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93391
1704393392
对资金投资去向和利润构成的有关信息予以隐瞒。当企业重大投资战略或经营业绩出现问题时,企业就会做出掩盖的举措,隐瞒真实的财务信息,利用各种手段粉饰其经营的业绩,造成财务漏洞的隐蔽发生。
1704393393
1704393394
不披露变更筹集资金。企业为了筹集到资金,常常夸大其经营业绩,造成虚假的繁荣。而其间真实情况却为外人所不知,常常有企业随意挥霍筹集到的资金,盲目扩建、盲目投资抑或被企业成员挪用贪污。而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半年度期间有筹集资金,或以前期间筹集资金的使用到报告期的,企业应披露投资项目的实际进度及收益情况;未达到计划进度和收益的,应解释原因。显然,在筹谋资金及其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以及发生变动原因等方面的披露要求更透明,这已成为目前投资者判断企业诚信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1704393395
1704393396
• 重内轻外。重内轻外,即为重看报表表内信息,轻看财务报表表外附注信息,使风险揭示不够明确。由于财务报表格式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同时列入财务报表的各项信息都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使得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信息使用人如果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仅仅依靠财务报表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有时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以及财务报表中不能提供的资料,这些一般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体现。但目前企业出于粉饰报告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对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诉讼、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重大事项进行隐瞒或不予及时披露。所以对于此种事项的关注,有利于识破财务报告附注的漏洞,并从内外分析中,查找更加详细的答案。
1704393397
1704393398
• 滥用重要性原则,披露存在重大差错和重大遗漏内容。重要性是一种专业的判断。然而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具体地量化到精确的数字,常常有一些企业利用这种模糊的概念做文章,在重要与不重要的事项的临界地带大耍手段,常常使真假难辨,披露一些不相干的非重要的附注信息给公众,而藏匿那些真实的对信息使用人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形成财务漏洞,蒙蔽公众的眼睛。其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在财务报表的注释中以语焉不详的寥寥几句来说明其实相当重要的事项。
1704393399
1704393400
(2)财务报表附注漏洞的识别。
1704393401
1704393402
①财务报表附注漏洞识别的基本内容。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1704393403
1704393404
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企业财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表也日益复杂化,为了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的有关内容,财务报表附注已不再是财务报表的不起眼的附属物,而将以其重要性和补充性的作用明显突出,所以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审查也不容忽视。
1704393405
1704393406
财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704393407
1704393408
• 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1704393409
1704393410
•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1704393411
1704393412
• 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1704393413
1704393414
•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1704393415
1704393416
• 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1704393417
1704393418
• 企业合并、分立。
1704393419
1704393420
• 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1704393421
1704393422
• 财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1704393423
1704393424
• 有助于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1704393425
1704393426
②财务报表附注漏洞的具体识别内容。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的识别认定:
1704393427
1704393428
•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识别认定。获取被查单位提供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说明,与前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比较,以识别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
1704393429
1704393430
查阅被查单位董事会、股东大会、管理部门有关会议记录及会计准则法规,判断会计政策变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1704393431
1704393432
获取并审查与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资料,判断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合理性。
1704393433
1704393434
审查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记录,确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704393435
1704393436
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用追溯调查法,若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调整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对会计差错更正,应当区分不同的发生时间(以前年度、本年度还是本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予以不同的会计处理等等。
1704393437
1704393438
会计政策变更时,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会计估计变更时,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理由;发生会计差错更正时,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差错的内容及更正金额。
1704393439
1704393440
• 或有事项的识别认定。或有事项是依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对由企业某一特定经济业务造成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而由被查单位所承担的潜在债务和损失,这些可能发生的债务和损失,到被查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仍不能确定。当或有损失、或有负债很有可能发生时,且数额可以合理估计时,则该或有损失或或有负债应作为资产负债表的应计项目予以反映;当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负债无法合理估计,或者如果损失或负债仅仅是有些可能,则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反映,而不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企业发生的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依据谨慎原则应不予列示或说明,但当其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
上一页 ]
[ :1.7043933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