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19915e+09
1704519915
1704519916 显而易见,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其中一个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而另一个领域(即所谓的“黑天鹅”领域),我们大概只能留给火鸡和火鸡化的人了。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界限是显而易见的(对非“火鸡”来说),犹如猫和洗衣机之间的区别。
1704519917
1704519918 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恰恰处于“黑天鹅”领域,而物理世界则离这个领域较远。此外,我们的意图是区分两个领域,在第一个领域中,“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而且后果严重,而在第二个领域,那些罕见事件并不十分紧要,要么是可以预测的,要么后果并不严重。
1704519919
1704519920 我在序言中提到,“黑天鹅”领域中的随机性是无法追踪的。我会一再重申这一观点,直至声嘶力竭。这种局限性是数学的局限,就是这么简单,在地球上你没办法绕过这些局限。不可测量和不可预测的将永远不可测量和不可预测,不管你招募了多少俄罗斯和印度的博士来帮助你做这项工作,也不管我会因此收到多少封仇视我的邮件。在“黑天鹅”领域内,总是有知识所无法达到的极限,无论统计学和风险管理科学发展到如何复杂的程度。
1704519921
1704519922 我在此并不是要断言,我们不可能了解这个领域的任何事情——这种普遍怀疑论在历史上已经有太多的哲学家提出过,包括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阿尔加惹尔、休谟与许多怀疑论者和怀疑经验主义者,我只是将其形式化和现代化,并作为我反“火鸡”论的背景和注释。所以,我的工作只是阐述我们在哪些地方需要持怀疑态度,在哪些地方则不必如此。换句话说,我们的重点是走出该死的第四象限——第四象限是我给“黑天鹅”领域起的科学名称,指的是我们可能遭遇罕见而无法预测和估量的“尾部”事件的高风险领域。[23]
1704519923
1704519924 现在,更糟糕的是,因为现代化的发展,极端斯坦的比例不断增加。赢家通吃的效应正在恶化:一名作者、一家公司、一个观点、一名音乐家、一名运动员或享誉全球,或一文不名。这导致了可预测性的进一步恶化,因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如今都是由“黑天鹅”主宰的。我们的复杂性不断地让我们超越自己、超前发展,由此创造出的事物却越来越超出我们的理解与掌控。
1704519925
1704519926 不再有“黑天鹅”
1704519927
1704519928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发现“黑天鹅”的概念后,世界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机会主义者开始使用源自动荡–复杂–灾难–分形理论的更为复杂的模型来预测、预知、预言“黑天鹅”。然而,我们要再次重申,答案很简单:少即是多。让我们继续阐述(反)脆弱性的话题。
1704519929
1704519930 [23]一个技术性较强的注释:什么是象限?我们将风险敞口和随机性的类型组合起来可以形成四个象限:平均随机性,对极端事件的风险敞口低(第一象限);平均随机性,对极端事件的风险敞口高(第二象限);极端随机性,对极端事件的风险敞口低(第三象限);极端随机性,对极端事件的风险敞口高(第四象限)。在前三个象限中,具备或缺乏知识所招致的错误无关紧要。“强韧化”是从第四象限向第三象限转移时对风险的修正。
1704519931
1704519932
1704519933
1704519934
1704519935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1704518347]
1704519936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第三卷 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1704519937
1704519938 欢迎各位读者,我们现在开始讲述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1704519939
1704519940 在第10章的内容中,我们将呈现塞内加的斯多葛学派,这是我们理解反脆弱性的起点,反脆弱性的应用将从哲学和宗教领域延伸到工程领域。第11章引入了杠铃策略,解释为什么混合高风险和高度保守行动的方法明显优于简单的中等风险的方法。
1704519941
1704519942 首先,我将以我的两个朋友的故事作为第三卷的开端,他俩从识别脆弱性和利用脆弱推手的弱点中获得极大乐趣,甚至以此为生。
1704519943
1704519944
1704519945
1704519946
1704519947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1704518348]
1704519948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1704519949
1704519950
1704519951
1704519952 用嗅觉识别脆弱性——很难与人共进午餐——快速打开信封——从新泽西来看,重新分割世界——海水变得越来越深
1704519953
1704519954 懒惰的朋友
1704519955
1704519956 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尼罗·图利普和托尼·德贝内代托——人们称托尼为“胖子托尼”,或者正式一些的说法是“发福的托尼”——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很难向局外人解释。
1704519957
1704519958 尼罗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就是读书,间或夹杂一些杂事。而胖子托尼读的书很少,以至于有一天,当托尼提到自己想写回忆录时,尼罗不禁开玩笑道:“如果你要写出这本书,那么你写的书恰好比你读过的书多一本。”而胖子托尼早就料到尼罗的态度,就拿尼罗的话反驳他:“你不是说过,如果你很想读一本小说,你就会写一本小说嘛。”(尼罗曾经援引英国准首相兼小说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话,虽然本杰明喜欢写小说,却不喜欢阅读它们。)
1704519959
1704519960 托尼在布鲁克林长大,后来搬到新泽西州,他说话的口音跟你想象的一样。因此,在不必花很多时间去看书(而且对他来说是“无用的”),以及对按部就班的办公室工作极为反感的情况下,胖子托尼在大部分时间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偶尔会做做商业交易。当然,他不会忘记大吃大喝。
1704519961
1704519962 午餐的重要性
1704519963
1704519964 虽然他们周围的大多数人都在努力抗拒各式各样的不成功表现,但尼罗和胖子托尼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害怕无聊,尤其是害怕一早起床脑袋空空,无事可干。因此,他们在那场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聚在一起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共进午餐”。如果你生活在像纽约这样生机勃勃的城市,又天生个性友善,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意气相投的人一起吃晚饭,以一种几乎完全放松的方式谈论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但要找人一起吃午饭就十分困难了,尤其是在如今这样的高就业率时期。当然,要在同一家公司找个同事共进午餐并不难,但是相信我,你不会想接近这些同事的。他们每一个毛孔中都渗透出液态的压力荷尔蒙,一旦把话题从他们所谓的“工作”中岔开,他们便会显示出焦虑情绪,或者刚谈得兴起,他们就会说一句“我得走了”或者“我在下午2点15分还要开会”,马上让你觉得扫兴透了。
[ 上一页 ]  [ :1.7045199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