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480610
1704480611
[31]日本外务省编撰:《日本外交文书》卷36,原书房出版社1955年版。
1704480612
1704480613
[32]日本外务省编撰:《日本外交文书》卷59,原书房出版社1955年版。
1704480614
1704480615
[33](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59,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704480616
1704480617
[34](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59,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704480618
1704480619
[35]夏东元:《盛宣怀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04480620
1704480621
[36](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首,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704480622
1704480623
[37]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八——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04480624
1704480625
[38]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八——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04480626
1704480627
[39]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八——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04480628
1704480629
[40]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汉冶萍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04480630
1704480631
1704480632
1704480633
1704480635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 第十七章 全面改革
1704480636
1704480638
日本空手套白狼,借假币抢资源
1704480639
1704480640
通商银行假钞案引发的挤兑潮
1704480641
1704480642
1903年2月4日,凛冽的北风裹着寒潮南下,大街小巷行人稀少,毫无过年的喜庆气氛。通商银行上海分行的店门一打开,一个戴着小毡帽的小伙儿就进店了,他从棉袄里摸出一张该行钞票,快速递给柜台员工,要求兑换银两。柜台员工反复摸了摸钞票,眼珠子越鼓越大,脸色越来越怪异。[1]
1704480643
1704480644
毡帽小伙儿是上海钱庄的职员,经常到通商银行来办理业务,跟柜台员工相当熟。小伙儿看柜台员工的脸色越来越不对劲儿,正欲转身出门。这时柜台员工突然站起来,冲着柜台外的银行安保人员一声大喊:“抓住他,别让他跑了。”毡帽小伙儿迅速被通商银行的安保人员给摁在地上。柜台员工将假钞递到了毡帽小伙儿面前:“具体情况你到衙门里去说吧。”毡帽小伙儿很快被送进了上海县大牢。
1704480645
1704480646
盛宣怀正在办公室跟德国人商洽汉阳铁厂贷款事宜。德国人的条件十分苛刻,一笔四百万马克的贷款居然提出要用招商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以及卢汉铁路作抵押。如果袁世凯知道德国人的这个条件,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德国人的目的很明确,只要盛宣怀答应了贷款条件,日本人从大冶铁矿离开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1704480647
1704480648
通商银行员工慌慌张张敲开了盛宣怀办公室的门,把钱庄员工使用假钞的事情向盛宣怀进行了汇报。盛宣怀一下子蒙了,假钞?不要命了?一问,人已经让县衙给关起来了。
1704480649
1704480650
消息传出之后,上海“市中大闹”。各店铺、钱庄纷纷拒绝使用通商银行的纸币,这导致很多持有通商银行纸币的人纷纷去兑换现银。
1704480651
1704480652
2月5日,盛宣怀一大早就坐在通商银行的办公室。银行的门刚一打开,上海滩的商家掌柜、东家什么的就一窝蜂拥向了柜台,要求通商银行兑现开出的银行券。盛宣怀表面在满面笑容地接待着客户,实际上身上早已是汗流浃背。只要客户们不断提现,通商银行就会被挤兑拖垮。
1704480653
1704480654
更让盛宣怀心寒的是,五元、十元的假钞不断被验出。有了毡帽小伙儿用假钱被抓进大牢的先例,柜台员工一见假钞就当场撕掉。营业窗口顿时变成了演武场,情绪激动的银行券持有人爬上柜台,甚至有人向柜台员工丢砖块。整个营业窗口乱成一团,盛宣怀一看场面已经失控,立即报请巡捕房将打砸的闹事者给抓起来。
1704480655
1704480656
盛宣怀陷入了泥潭之中,一旦拒绝兑换银行券,通商银行的信誉将不复存在。1883年金融危机,胡雪岩的阜康钱庄遭遇挤兑,中央立即派出专案组接管了胡雪岩的产业。这一次袁世凯完全可仿照1883年金融危机的陈例,以维护地方稳定,确保金融安全为由,向中央提出接管通商银行的建议。
1704480657
1704480658
现在的袁世凯已经有一个庞大的改革计划:金融与实业并举。
1704480659
[
上一页 ]
[ :1.704480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