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477399e+09
1704477399 在跟谭钟麟的往来书信中可以窥见,左宗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光绪皇帝开口。左宗棠想了很久,尽管赏赐黄马褂的请求有点出格,但胡雪岩因为筹办军务有功,现在又有道台的虚衔,也算是帝国官员,自己再向皇帝夸赞胡雪岩在赈灾过程中的功绩,在国家艰难时刻,相信皇帝也不会吝啬一件黄马褂。何况赏赐胡雪岩黄马褂,更能收天下商人为国分忧之心。
1704477400
1704477401 左宗棠写信让胡雪岩整理一份赈灾明细。胡雪岩接到左宗棠的信函后,详细罗列了自己捐出去的款和物:沐阳捐制钱三万串;山东赈银两万两、白米五千石、制钱三千一百串、新棉衣三万件;山西赈银一万五千两;河南赈银一万五千两;陕西赈银五万两。胡雪岩看完清单,觉得还是不够分量,于是给左宗棠写信表示,自己还要采购二十万石进口大米捐给陕西。
1704477402
1704477403 胡雪岩这二十万石大米的承诺令左宗棠感动不已,不过左宗棠在跟谭钟麟商议后,拒绝了胡雪岩二十万石大米的捐赠,因为西北遥远,运输实在费力。左宗棠在给光绪皇帝的推荐信中,历数胡雪岩为各省赈灾的豪情,银钱、米价、棉衣及水陆运输费用一算下来,胡雪岩的捐赠成本超过二十万两白银。左宗棠在信中说,胡雪岩为西征军劳心劳力,西征军收复新疆,胡雪岩的功劳与前敌将领无殊。左宗棠希望皇帝能够破格褒奖胡雪岩,赏穿黄马褂。[75]
1704477404
1704477405 左宗棠跟谭钟麟为胡雪岩求赏黄马褂的信送抵紫禁城。
1704477406
1704477407 左宗棠早就料定,北方饥荒一片,清政府执政精英们一方面要担心洋人借赈灾收买人心,一方面又要为饥荒带来的社会不稳定担心。褒奖一个胡雪岩,可以收天下商人的心,用商人的银子拯救饥民,又可保障国土安全。于是,光绪皇帝下达了大清帝国第一道赏赐商人黄马褂的圣旨。[76]胡雪岩穿着黄马褂春风得意之时,盛宣怀正带领江浙赈灾的富豪们奔向改革的最前沿,双方的较量开始了。
1704477408
1704477409 [1](清)沈桐生:《光绪政要》,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版。
1704477410
1704477411 [2]《记余杭某生因奸谋命事细情》,《申报》1874年1月6日。
1704477412
1704477413 [3](清)沈桐生:《光绪政要》,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版。
1704477414
1704477415 [4]《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7,华文书局1970年版。
1704477416
1704477417 [5]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史编年》光绪朝卷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04477418
1704477419 [6]《京报》,1874年12月5日。
1704477420
1704477421 [7]《杨氏案略》,《申报》1874年4月12日。
1704477422
1704477423 [8](清)翁同龢:《翁同龢日记》,中华书局1998年版。
1704477424
1704477425 [9](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卷1,中华书局1984年版。
1704477426
1704477427 [10]《左宗棠全集·书信》卷2,岳麓书社2009年版。
1704477428
1704477429 [11]《申报》,1876年2月4日。
1704477430
1704477431 [12]《刑部审余杭案》,《申报》1877年4月5日。
1704477432
1704477433 [13]《左宗棠全集·书信》卷3,岳麓书社2009年版。
1704477434
1704477435 [14]《左宗棠全集·书信》卷3,岳麓书社2009年版。
1704477436
1704477437 [15](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广陵书社2004年版。
1704477438
1704477439 [16]《左宗棠全集·书信》卷2,岳麓书社2009年版。
1704477440
1704477441 [17]余杭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余杭文史资料》第四辑,杨浚口述《记我父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狱》。
1704477442
1704477443 [18]余杭镇志编纂办公室编纂:《余杭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704477444
1704477445 [19]余杭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余杭文史资料》第四辑,杨浚口述《记我父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狱》。
1704477446
1704477447 [20](清)翁同龢:《翁同龢日记》,中华书局1998年版。
1704477448
[ 上一页 ]  [ :1.7044773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