合理的无形关联,这也成为多元化的坚实基础。
1704350393
1704350394
建立在无形关联上的多元化不应该视作单独的机会,还应该作为建立商业据点的开端。一旦企业进入包含无形关联的新行业,就能使用这类商业据点,根据无形关联寻找多元化的新机遇。宝洁公司最初收购了查敏纸业公司,就为其建立了在纸制品行业中高度相关产品业务单元的商业据点。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提及。图10–2表明了企业通过建立商业据点开展多元化的过程。与原先具有有形关联的业务单元群组建立无形关联成了建立新业务单元群组的基础。众多通过有形关联组合在一起的业务单元群组出现后,企业就转向多元化经营。与此同时,通过无形关联组合在一起的业务单元群组也相继出现。建立在无形关联上的多元化机会可以通过一个黄金标准测验,即这些无形关联能否成为企业攻克新行业的商业据点。
1704350395
1704350396
1704350397
1704350398
1704350399
图10–2 关联和多元化模式
1704350400
1704350401
多元化和公司资源
[
上一页 ]
[ :1.7043503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