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05448e+09
1704505448
1704505449 [12]Wegren, K. Stephen 1996. “From Farm to Table: The Food System in Post-Communist Russia,” Communist Economies &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Vol. 8, No. 2, 1996.
1704505450
1704505451 (1) 本文原文是作者1996年12月在伦敦经济学院举行的留英经济学会年会上的发言。作者感谢会议对本论文的讨论和批评,特别是秦朵的帮助。中文原发表于《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7期。
1704505452
1704505453 (2) 周其仁,1988,1996。
1704505454
1704505455 (3) 周其仁,1994。
1704505456
1704505457 (4) 以下关于这一点的分析详见DI,1986。
1704505458
1704505459 (5) 张五常一再提醒,由管制引起的腐败如果制度化之后,中国就有可能走上印度道路,即制度化的腐败法制。见Chueng,1994。
1704505460
1704505461 (6) 周其仁,1995。
1704505462
1704505463 (7) 这里对市场等级结构进行描述的词汇,是从Braudel(1977)那里借来的。
1704505464
1704505465 (8) Prosterman and others, 1995.
1704505466
1704505467 (9) Id.
1704505468
1704505469 (10) Karen and others, 1996.
1704505470
1704505471 (11) Id.
1704505472
1704505473 (12) Sedik and others, 1996.
1704505474
1704505475 (13) WB, 1996, 59.
1704505476
1704505477 (14) 1996年5月,作者参加了世界银行在Tashkent(Uzbekistan)举行的讨论农场私有化效果的会议,获得了实地考察机遇。
1704505478
1704505479 (15) Karen and others, 1996.
1704505480
1704505481
1704505482
1704505483
1704505484 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增订本) [:1704504044]
1704505485 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增订本)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1)——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
1704505486
1704505487 本文根据中国近年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经验,集中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农地转让权,重点是相对于使用权,重新界定农地转让权所面临的限制条件和选择。
1704505488
1704505489
1704505490
1704505491
1704505492 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增订本) [:1704504045]
1704505493 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增订本) 一、问题所在
1704505494
1704505495 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决定性作用早已引起学者的注意。(2)如果制度不能适当地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经济机会,经济中就会出现行为的扭曲。(3)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制度的基础总是一组关于产权的法律规定,它界定了社会成员运用特别资产权利的范围。(4)产权一般包括资源的排他性使用权,通过使用资源而获取租金的收益权,以及通过出售或其他办法转让资源给他人的转让权。(5)这样,产权不但提供了影响经济绩效的行为的激励,而且决定谁是经济活动的主角并因此决定着社会财富的分配。
1704505496
1704505497 在组成产权的三项权利当中,转让权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理论上,得到清楚界定的转让权一定包含着清楚界定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是反过来,清楚的使用权或收益权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自由转让。在实践中,经济增长常常引起经济结构的改变,而经济结构的变化恰恰是大规模的资源转让的结果。如果转让权受到限制,潜在的资源转让连同经济增长就受到阻碍。
[ 上一页 ]  [ :1.7045054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