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1182e+09
1704511820
1704511821 [89]转引自杜鹰和袁崇法(1993)。
1704511822
1704511823 [90]早期包产到户并未排除农户家庭因人口变动而重新调整承包地的权利,这引起土地承包的内生不稳定。贵州湄潭最早进行消除此种权利的制度创新,那里的办法是由地方政府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农户开发荒山荒坡,交换农民增加人口重分土地的权利。笔者曾认为这是包产到户以来最重要的改革创新,因为它试图解决人口和土地利用中的一个由来已久的不良循环(见周其仁和刘守英的调查报告,1988b)。这个办法现在引起许多其他地方的兴趣和仿造(见杜鹰和袁崇法,1993)。
1704511824
1704511825 [91]例如山东平度县的经验,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土地制度课题组,1990。
1704511826
1704511827 [92]后者要求的是防止重演自上而下用政治手段制造和改变产权,而前者则表明交易环境的变化调整产权合约需要。重要的是,大体从80年代后期开始,农村新产权结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提上了改革的日程。这当然不是把最完满的产权形式写成法律文书了事,而是通过法律形式记录已经通过交易形成的权利,同时增加保护有效产权的手段和侵犯产权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益当事人之间修订产权合约的程序。
1704511828
1704511829 [93]笔者曾估计过1985年农村资产结构,当时农户家庭私产未计入私营企业部分约为7000亿元,加上各种私人企业的资产220亿,共7220亿元。当时估价农用地产,用的是名义利率而不是真实利率,因此地价被低估了。用真实利率重估的结果为农用地价值约50000亿,而农村总资产约为60000亿。因此当年农民私产约占农村总资产的12%(见周其仁,1987,刊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1988:65—80)。自那时以来,农民私产增长了近3倍,年平均16.97%,快于非私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2%。
1704511830
1704511831 [94]因为他的私产不是白白得来的,他完成了对国家和集体的承包上缴,并为形成私产花费努力,承担风险和责任。在这个意义上,今天中国农民的私产已经不同于土改后形成的私有土地制。这里没有国家组织大规模群众政治运动对个别农户的恩赐,也就没有国家意志任意更改产权合约的历史理义性。
1704511832
1704511833 [95]或者用阿尔钦(1972)的话来说,农村产权的硬度是在其保护构造成长过程中逐步提高的。
1704511834
1704511835 [96]许多人习惯于免费制度或规则的思想。例如,巴特(1990)提供了一个博弈论模型说明尼罗河上游养牛人之间产权秩序的建立。在这个模型中,两个养牛人家庭在没有仲裁者的情况下,总是理性地选择攻击对方的策略。这种导致资源浪费的“囚犯博弈”结果,在引入了能够制裁攻击行为的第三者后才被改变。问题是,这位第三者在巴特的模型中没有消耗任何资源,而在生活中,制度、秩序和规范都不可能是免费的。
1704511836
1704511837 [97]农村社会总产值数据ZTN,1993,333;物价数据ZTN,1993,238;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ZTN,1993,312;劳动力数据见ZTN,1985,224和ZTN,1993,330。
1704511838
1704511839
1704511840
1704511841
1704511842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 [:1704510117]
1704511843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 农民收入是一连串事件[1]
1704511844
1704511845 收入、财富与权利
1704511846
1704511847 数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同期,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平均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增加。这两件事情摆到一起,需要一个解释。在一些人看来,农民收入不过是或大或小的一个数目字,这个数目字,可以由政府的政策主动加以调控。如果这个见解对头,那么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和停滞,可就要归于政府无意增加农民收入,或者政府调控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实施不力了。但是,我们不是年年看到,政府总是将增加农民收入列于经济政策的首位吗?为了实施诸如粮食保护价这样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政府难道不曾花费巨额财政补贴,甚至不惜关闭全国粮食自由市场吗?
