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04752e+09
1704504752
1704504753 [13]陆学艺、王小强:《包产到户的由来和今后的发展》,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1981年版,2,166—1966。
1704504754
1704504755 [14]罗小朋:《中国乡镇企业的等级结构和所有制》,刊李国都编,《发展研究》1990年版,第422—451页。
1704504756
1704504757 [15]马克伟主编:《中国改革全书:土地制度改革卷》,大连出版社1992年版。
1704504758
1704504759 [16]邱继成:《乡镇企业:社区(政府)管理模式的基本线索》,李国都编:第744—768页,1990年版。
1704504760
1704504761 [17]盛洪、陈郁:“译序”,《企业,市场和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704504762
1704504763 [18]宋国青:《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中国百科出版社1982年版。
1704504764
1704504765 [19]宋国青、高小蒙等:《中国粮食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
1704504766
1704504767 [20]王耕今、张宣三:《我国农业现代化与积累问题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1704504768
1704504769 [21]吴敬琏:《十年发展与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89年第59期,第51—88页。
1704504770
1704504771 [22]吴象:“阳关道和独木桥”,《人民日报》,1980年11月5日。
1704504772
1704504773 [23]国家统计局:ZTN,《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年版。
1704504774
1704504775 [24]国家统计局,GJTY,国民经济统计提要1949-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
1704504776
1704504777 [25]国家统计局,ZNTN,《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版。
1704504778
1704504779 [26]国家统计局,1993。中国统计年鉴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
1704504780
1704504781 [27]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包产到户资料选》,1—2,自印稿1981年版。
1704504782
1704504783 [28]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和社会》,1—4卷,中国百科出版社1984年版。
1704504784
1704504785 [29]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704504786
1704504787 [30]中国农业年鉴出版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1980—1987),农业出版社。
1704504788
1704504789 [31]中国农地制度课题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04504790
1704504791 [32]周其仁(1988a):《土地制度:有效产权,长期租佃和有偿转让》,经济参考消息,1987。
1704504792
1704504793 [33]周其仁、刘守英(1988b):《湄潭:一个传统农区的土地制度变迁》,《发展研究报告》,第7号,国务院农研中心发展研究所。
1704504794
1704504795 [34]周其仁选编(1993a):《农村变革与中国的发展》,(1979—1989),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704504796
1704504797 [35]周其仁选编(1993b):《农村改变区域调查报告》,(1981—1989),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704504798
1704504799 [36]NJZ,农牧渔业部计划司编,1983。农业经济资料(1949—1983),农牧渔业部。
1704504800
1704504801 [37]Alchian, Armen. 1950.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8: 211—220.
[ 上一页 ]  [ :1.7045047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