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391851e+09
1704391851
1704391852 (1)利用科龙电器完成对天津格林柯尔的出资,使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出资规定。
1704391853
1704391854 《公司法》规定除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国家有特别规定者外,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顾利用科龙电器及其格林柯尔系作为资金运作的平台,仅用3亿元现金就成立了注册资金为12亿的顺德格林柯尔,又利用顺德格林柯尔控制科龙电器,及以后的美菱等公司,当然也就有了更大的平台和资源。顾没有直接让其控制的格林柯尔系公司出面,中间又经过别的公司转手,在没有履约能力的情况下屡次骗取科龙资金,科龙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不被掏空,顾可谓用心良苦。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顾累计共占用科龙34. 85亿元巨资,这样大额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而且时间上也是连续几年,笔者不禁要提出疑问,顾难道可以不受一点制约吗,国家的那么多有关法规制度对他来说怎么形同虚设?上市公司如此遭遇,小股民们又会受到怎样的损失呢?
1704391855
1704391856 (2)顾利用了多种手段来侵占甚至诈骗上市公司财产,不仅表现在上述提及的手段,而且还混淆格林柯尔、科龙概念,骗取、侵占本应由江西科龙获取的廉价土地使用权相关的利益,以及非法开设账户用来转移科龙资金,又以广告费名义挪用科龙电器资金。如此掏空上市公司资金,而科龙电器在2002及2003年对外提供的报表中还能得到相当好的业绩,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
1704391857
1704391858 2.财务报表上虚增利润的手段分析
1704391859
1704391860 顾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顺德柯林格尔收购科龙,并实际控制了科龙。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继2000年首次报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跌9.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股价下跌12%。但科龙不论在生产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都是拥有雄厚实力的,只要加以时日,打造好科龙的核心竞争力及生产运营能力,就可以扭亏为盈。但这样做是需要时间的。
1704391861
1704391862 从科龙电器各年年报可以看出2000年和2001年均亏损。正如前所述,顾在 2001年底入主科龙,以较低的价格购得科龙股份。顾接手科龙后,在2002年,也就是顾接手科龙的第二年,年报中就扭亏为盈,净利润为1亿多,较2001年增长了1.6个多亿。此后,2003年利润继续增加,2004年亏损6416万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证监会于次年4月份开始对科龙立案调查。除2000年和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化较大外,在2001至2003年间,收入虽然也有变化,但较净利润的变化可以说收入变化比较平稳,既然如此,净利润的变化又是如何造成的呢?三项费用合计在2001年有大幅增加,增加了7亿多,而在2002年又有巨幅减少,减少了12亿多。在这些费用变化中,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起了决定作用,其中2001年增加数中,营业费用占38.93%,管理费用占59.22%,2002年减少数中,营业费用占32. 45%,管理费用占66. 68%。仔细阅读科龙2002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在2002年,科龙公司坏账准备转回约0.5亿元,存货减值准备转回约2. 12亿元,冲回广告费7900万元,维修费拨备相对2001年度减少计提约5000万元;合计约3.9亿。恐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科龙才得以在2002年转亏为盈。
1704391863
1704391864 3.对收购行为的简析
1704391865
1704391866 顾在2001到2004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先后收购科龙、美菱等多家公司,这些收购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除通过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手段外,顾还通过虚假出资和抽逃注册资金来达到进行资本运作的目的。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自圆其说,顾为达到掩盖挪用、侵占科龙资金的目的,使用编制虚假银行票证等低劣手段来掩饰。当然这些造假行为会使现金流异常。
1704391867
1704391868 4.对审计机构的简析
1704391869
1704391870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科龙电器的审计机构,同时也是著名的“四大”之 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居然在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书。如果说开始的顾雏军玩弄资本还动过一番脑筋,比较隐蔽的话,以后的利用编制虚假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银行对账单等低劣的手段,隐瞒每笔资金的转入转出,同时伪造公司印章,虚构科龙的销售收入,并且通过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编制虚假报表等,如果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这些行为应该不难审计出来,至少对于虚构的销售事项,简单的函证就可以发现真相。可是德勤却让大家失望了,同时也丧失了多年的信誉。
1704391871
1704391872 资料来源:①陈爽:《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学位论文。
1704391873
1704391874     ②杨锦之:《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案例分析》。
1704391875
1704391876
1704391877
1704391878
1704391879
1704391880
1704391881
1704391882
1704391883
1704391884
1704391885 财务禁书 [:1704388797]
1704391886 财务禁书 6.5 真相大曝光——柳州长虹的历史
1704391887
1704391888 1.案件的基本情况
1704391889
1704391890 2003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在进行公司 2002年报审计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公司2001年、2002年的民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 563万元、5 323万元,呈上升趋势;财务反映的废旧物资销售的数量分别是863吨、510吨,废旧物资销售的收入分别是78万元、45万元,呈下降趋势。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物资应该与生产规模同比例增长或下降,为什么财务数据反映的却是不合理的趋势呢?带着疑问,审计处对公司物资处的废旧物资的回收、销售、收款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查出异常情况的背后是一起舞弊案件。
1704391891
1704391892 经审查,发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站长、计划员等5人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擅自决定出售、截留废旧物资数量81.5吨,款额 91 200元,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和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50 605.80元(涉及63人,每人500~2 000元不等),同时擅自决定降价销售废旧物资,造成损失1.4万元。其舞弊的手法如下:
1704391893
1704391894 (1)擅自出售废旧物资并全部截留货款。主要是与租赁公司厂房的湖南个体经营者串通,擅自将废旧物资销售给没有此项业务来往、也没有签订合同的湖南个体经营者,并要求将其销售货款不交财务而直接交物资处;私自销售的废旧物资出门时,借湖南个体经营者的名义,由湖南个体经营者以自己在锻工房加工的少许产品掩盖,或以其加工的产品或废料需要出门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盗卖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
1704391895
1704391896 (2)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款。主要是通过与签有合同业务的柳州个体经营者截留收入,物资处处长要求柳州个体经营者在销售废旧物资过程中,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交财务,另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截留下来,交到物资处作小金库(即通俗说的开阴阳收)。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出门时,以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即以常量的废旧物资申报并取得出门单,然后以超过出门单标明的废旧物资实际数量的舞弊手法出门。
1704391897
1704391898 (3)收买门卫。为了能将违规销售的废旧物资顺利办理出门,物资处处长指使综合室主任,给门卫送钱物等好处,致使门卫在违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时放弃职守,大开方便之门。
1704391899
1704391900 (4)擅自决定降价。物资处处长明知道废旧物资销售及其销价变动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并履行合同手续,但其却擅自决定将废旧物资销售价格降价,造成损失1.4万元。
[ 上一页 ]  [ :1.7043918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