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477331e+09
1704477331 山西巡抚曾国荃刚收到陕甘总督左宗棠的信函。左宗棠在信中一方面希望他能够整顿投机的晋商,一方面希望山西能将西征军的饷银如数押送西北。身为京畿大门,山西肩负国家的安危命脉。剿灭太平军首功之臣曾国荃之前一直不想到山西当巡抚,曾国藩劝慰多年,他就装病多年,最后实在没办法才去了山西。曾国荃一到山西就傻眼了,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1704477332
1704477333 曾国荃一查巡抚衙门的人口统计表:太原府灾前人口一百万,现在不足十万,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洪洞灾前人口二十五万,现在降到十万;平陆灾前人口十四点五万,现在不足五万。让曾国荃震怒的是山西的鸦片种植,全省耕地五百三十万亩,鸦片种植面积竟超过六十万亩,更夸张的是不少农民放弃农作物,将土质肥沃的良田用于鸦片种植。由于鸦片种植太多,最终导致不少懒惰之人沦为乞丐、盗贼。[57]
1704477334
1704477335 面对百年一遇的灾荒,曾国荃向光绪皇帝呈了一份报告,希望皇帝能够向户部与直隶总督下令,各划拨二十万两白银,七成划给山西,三成划给河南;将安北运往京城的四万石漕米截留给山西;凡是将米贩运到山西、河南两地的米商,一律对他们免征商业税;以此降低米价,拯救苦难中的山西、河南两地灾民。[58]
1704477336
1704477337 李鸿章总督直隶统率北洋,经费一直相当紧张。山西遭灾,不仅交归北洋的建设资金没戏了,曾国荃还让皇帝下令,让直隶划拨给山西二十万两白银,这简直就是在李鸿章的大腿上剜肉。很快,李鸿章听到一个消息,英国人李提摩太提着两千两银子到了太原,主动提出帮助曾国荃赈灾。但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曾国荃也收到了北京方面的一道密令。
1704477338
1704477339 河南分管教育的学政瞿鸿禨听闻李提摩太北上赈灾,立即给光绪皇帝写了一份名为《请防外患以固根本疏》的报告。瞿鸿禨在报告中抨击以李提摩太为首的传教士“其居心则险不可测。彼盖知近畿等省,灾苦甚深,民多愁困,乘间而为收拾人心之计,且得窥我虚实,肆其诛求以逞志于我也”。士大夫精英阶层的意见令清政府执政集团坐卧不安,光绪皇帝立即给曾国荃下了一道秘密命令,要求曾国荃对李提摩太“婉为开导,设法劝阻”。
1704477340
1704477341 曾国荃、李鸿章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洋人白花花的银子,想用却不能。
1704477342
1704477343 不过,曾国荃是久经战场的侯爵,跟瞿鸿禨这样笔杆子下走出来的士大夫不一样,他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跟李提摩太见面。见面时,李提摩太不断地强调,自己办理了通行证,带来的银子只是散发给灾民,没有任何政治目的。[59]
1704477344
1704477345 曾国荃立即派地方官员及其助理与李提摩太详谈赈灾计划,安排了几个村庄让李提摩太去救济,并派官员和当地的绅士帮助李提摩太。可是,北京方面还是担心洋人有阴谋,密令曾国荃调查李提摩太的行动。曾国荃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此次英国教士李提摩太等,携银来晋放赈,迭准直隶来咨,当即分委妥员会同办理,先在阳曲徐沟,诸称平顺。”[60]
1704477346
1704477347 李提摩太的银子难以将百万山西饥民全部拯救。这时,李鸿章又收到谢家福委托李金镛写的求助信,他相当了解李金镛身后庞大的江浙商帮。李鸿章给李金镛写了一封回信,希望李金镛北上直隶,负责办理直隶官方赈灾。[61]当时,李金镛正赶往山东青州,将募集到的千两白银交到谢家福手上。谢家福也说服了青州知府富文甫捐出千两,设立青州同善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赈灾。
1704477348
1704477349 李金镛北上直隶,令谢家福在青州的赈灾行动独木难支,面对二十五万灾民,青州同善堂爱莫能助。谢家福提笔亲自给李鸿章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描述山东贫苦之家田产百不存一。谢家福担心“民无恒产,因无恒心”,饥民就会沦为盗贼。山东素来民风彪悍,作为拱卫京畿的军事重地,国计攸关,希望官方能够加大赈灾力度,同时,将饥民低价出售的田产由灾民低价赎回,这样方能“遂民生而安世业”。
1704477350
1704477351 谢家福提出,政府可以用官方跟民间募集的善款来补贴饥民赎回田产的部分差价。“开未有之创举,疑阻必多,所望一代之伟人,权衡独握。”统治阶级从未用自己的银子为百姓置业,谢家福希望李鸿章能够拿出大气魄为百姓置业,开一代伟人之创举。[62]
