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474140
军饷来自于闽浙,左宗棠在跟吴棠的较量中只能隐忍,但是他没有停止跟沈葆桢联手反击。左宗棠跟沈葆桢商议,让沈葆桢以船政工作需要为由,向皇帝提出让周开锡继续留在船政效力。在给沈葆桢的信函中,左宗棠痛批福州官场喜欢造谣,挟持长官,这一次竹枝词案根本就是没有证据的诬蔑,如果从轻了结的话,以后这一类谣言就会更多,甚至会影响到船政大业。
1704474141
1704474142
沈葆桢立即给同治皇帝写了一份奏折,控诉吴棠假总理衙门的公信,意欲克扣船政经费,明知周开锡被诬陷,仍然下令让周开锡继续休假。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以日意格为首的洋人都尽心做事,帝国的官员却在相互争斗,自己身为船政大臣,个人生死不足为虑,但事关国家命运,恳请朝廷留下以周开锡为首的船政干才。[47]
1704474143
1704474144
奏留周开锡,那就一定要将周开锡身上的桃色案化解。沈葆桢决定另辟蹊径,单独就李庆霖送婢女一事向同治皇帝汇报。沈葆桢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强调,李庆霖在左宗棠离开福州之前,尽管做过马尾船厂的选地工作,可是之后就去了延平担任知府,直到左宗棠离开福州后,英桂跟周开锡才向朝廷奏请李庆霖到船政工作。延平府地方安静,李庆霖没必要卷入船政的旋涡,所以他不会笼络周开锡、英桂等官员。
1704474145
1704474146
沈葆桢在竹枝词案爆发后,专门问讯了李庆霖,李庆霖跟沈葆桢说,吴棠审问自己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问及船政之事,就勒令李庆霖回原籍。沈葆桢给皇帝的奏折中强调,李庆霖在福州并没有劣迹,如果这一次带着冤屈离去,以后还有谁敢在船政做事?[48]
1704474147
1704474148
周开锡案的关键在李庆霖送婢女环节,沈葆桢向皇帝提出了李庆霖并未笼络周开锡,那么就不存在送婢女的贿赂行为。沈葆桢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中还强调,周开锡、李庆霖两人的案件有冤情,吴棠视若无睹。而叶文澜案更是彻头彻尾的闹剧,希望朝廷能够秉公审理,给叶文澜一个公道。
1704474149
1704474150
1704474151
1704474152
1704474154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流痞铁匠撒欢马尾船厂
1704474155
1704474156
竹枝词案真相大白
1704474157
1704474158
西风烈,悍匪千里掠。
1704474159
1704474160
突然,北京城密旨送抵左宗棠营帐。左宗棠看完皇帝的圣旨,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真是一个天赐良机。《北京条约》签订的时候,英法两国约定十年后修订合约,北京朝廷决定提前让督抚臣僚出出主意,为两三年后的修约做准备。左宗棠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绝地反击,向同治皇帝写了一封悲愤交加的奏折。
1704474161
1704474162
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中外通商主要在南北洋两大臣之手,由总理衙门总揽全局,自己只在闽浙跟海口领事、税务司有过交涉。而在西征后,距离闽浙太远,加之新上任的总督吴棠,“务求反臣所为,专听劣员怂恿”,这导致凡是自己引进的人才,所用的将校,无不纷纷要求离开福州。左宗棠在奏折中强调,船政乃大清帝国千秋之伟业,是唯一能跟列强在海上抗衡的通途,皇帝既然已经交由沈葆桢专事操办,船政的管理应该也由沈葆桢筹划。[49]
1704474163
1704474164
左宗棠当然也对修约一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他着重强调的还是竹枝词一案。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跟恭亲王奕䜣关系变得紧张,吴棠作为奕䜣一党,在福州官场只手遮天,自然让慈禧太后担心。加之左宗棠现在正带领十万大军转战西北围剿捻军,福州竹枝词案若不公正处理,何以安抚左宗棠?
