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446493
奥巴马对小布什的批评没有错,但他把责任归咎于“撕碎监管”显然值得商榷。更重要的是,奥巴马不仅对美联储在这场危机中的过错只字不提,而且没有指出正是政府为银行的担保方式——无论是明示性的保证还是暗示性的支持,促使银行肆意妄为地涉足高风险领域,并最终酿成这场危机。当然,奥巴马所处的位置不允许他指责政府为银行提供的担保,因为他本人就是小布什提出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支持者。我之所以对奥巴马如此苛刻,只是想用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按照传统思维,人们总是习惯于把经济问题归罪于监管不足。很多评论家和政治家都曾说过,自由市场是危机的根源,而政府是问题的终结者。
1704446494
1704446495
但银行体系出现问题并不是因为监管太少,而是因为监管过度。为限制银行采取过度高风险的经营模式,美国的确像奥巴马说的那样,需要更多“大人的看护”,但看护不应来自政府官员,而是应该来自于债权人和客户。
1704446496
1704446497
因此,这个大政府认为金融体系已失灵的观点并没有错,而金融失灵又是造成经济失稳的关键因素。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是强化监管,也不是所谓“更明智的监管”。要医治病入膏肓的金融业,让经济更加稳定,并不需要我们大刀阔斧、洗心革面:自由市场就是最好的医生。政府根本无须告诉银行该怎么做,也无须在它们难以为继时出手相助。任何监管者都不可能比破产对银行的约束更有效。
1704446498
1704446499
难逃其责的“新政”
1704446500
1704446501
保罗·克鲁格曼及其他持相同观点的经济学家或业界权威会告诉你,罗纳德·里根和小布什因废弃“新政”而酿成2008年的金融危机。
1704446502
1704446503
据说,罗斯福曾以监管限制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但保守主义者却怂恿银行家摒弃这些规定,最终让无法无天的资本主义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1704446504
1704446505
但是在现实中,罗斯福的“新政”显然应为金融体系的过度冒险并招致2008~2009年的危机承担主要责任。我们在第二章曾讨论过,房利美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过程中“功不可没”,而房利美恰恰是“新政”的产物。罗斯福一手打造的另一项制度却在破坏银行系统稳定性的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就是存款保险。
1704446506
1704446507
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接受救助时间最长的美国银行。简而言之,对于你在任何一家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FDIC都会为你在这个账户中存入的第一个25万美元存款提供保险,而支票账户则无金额限制。如果银行倒闭,并导致你无法提出全部存款,FDIC将负责补足差额。
1704446508
1704446509
尽管某些政治家会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们,FDIC的宗旨就是保护银行客户免受银行不良行为的伤害,但事实上,FDIC保护的是银行免受自由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
1704446510
1704446511
美国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与很多媒体权威都声称,FDIC是美国政府在“大萧条”时期面对银行体系崩盘做出的审慎应对。诚然,当时有数千家银行破产倒闭,整个银行体系一片狼藉,很多人因银行破产而损失了存款。
1704446512
1704446513
但如果认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损失存款的风险显然被人为夸大了。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我们提供了“大萧条”时期的银行破产数据:
1704446514
1704446515
1930~1933年,有近9 100家商业银行破产,涉及的存款金额高达68亿美元。截至1929年,这些破产银行的存款额占全部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13.3%。而在这些破产银行,存款人的净损失约为13亿美元,或者说,大约为全部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19%。
1704446516
1704446517
1704446518
1704446519
这听起来有点儿恐怖吧?但算一算,你就心里有数了。假如在这些破产银行中,存款损失率为19%,并且这9 100家银行持有全部存款总额的13.3%,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破产银行损失的存款总额则是13.3%中的19%,即2.5%。
1704446520
1704446521
因此,在美国迄今为止所经历过的这场银行破产大潮最疯狂的时期,银行破产造成的存款损失率也仅有2.5%。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点儿损失无足轻重,而是想告诉各位,对美国人来说,即便是通货膨胀给支票账户带来的贬值,也要比这多得多。
1704446522
1704446523
在实行存款保险以及刺激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前,我们已经历了100多年的通货紧缩,在此期间,银行存款每年都在增值。事实上,从1929年秋季到1933年第一季度,消费品价格整整下降了24.4%。这就是说,尽管银行存款遭受了2.5%的损失,但即使是剩下的97.5%存款,也能比这笔存款的全额在“大萧条”之前多买20%的产品和服务。
1704446524
1704446525
真正有意义的还是那13亿美元的损失,因为它意味着美国人对银行信任的丧失。就像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那样,“大萧条”带来的银行破产让一大批美国人失去了自己的终生积蓄。
1704446526
1704446527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再信任银行。随后,存款总额下降30%,而且主要是由存款人提取存款造成的。
1704446528
1704446529
这才是FDIC给这场战争带来的真正威胁:由于客户不再信任银行,使得银行失去了业务。这就是说,政府存款保险的真实效应并不是保护存款人,而是保护银行。
1704446530
1704446531
存款保险带来的道德风险
1704446532
1704446533
联邦政府的存款保险政策还会招致道德风险,并促使银行涉足高风险业务。
1704446534
1704446535
不妨考虑一下,在有无政府存款保险的两种情况下会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存款保险,银行客户就会面对损失存款的风险。
1704446536
1704446537
我们都知道:如果将钱存入银行的储蓄账户或支票账户,银行并不是将这笔钱放在贴有你名字的保险柜里,银行会用这笔钱发放贷款或是进行投资。如果这些投资或贷款出现亏损,那么只要你不是正赶在这时提取存款,银行依然能够正常运转。但如果银行损失惨重,你或许就会血本无归。
1704446538
1704446539
因此,如果你认为有必要让银行帮你守卫财富,这意味着你的财产将面临巨大威胁,因此就需要你进行一番认真的尽职调查。你必须认真筛选,看看哪家银行最安全、最适合做你的财富守护者。你还要评估银行的透明度,看看它是否愿意充分披露自己的投资和贷款。此外,你要了解它的投资风格是否保守。
1704446540
1704446541
如果你认为银行的稳健性很重要,那就要看看它在分享利润时是否慷慨。经营风险较高的银行往往能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因而可以对存款账户支付较高的利息,或是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比如,免费的对账或网上银行业务,或是对其他银行收取的ATM跨行收费予以返还。但任何银行都需要在风险与安全之间做出适当权衡。
1704446542
[
上一页 ]
[ :1.7044464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