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92689
1704392690
关注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这一指标顺应了人们关注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状况的需要,但以下问题也不能忽视:
1704392691
1704392692
①不能孤立地看待现金流量,应当重点关注报告期实现利润的现金保障能力。
1704392693
1704392694
现金流量分析的重点并不是看一家公司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有多高,而是分析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只有在计算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即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收益,或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后,才能准确地衡量报告期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状况。正常情况下,考虑到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其他递延资产摊销等费用在报告期不发生现金支出,但它们需要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以回收,因此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在1.2倍至1.5倍之间才是合理的。
1704392695
1704392696
②应考虑行业特殊性来评价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的合理性。港口、路桥等类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占当期成本或费用的比重较高,正常情况下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必须保持很高的水平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现金回笼。
1704392697
1704392698
③对于那些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过高的公司而言,合理情况是报告期回收其以往年度形成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或预收账大幅增加款,但是,假如存在年终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异常增加的情况,就是不合理的,甚至存在人为操纵现金流量、粉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嫌疑。
1704392699
1704392700
④注意当前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经营性现金流操纵现象,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已经变得不那么可信了,甚至根本就是欺诈了。
1704392701
1704392702
7.其他比率
1704392703
1704392704
前几种比率一般表现的是公司会计造假征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深入分析,还可增加以下财务比率,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漏洞。
1704392705
1704392706
(1)支付的所得税/利润总额。
1704392707
1704392708
辅助参照:
1704392709
1704392710
支付的增值税款占收入的比重=支付的增值税款/主营业务收入×100%
1704392711
1704392712
支付的增值税款占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支付的增值税款/主营业务利润营×100%
1704392713
1704392714
营业税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营业税金/主营业务收入×100%
1704392715
1704392716
该比率分析要点:
1704392717
1704392718
①企业所得税费用是根据税法计算而得。由于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在收入与成本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上存在差异,根据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计算的账面税率通常不等于法定税率,如果账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企业的会计利润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例如,银广夏1999年利润总额1.76亿元,所得税仅508万元,账面税率为4%;2000年实现利润4.23亿元,所得税719万元,账面税率不到1.7%;以公司交纳的所得税为基数,即使按照15%优惠税率,推算出银广夏1999年应税利润3387万元,2000年应税利润4793万元,应税利润与账面利润两年累计相差51720万元。
1704392719
1704392720
②增值税作为流转税,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收入相对应。过低,则说明有可能大部分的生产收入是虚构的。支付的增值税款/主营业务收入比较的标准可参照3%(3%是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税率)。由于增值税是对销项和进项相抵后的部分进行征税,主营业务利润也可以作为增值部分参照的对象,支付的增值税/主营业务利润的比率就可以用或13%的增值税率做比较。经常测试的另一个数据是“支付的各项税费”,先纵向比,然后进行其他测试,如“支付的各项税费/销售收入”,制造业这个数一般在10%左右,如果低于6%,就怀疑其税负是否偏低低;高科技低于3%、商业低于4%都视于不正常。一旦发现税负偏低,就要对历年的应交税金进行分项目测试(主要是流转税和所得税)。
1704392721
1704392722
(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1704392723
1704392724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差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1704392725
1704392726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1704392727
1704392728
该比率分析要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没有面临产品更新的风险,属于成长型公司。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5%~10%之间,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稳定期,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保持市场份额已经很困难,主营业务利润开始滑坡,如果没有已开发好的新产品,公司将步人衰落。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本身并不意味着报告陷阱,但是成长型的公司较其他公司更容易发生报告陷阱,因为这类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对资本的需求给公司的管理层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公司达到一定的利润。当公司的增长率达不到市场的预期时,公司的股价会大幅下降,这使得这类公司有更强烈的动机粉饰报告。一般认为,当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30%时,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滑坡,预警信号产生。另外,当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小于应收账款增长率,甚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负数时,公司极可能存在操纵利润行为,需严加防范。在判断时还需根据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进行综合分析。
1704392729
1704392730
(3)固定资产回报率。
1704392731
1704392732
固定资产回报率=主营业务利润定资产净值×100%
1704392733
1704392734
国内许多上市公司是在原有困难的国有企业基础上经过剥离重组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国有企业在保持资产完整的前提下不能满足发行与上市条件。一开始,被剥离的资产仅限于非经营性资产,但到了后来,许多经营性资产也被剥离掉了,于是就形成了资产不完整的问题。其中,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很大的是固定资产的不完整。这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数额的减少。显然,假如通过关联方交易能够维持一个较大的主营业务收入,较少的折旧便成为影响利润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一局面往往不会长久,大股东总是希望将上市前剥离出的资产随后再装到上市公司中去,结果不免要打击上市公司业绩。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1704392735
1704392736
(4)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1704392737
1704392738
该比率可以给分析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同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如果企业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行业水平,就可能意味着会计造假的存在。
[
上一页 ]
[ :1.7043926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