1704474165
1704474166
慈禧太后给军机处的命令是,在左宗棠的奏折上写了一个“留”字。身为军机大臣的奕䜣自然明白慈禧太后的用意,这是暗示军机处,一定要尽快调查清楚竹枝词案,平息福州官场争斗案,让福州船政恢复正常。北京城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福州城,吴棠深感情况不妙,只得主动找到英桂,要将竹枝词案快速了结。
1704474167
1704474168
1867年7月13日,竹枝词案真相大白。
1704474169
1704474170
这一天,同治皇帝向内阁发布了一道上谕,说无论是商业税、制造轮船,还是调员到福州,左宗棠都向北京进行了汇报,调到福州的官员也并非完全是楚军嫡系。“周开锡所买师姓之婢,并非知府李庆霖所送;同知沈应奎,并未为周开锡安顿已出之妾。英桂因兼署督篆,不能再兼巡抚,奏请以周开锡接护抚篆,并非李庆霖等代为恳求。周开锡、夏献纶现无亲兵随从。”
1704474171
1704474172
同治皇帝在上谕中强调,调查结论毋庸置疑。对于丁杰所呈竹枝词,英桂跟吴棠的调查结论是,系不知姓名人投入轿中。丁杰身为按察使衔的候补官员,对处理匿名控告的规矩是知道的,按照《大清律》的规定,竹枝词这一类的文件应该销毁,而不是一层层上交。因此要“将丁杰交部议处,并饬令回籍听候部议”。[50]
1704474173
1704474174
左宗棠最关心的是竹枝词案的幕后黑手,同治皇帝说道:“左宗棠前在闽省办理军需、厘捐等事,均系地方要务,岂可任令无知之人信口雌黄!所有编造竹枝词之人,仍着英桂等严拏究办,以儆刁顽。”闽浙总督吴棠在同治皇帝公布竹枝词案调查结果后,很快调任四川总督。左宗棠留下的船政人才,纷纷回到沈葆桢的身边。
1704474175
1704474176
不过,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正向福州船政以及沈葆桢席卷而来。
1704474177
1704474178
船政风波
1704474179
1704474180
1868年1月18日,马尾船厂旌旗猎猎。
1704474181
1704474182
船政大臣沈葆桢朝服冠带,在欢快的鼓乐声中,走向妈祖牌位。沈葆桢身后紧跟着船政监督日意格、副监督德克碑、总工程师达士博。法国人西装革履,在一帮身着朝服的帝国官员中,显得极为扎眼。沈葆桢手握三支巨大的佛香,跪在妈祖牌位下,希望这位海上神灵能够保佑马尾船厂。
1704474183
1704474184
焚香祈祷的高潮是龙骨上船台。在达士博的调度指挥下,沈葆桢与船政提调周开锡、布政使夏献纶等一干官员,将第一号轮船的第一截龙骨捧上马尾船厂的第一座船台。当龙骨上台安稳的时候,整个船厂“闻者皆欢声雷动,手舞足蹈”,这为大清帝国现代造船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1]
1704474185
1704474186
从马尾船厂传来的消息,令远在上海滩的赫德坐立不安,日意格跟德克碑两位左宗棠的马仔,到了沈葆桢手里依然是忠心耿耿,一旦让马尾船厂造出了轮船,英国人的生意就没有了。赫德再次想到了美理登,这位法国人上次造谣失败后,还在觊觎福州船政的监督之位,现在马尾船厂第一号轮船已经开工,美理登岂能放过眼前的机会?
1704474187
1704474188
美理登对上次的造谣事件丝毫没有悔过之意,反而对日意格心生怨恨,在赫德的一番撺掇之下,他决定要让日意格在福州船政不得安宁。美理登学会了赫德教导的离间招术,决定从脑子愚蠢的人入手。很快,一位叫博士巴的法国人进入美理登的视线,博士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来到中国,是法国侵华陆军中一名随军铁匠,没什么文化。
1704474189
[
上一页 ]
[ :1.704474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