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478399e+09
1704478399 徐润北上接受调查之后,很快将消息带回到香山,叶廷眷了解到,王先谦弹劾的是唐廷枢跟徐润他们,但刘坤一调查的重点却是盛宣怀,一方面是因为唐、徐二人挪用财政资金炒股的证据找不到,另一方面是因为盛宣怀吃回扣的问题关系到政治前途,即使没有铁证证明盛宣怀吃回扣,清政府执政精英也一定会以盛宣怀这一说不清的污点来钳制李鸿章,这才是刘坤一重点调查盛宣怀的真正目的。
1704478400
1704478401 叶廷眷在上海滩混了多年,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的潜规则,他都了如指掌。现在李鸿章统辖直隶拱卫京畿,又正在谋划北洋防务,自己如果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指控轮船招商局,将所有问题坐实,难道北京方面就会因其手下一幕僚而对李鸿章痛下杀手?更重要的是,两江总督这个位置多年来一直操控在淮军集团之手,以何璟为首的不听话之人最终都被李鸿章给排挤出两江。刘坤一刚到两江,在两江的政治根基尚浅,岂是李鸿章的对手?
1704478402
1704478403 一番利弊权衡之后,叶廷眷又惊又虑,吓得差点尿裤子了。刘坤一调查轮船招商局的火力对准盛宣怀,跟自己当初要清理掉以唐廷枢为首的民营资本之初衷相违背,更重要的是自己一旦站到刘坤一这边,很可能在官场上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于是,叶廷眷拒绝了刘坤一北上配合调查之请。刘坤一许诺可以让叶廷眷回到招商局,叶廷眷为“不得于北洋”[38]而生怨,“固请留家养亲”,拒绝了刘坤一的好意。
1704478404
1704478405
1704478406
1704478407
1704478408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1704471893]
1704478409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南洋北洋”捉对厮杀
1704478410
1704478411 “南洋”紧咬住盛宣怀的“狐狸尾巴”
1704478412
1704478413 叶廷眷的拒绝令刘坤一相当尴尬。
1704478414
1704478415 王先谦这个时候应该很后悔,因为他的弹劾报告的主要内容来自于叶廷眷的言论,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被李鸿章抛弃的县令,对北洋畏之如虎。更让刘坤一尴尬的是王先谦对亏空的指控,而实际上在轮船招商局第六、七年的经营财报中,已经将折旧问题纳入成本核算,这样一来轮船招商局的资产亏空问题就不再是大问题了。刘坤一在给皇帝的汇报中非常无奈地写道:“王先谦所奏,未为无因,其间或属已往之事,或系过当之词。”[39]
1704478416
1704478417 专案组的调查重点集中在唐廷枢他们炒股,以及盛宣怀吃回扣等问题上。可是李兴锐跟刘瑞芬调查的难度相当大,根本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在最终的报告中只有玩儿文字游戏:“旗昌股票,唐廷枢、徐润或有一二,盛宣怀久在仕途,未必有此。”专案组的报告跟刘坤一的汇报说辞如出一辙:“买旗昌洋行股票一节,亦难保其必无,至谓如何侵吞,则尚无实迹。”
1704478418
1704478419 刘坤一陷入了王先谦的弹劾泥潭之中,当他将调查重点对准盛宣怀之时,失去的最大筹码就是叶廷眷。朱其诏曾经对唐廷枢、徐润两人挪用财政资金炒股相当不满。只要抓住主事轮船招商局的唐徐二人,即便轮船招商局的亏空已经弥补,依然可以对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大做文章,因为这关系到王先谦弹劾的整体定性。可惜,刘坤一没有抓住机会。
1704478420
1704478421 没有得到叶廷眷的指证,刘坤一陷入了被动局面。于是,刘坤一改变了策略,从当初的咄咄逼人变成了现在的以退为守。通过他在汇报中的“已往之事”“过当之词”等用词可以窥见,他将王先谦的弹劾推向了文过饰非的境地,对整个弹劾进行了定调。在汇报唐廷枢他们炒股的调查结论时,只能用“难保其必无”这种模棱两可之词来最大限度地对王先谦的指控进行维护。
1704478422