1704477352
1704477353 李鸿章是第一次收到谢家福的书信,他对谢家福提出的“赎田”一策相当重视,他也认为只有将民众跟田产捆绑在一起,才能确保地方稳定。李鸿章在谢家福的信上批复道:苏北、山东境内重灾十余州县,凡上年7月以后,本年7月以前,灾民所售田产,只要根据缴纳漕粮的收据、归户册籍,就可以在政府补贴政策下进行赎回。政府补贴来自于赈灾募捐,补贴多少根据募集情况而定。李鸿章希望两江总督、山东巡抚查酌核办。
1704477354
1704477355 两江总督沈葆桢看到李鸿章的批示,心里很是不爽,尽管两人已经结成政治联盟,但也不愿意受制于李鸿章。沈葆桢对江浙商人集结到李鸿章周围非常不满,而且这种不满溢于言表,他在谢家福的书信上批示了五点意见,那些出售田产的贫民颠沛流离,户册印单可能早已散失,政府补贴赎田容易让那些奸猾棍徒从中渔利。
1704477356
1704477357 赈灾机构重组,“三驾马车”效果显著
1704477358
1704477359 谢家福又给李鸿章写了一封长信:贫民田产早已鬻卖一空,饿殍依然载道,非谋久远生聚之计。为了拯救饥民,维护地方稳定,江南船商愿意每船大米捐三分纹银。谢家福希望李鸿章出面,将其当成行规来执行。
1704477360
1704477361 李鸿章现在已经坐到火山口。
1704477362
1704477363 直隶全境灾荒蔓延,李鸿章一怒之下将十三名赈灾不力的官员拿下。但是,整顿吏治并没有给官方赈灾带来任何起色。相反,在天津城东南康家花园设的妇女粥厂还发生大火,在收容的2800多名妇女和儿童中,有2287名葬身火海。[63]
1704477364
1704477365 清政府执政集团高层震怒,下令将赈灾的两名经办人革职,负有监察责任的天津海关道黎兆棠、天津道刘秉琳交吏部专案组调查。
1704477366
1704477367 黎兆棠曾经在日本进兵台湾期间表现出色,一度因为军机泄密成为被调查的重点对象。黎兆棠跟广东商帮关系密切,力主通过商战重塑帝国荣光,是李鸿章推行改革的重要助手。清政府执政精英一直盯着黎兆棠的一举一动,现在,火灾成为清政府精英抓住他的致命把柄。李鸿章身为直隶总督,对火灾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北京方面决定将李鸿章“交部议处”。[64]
1704477368
1704477369 谢家福的书信提醒了李鸿章。
1704477370
1704477371 李鸿章决定调整赈灾人员结构,以改善官方赈灾系统。新的赈灾领导机构以“三驾马车”的形式出现了:官方代表翰林院编修吴大澂,此人是清流派的著名成员,选择吴大澂可在赈灾问题上堵住清流派之口;商界代表李金镛,此人是江南办理义赈的名士,拥有庞大的资金资源;淮军集团代表盛宣怀,此人是李鸿章的心腹干将,其父盛康在同治皇帝时期的安徽灾荒中积累了丰富的赈灾经验。[65]
1704477372
1704477373 “三驾马车”是李鸿章考验淮军集团整合资源的一个试验。李鸿章不仅将清流派推到了赈灾一线,更为重要的是,江浙商帮跟淮军集团借助赈灾结成了同盟。李金镛身后有一个以慈善为名的圈子:常州慈善大亨余治,旗昌洋行总买办、南浔富豪陈煦元,帝国首富胡雪岩,苏州富豪谢家福,丝绸富商施善昌,扬州富商严作霖,钱庄大亨经元善,南浔富豪庞云镨等。[66]
1704477374
1704477375 “小孩饿死尚是小事,为天主教诱去,则大不可。”[67]苏州富豪尤春畦在给谢家福的一封信中提及,老百姓的生死并非第一,被外国人诱拐才是大事,这将他们的慈善义举提到了民族主义的高度。清政府执政集团跟汉族武装集团心里很清楚,江浙富豪们在民族大义的旗帜下消融了一场暗流涌动的饥民暴动。李提摩太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拒绝了山东饥民的暴动计划,江浙富豪们却抓住了“鬼子大人”拯救饥饿儿童的把柄,上演了一场官商慈善结盟运动。
1704477376
1704477377 大量的北方饥民南下,江浙的乡土安全遭到威胁,当时的两江还出现了叫魂风波,流民企图以鬼怪之说发动暴动,令江浙地方政府苦不堪言。江南富商迅速行动起来维持社会秩序变得顺理成章,江浙官场赈济北方饥民的粮饷自然也出自商人。江浙商帮北上赈灾一方面是帮助当地官场将饥民挡在江浙之外,确保本地稳定;更重要的是,江浙商帮利用灾荒契机北上,抢占以晋商为首的北方商帮势力,在慈善的旗帜下向政治集团靠拢。
1704477378
1704477379 调盛宣怀进入赈灾机构,完全是李鸿章的一场商业谋略。李金镛跟谢家福在苏北赈灾期间,曾经向盛宣怀的父亲盛康寻求过帮助,但是跟盛宣怀没有结成商业联盟。李鸿章将李金镛跟盛宣怀调入同一个机构,一方面是通过盛宣怀协调民间与官方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将盛宣怀作为淮军集团的代表,推向跟商界结盟的前台。
1704477380
[ 上一页 ]  [ :1.7044773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