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489097e+09
1704489097 国际贸易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做要素价格均等理论:如果两个不同的地区进行自由贸易,在没有交易成本、交通运输成本和耗损成本的理想状况下,依靠产品贸易可以使各种要素的价格趋向均衡。根据这一理论,如果各种产品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地区间的要素价格会逐渐趋同,收入水平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1704489098
1704489099 为了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必须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市场,消除对各种要素价格的扭曲,让各地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同时,也需要在硬件方面,加强交通、运输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使要素价格能够逐渐趋向均衡。
1704489100
1704489101
1704489102
1704489103
1704489104 解读中国经济 [:1704487371]
1704489105 解读中国经济 参考文献
1704489106
1704489107 林毅夫,“中国农业改革和农业增长”,《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第三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1704489108
1704489109 林毅夫,《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04489110
1704489111 林毅夫,《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04489112
1704489113 [1] 本节的讨论可参考林毅夫,“中国农业改革和农业增长”,《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第三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1704489114
1704489115 [2] 外国的种子公司通过引进一种叫做“终结者”(terminator)的基因,使生产出来的粮食不能留下作为种子种,这一做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1704489116
1704489117
1704489118
1704489119
1704489120 解读中国经济 [:1704487372]
1704489121 解读中国经济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1704489122
1704489123 在第四讲中我们了解到,中国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市场化改革主要是针对这种制度安排的改革,包括企业的微观激励机制改革、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制度改革主要围绕着城市工业而展开,改革的难点也突出表现在城市改革上。这一讲我们要着重分析城市改革问题,了解1978年前后城市改革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进而分析城市改革的难点和出路。
1704489124
1704489125
1704489126
1704489127
1704489128 解读中国经济 [:1704487373]
1704489129 解读中国经济 一、城市工业部门改革
1704489130
1704489131 (一)城市工业部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4489132
1704489133 我国城市工业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704489134
1704489135 ●结构不平衡 工业部门呈现出结构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中存在着很多短缺。一方面是本来就短缺的东西更容易短缺,另一方面是在某些物资短缺的状况下还存在着很多产品过剩。用过去常讲的说法就是:长线的东西永远是长线,短线的东西永远是短线。长线以产品来说就是指产品过剩,而且是一直处于过剩的状态;短线则是指产品短缺,而且永远处于短缺状态。对于日常生活来说,长线的产品有重工业部门的产品,尤其是重工业部门中的最终产品,当然重工业部门产品也有短缺的情况存在(比如能源、原材料)。短线产品则主要为日用等轻工业部门的产品。在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状况下,资源的配置便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平衡,经济效率也就不高。
1704489136
1704489137 ●协调问题 过去资源全部由国家通过计划部门来调配。比如说,东北有鞍钢,华中有武钢,东北地区有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华中地区也有。东北地区用的钢铁应由鞍钢来供应,华中地区用的钢铁应由武钢来供应。但在1978年以前,武钢的钢铁经常被调配到东北,而鞍钢的却被调到华中。这样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费用,而且也导致了低效率。
1704489138
1704489139 ●低激励 原来的国有企业中,“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激励机制非常不明显,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普遍很低,由此导致企业的效率也非常低下。
1704489140
1704489141 (二)改革前的解决方式
1704489142
1704489143 上述问题在计划体制一形成时便存在,1978年以前,国家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应的一些解决方式。
1704489144
1704489145 第一,结构问题一般依靠中央调整。这种由中央调整农轻重比例的方式,通常效率不高,只有当某个部门的产品(比如说农产品)出现极度短缺,以至于造成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时候,中央才会调拨更多的资金到该部门。然而,只要该部门的生产发展稍微好转,原来体制作用的惯性就会出现,投资就会继续被转移到重工业部门。
1704489146
[ 上一页 ]  [ :1.7044890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