1704478423 留给刘坤一的机会只有盛宣怀的吃回扣问题。王先谦的弹劾惊动了清政府执政集团,但诸多弹劾问题都陷入调查取证难的困境中,这导致王先谦弹劾的正当性迅速下降。抛弃轮船招商局经营不善、唐廷枢他们炒股的问题,集中精力对付盛宣怀,可以确保王先谦弹劾的正当性,更能够通过打击盛宣怀而对准淮军集团的人事问题。
1704478424
1704478425 刘坤一决定从轮船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入手。第一,收购之时,盛宣怀告知沈葆桢,将通过增发新股招募百万民营资本,财政方面只要借款百万就能完成并购。事实上,至今轮船招商局都没有完成百万商股的招募,盛宣怀故意欺瞒两江总督沈葆桢。第二,盛宣怀欺瞒沈葆桢的动机,从表面看是为了完成收购旗昌轮船,真正的目的却是通过收购旗昌轮船来拿巨额回扣。
1704478426
1704478427 刘坤一欣喜地发现,调查报告对盛宣怀的吃回扣问题描述得相当清晰,“洋商房产交易,向有五厘中金,分给经手之人,即盛宣怀原禀花红是也”。在刘坤一看来,在收购旗昌轮船的过程中,“盛宣怀等主持其事,即使毫不沾染,难免群疑众谤”。
1704478428
1704478429 “盛宣怀于揽载、借款,无不躬亲,而又滥竽仕途,于招商局或隐或跃,若有若无。”刘坤一通过一番调查发现,盛宣怀对轮船招商局的业务很看重,可是很少到局中,他的真面目是“工于钻营,巧于趋避”。刘坤一很是看不起盛宣怀将轮船招商局当成官场的这种行为,认为他简直就是“狡兔三窟者”。
1704478430
1704478431 刘坤一抓住了盛宣怀迷恋官场的弱点。轮船招商局是帝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试点,岂能容忍专营之人将其当成升官的阶梯?刘坤一向皇帝提出:“此等劣员有同市侩,置于监司之列,实属有玷班联,将来假以事权,亦复何所不至!请旨将盛宣怀即予革职,并不准其干预招商局务,以肃纪纲,而示名明戒。”[40]
1704478432
1704478433 盛宣怀可是李鸿章钦点到轮船招商局的代表。一旦北京方面采信了刘坤一的建议,那就证明身为淮军领袖的李鸿章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轮船招商局将来再派驻官方代表,朝廷对李鸿章举荐之人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严重者会影响到北京方面对李鸿章的信任。
1704478434
1704478435 “北洋”辟新路笼络“清流派”
1704478436
1704478437 反击,必须强有力地反击。
1704478438
1704478439 “王先谦折内所称各情,皆属已往之事,尤多告者之过。”李鸿章引用刘坤一的言辞,嘲笑王先谦弹劾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进行定性,“以爱憎为抑扬增减,愈非其实。”将个人的爱憎用来弹劾同僚,这是官场大忌。尽管清政府执政精英很喜欢两大汉族武装集团相互攻讦,但是对不实指控是不能纵容的。
1704478440
1704478441 并购旗昌轮船当年所提交的汇报成为否认盛宣怀吃回扣的重要证据,李鸿章在给皇帝的汇报中引用1876年“盛宣怀等公禀南北洋原案”中的内容,并称,“原禀并无已集商股一百二十二万两之说,不得谓其诡诈欺蒙”。对于棘手的回扣问题,唐廷枢曾经汇报说,收购交易“既系两家自行成交,并无居间之人,焉有中金之理”。
1704478442
1704478443 唐廷枢的汇报为李鸿章的反击提供了有力依据。到底专案组有没有确凿的证据呢?他希望专案组进一步调查。
1704478444
1704478445 这期间,盛宣怀除了向胡雪岩这样的商界前辈诉苦外,还专门给梅启照写了封信,在信中嘱托梅启照“往谒高阳尚书”。梅启照是当年并购旗昌轮船时财政借款的见证者,而高阳尚书李鸿藻系典型的保守派,因出任同治皇帝的老师,深得慈禧太后赏识。盛宣怀让梅启照拜访李鸿藻,意在摸清楚清政府执政集团的立场。
1704478446
1704478447 刘坤一进京陛见光绪皇帝跟两宫皇太后期间,守制归来的李鸿藻重返军机处跟总理衙门,在伊犁问题上跟军机大臣沈桂芬的态度截然相反,刘坤一站在沈桂芬一边,李鸿章便见机跟李鸿藻结盟。其实李鸿章骨子里瞧不起嘴上功夫厉害的清流派,但他认识到在跟刘坤一角逐的过程中,必须获得李鸿藻一派的支持,才能影响到清政府执政精英对王先谦弹劾的态度。李鸿章此举可谓煞费苦心。
1704478448
[ 上一页 ]  [ :1.7044783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