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522300
让我们记住,我们最早可不是从送餐员手上获取食物的,在大自然中,我们必须费些力气才能弄到吃的。狮子要靠狩猎才有食物,它们可不是为了取乐而去狩猎的。因此,在人们还没有辛苦工作之前就供应食物,无异迷惑了他们的身体信号系统。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间歇性(只能间歇性)地剥夺食物可以对许多肌体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比如瓦尔特·隆戈注意到,集中营的囚犯们在食物限制的第一阶段反而很少生病,进一步限食才导致他们的崩溃。瓦尔特·隆戈做了实验后发现,老鼠在饥饿的初始阶段能承受高剂量的化疗,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科学家们也常常说,饥饿会导致基因对一种被称为蛋白质的基因进行编码,从而带来延年益寿等功效。人类的反脆弱性往往会在饥饿的压力下通过某些基因的升级来显现。
1704522301
1704522302
再次重申,宗教的斋戒仪式比你从表面上看到的更有深度。实际上,这些斋戒仪式是将非线性带入我们的饮食中,从而与生物的特性相匹配。
1704522303
1704522304
剥夺步行
1704522305
1704522306
天真的理性主义还有另一个危害来源。正如长久以来,人们都在试图缩短自己的睡眠,因为它在世俗的逻辑里似乎毫无作用;很多人认为步行也是无用的,所以他们更愿意使用机械运输(汽车和自行车等),并在健身房里进行锻炼。而当他们步行时,他们却要做那种臭名昭著的“快步行走”运动,有时还要在胳膊上负重。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出于一些他们尚不清楚的原因,以没有压力的速度轻松地行走是很有益的——或者,我推测,对人类是必要的,就像睡眠一样必要,可是到了现代化的某个时点,由于无法合理化,所以人们试着将它缩减。现在,且不论轻松步行是否与睡眠一样必要,但因为在汽车出现之前,我的祖先们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步行(以及睡觉)的,因此我决定在一些医学杂志也开始接受这些想法并提出医学杂志推荐者们所称的“证据”之前,按古人的逻辑行事。
1704522307
1704522308
我想永生
1704522309
1704522310
我听到的都是如何活得更长久、更富有,当然,还有拥有更多的电子产品。自古以来,人们相信降临到我们身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死亡,我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第一代人。但对于古人来说,最坏的结果不是死亡,而是死得不光彩,甚至只是平庸地死去。对一个典型的英雄来说,在养老院的床上奄奄一息,只有一个粗鲁的护士照顾你和一堆管子从你的鼻孔插进、拉出,显然不是什么有吸引力的终极生活目标。
1704522311
1704522312
当然了,我们也有一种现代化的错觉,即我们应该尽可能长地活下去。这样的想法,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终极产品。“我”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但是,这个概念是脆弱的。
1704522313
1704522314
在此之前,我们是现在的群体和未来子孙的一部分。现在和未来的群体都会利用个体的脆弱性来强化自身。人们勇于牺牲、寻求殉道、为集体献身,并因这样的做法而感到自豪;他们的努力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
1704522315
1704522316
可悲的是,当我写这些文字时,我们的经济体系却导致子孙后代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公共政府债务,以及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灾害,只是为了满足安全分析师和银行机构的要求(再一次看到,我们无法将脆弱性与道德问题分开)。
1704522317
1704522318
正如我在第4章中所述,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一个拉丁双关语——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1704522319
1704522320
刚才,我还在读约翰·格雷的精彩著作《不朽委员会》,书中谈到了在后宗教时代,尝试利用科学来实现永生的故事。我对笃信人类永生潜力的“少见”的思想家,如雷·库日韦尔所做的努力深感厌恶——就像任何一个古人一样。请注意,如果我要找到一个“反我”,即地球上与我的想法和生活风格截然相反的人,那么非雷·库日韦尔莫属了,他不只是患上了新事物狂热症。我建议从人们的饮食(生活)中剔除令人不快的元素,而他却致力于加入这些元素,比如一天要吃200粒药丸。除此之外,这些尝试永生的努力还激起了我深深的道德方面的反感。
1704522321
1704522322
这种袭上心头的深深厌恶,与我看到一个82岁的阔老头身边环绕着一群20来岁的“辣妹”情妇(通常是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在第4章我们说过,系统的反脆弱性来自其组成部分的死亡——而我只是被称为人类的这个更大体系的一部分。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并为他们提供生活的给养),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1704522323
1704522324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在圣塞格鲁斯墓地(马尔萨尔基斯)举办一个体面的葬礼,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1704522325
1704522326
[36]我试图避免讨论宗教的心灵慰藉效应;我讨论的是非线性,与非线性的论点无关。
1704522327
1704522328
[37]过度丰盛带来的主要疾病常见于食欲不振(生物学家目前称为受体钝化);塞内加说过:“对一个生病的人来说,蜂蜜的口味会更好。”
1704522329
1704522330
1704522331
1704522332
1704522334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第七卷 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1704522335
1704522336
现在让我们谈谈道德问题。由于不透明性和新发现的复杂性,人们可以隐藏风险、伤害他人,同时却可以逍遥法外。医源性损伤往往带来滞后和无形的后果。我们很难看到其中的因果关系,因而也很难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704522337
1704522338
在这种认知的局限性下,只有切身利害才能真正缓和脆弱性。近3 700年前,《汉谟拉比法典》就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在近代却越来越多地遭到抛弃,因为我们染上了新事物狂热症,摈弃了对古代简单解决方案的欣赏。现在,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一解决方案为何可以历久弥新。
1704522339
1704522340
1704522341
1704522342
1704522344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1704522345
1704522346
1704522347
1704522348
让空谈变廉价——看看战利品——公司的随机怜悯行为?——预测和反预测
1704522349
[
上一页 ]
[ :1.70452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