1704511848
1704511849 所以,问题的难点是:政府有意提高农民收入,也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政策措施,但是农民收入的增加还是远不尽如人意。这个难点固然令人难堪,但它也提示我们,解释农民收入的变动,不妨到政府意愿和收入调控政策以外的领域去寻找答案。让我们从“收入”概念开始吧。
1704511850
1704511851 常识可以回答,收入是挣来的。别人——亲戚、朋友、慈善机构和政府——当然可以赠送我们货币和实物,但那是别人挣来的。
1704511852
1704511853 问一个浅得不能再浅的问题,凭什么可以“挣”得收入呢?许多人会回答:凭努力。是的,努力是挣得收入的要素。但是,倘若一点“本钱”也没有,无论多少努力,都在空中曼舞,永远落不到地上变成收入。最简单的例证,贩夫要挣钱,努力固然重要,但总少不了一小笔用于周转的资金、一点儿关于怎样做买卖的琐碎知识以及或大或小的一些商誉——这些都是本钱。挑夫要挣钱呢?最主要的本钱,恐怕就是他的体魄和脚力。
1704511854
1704511855 就是说,本钱是努力的载体。努力是要将本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无论如何,任何人离开了本钱,都挣不来一丁点儿的收入。在这个意义上,“一本万利”或许是可能的,但“无本生意”就是白日做梦。实际上,种种对收入做出了贡献的“本钱”,被人们忽略了。你的本钱全部是借来的吗?信用就是你的本钱。两手空空起家?本钱是时间和生命。
1704511856
1704511857 凡是财富,都可以拿来当作谋取日后收入的本钱。要当心,这里财富的概念,是指对我们人类有用但又稀缺的资源。阳光对人类重要无比,但不是财富,因为阳光不稀缺。因此,没有人可以省下阳光来当“本钱”。
1704511858
1704511859 是的,从当前消费里省下来的财富,才可能成为挣得未来收入的本钱。在这个意义上,当作本钱的财富就是资本。鉴于资本概念已经被搅得模糊不清,我们不妨回到1907年的费雪:资本就是产生未来收入流的财富。这一句话就够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线索:离开对财富,特别是对财富中拿来做本钱的那部分资源的状况调查,我们无从理解收入。
1704511860
1704511861 权利是否清楚界定至关重要
1704511862
1704511863 收入是财富(资产)的产出,是否意味着农民收入增长低迷,是因为农民拥有的财富数量太少,或农民财富的价值偏低?是的,平均而言,我国农民可用的耕地很少、实物和金融资产不多、受教育程度很低。本来嘛,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与说农民穷是一个意思。贫穷,还不就是财富太少?
1704511864
1704511865 但是,从资产价值的角度看,上边的道理讲反了!人人知道,庄稼是地里长出来的。但是,要是因此说庄稼的价值由土地的价值决定,那就全盘皆错。事实上,土地所以值钱,就是因为它具有生长庄稼、产生净收益的能力。一块土地究竟值多少钱,是由这块土地未来生长的庄稼所可能提供的净收益决定的。所以,是产出流的市值决定了财富的价值。
1704511866
1704511867 产出的市值,与市场交易大有关系。如果不加入市场交易,在满足生产者自家的消费之后,产出就没有太大的价值了。但是在交易的条件下(也只有在交易的条件下),就可能会“物以稀为贵”!市场并没有变魔术,关键是交易提高了分工和专业化的水平,从而提高了交易各方的生产力。200年来,经济学来来回回讲的就是这套道理。传统的经济学只看漏了一点: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没有清楚的产权界定,一项产出究竟自用还是出让、究竟部分出让还是全盘出让、究竟出让的条件怎样决定,难以抉择。没有清楚的产权界定,潜在的交易成本可能高到使得交易根本无从发生!
1704511868
1704511869 这样联系起来,财富的权利界定(产权是也)影响产品市值,而产品市值又决定财富的价值。关于这一点的经验证据数之不尽:赃物卖价奇低,纠纷吓退潜在的房屋买主,战乱时期资产价格大幅度跳水。这些都表明,权利清楚界定并被有效执行,其本身是有价的。
[ 上一页 ]  [ :1.704511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