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473685e+09
1704473685 [38]容闳:《西学东渐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704473686
1704473687 [39]左景伊:《左宗棠传》,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1704473688
1704473689 [40]《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三册,《能静居士日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1704473690
1704473691 [41]《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704473692
1704473693 [42]《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卷23,岳麓书社1984年版。
1704473694
1704473695 [43]《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6,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704473696
1704473697 [44]《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卷25,岳麓书社1984年版。
1704473698
1704473699 [45]年子敏编注:《李鸿章致潘鼎新书札》,中华书局1960年版。
1704473700
1704473701 [46]《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5,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704473702
1704473703 [47]《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6,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704473704
1704473705 [48]《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704473706
1704473707 [49]《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704473708
1704473709 [5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704473710
1704473711
1704473712
1704473713
1704473714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1704471851]
1704473715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第五章 马尾风波
1704473716
1704473717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1704471852]
1704473718 三权豪抢枪杆子
1704473719
1704473720 曾国藩的焦虑
1704473721
1704473722 徐州城内一片肃杀之气,曾国藩心神不宁。
1704473723
1704473724 “余决计不回江督之任……”1865年9月25日,曾国藩在徐州城官邸给曾国荃写家书。两天前,曾国藩率领军队进驻徐州城,听闻一万多名捻军骑兵劲旅在山东飘忽不定。想起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败走山东,曾国藩强烈预感到重返两江总督府的机会已经很小了。
1704473725
1704473726 坐在徐州城,曾国藩脑子里一片茫然。“在外太久,精力日疲。”曾国藩突然感到自己老了,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对剿灭捻军更是“茫无头绪”。[1]曾国藩在信中表达了退隐江湖的向往。不过,他心底依然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因为北京朝廷下诏调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山西是富庶之地,朝廷每年的饷银主要依靠山西。
1704473727
1704473728 曾国荃是湘军骁将,剿灭南京太平军后,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曾氏家族当时出现两位爵爷,可谓风光无限。曾国藩遭遇捻军流寇的侵袭后,自然希望归隐老家的弟弟出马。
1704473729
1704473730 山西巡抚在当时绝对是个肥差,曾国藩早在8月15日就给曾国荃写信,希望他能够到山西,因为那里的商业税维持在太平军起义期间的水平。一旦曾国荃去了山西,曾国藩率领的剿捻部队的军饷就有了保证,也就不用再依赖于李鸿章。但曾国荃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强调自己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同时还将写给同治皇帝的辞职奏折抄了一份给曾国藩。
1704473731
1704473732 曾国藩在徐州城孤独沮丧,李鸿章的淮军不听帅令,想通过亲弟弟担任山西巡抚打通新的军饷渠道,可弟弟却死活不去山西。他也担心曾国荃花钱如流水,一不小心就会整出个贪污大案,到时候保不住的不仅仅是爵爷爵位,还有可能置已于死地。曾国藩在万般无奈之下,只有让住在南京的家眷赶紧回湖南老家。
1704473733
1704473734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曾国潢、曾国荃的家书中抱怨,捻军的数万骑兵劲旅在山东曹县、单县等地流窜,每天行进一百四五十里,而自己接管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被捻军骑兵拖得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曾国藩的蒙古骑兵跟捻军骑兵交手屡战屡败,人人胆战心惊。身为主帅的曾国藩很是担心:“何能破此悍贼?殊为焦灼。”[2]
[ 上一页 ]  [ :1.7044736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