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38193e+09
1704538193
1704538194 和经济改革一样,中国的国企改革一直是实用主义的。1970年代末,中国启动国企改革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商品的短缺问题。解决短缺是当务之急,而解决之道是赋予国有企业决策权,当时尚未有利润分配以及剩余索取权的改革意识。由此可见,中国启动国企改革,完全出于应对窘迫现实,而非什么理论构架。当企业利润被内部人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大量占有、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在利润分配中越来越处于劣势时,剩余索取权改革才摆上议事日程;当大量的实践表明激发国企生产积极性与剩余索取权改革之间存在无法调节的矛盾时,产权改革才含羞带怯地走上舞台。同样因为实用主义思维、意识形态制约,以及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过分谨慎,2004年前后,中国国企的产权改革之路又开始放缓。
1704538195
1704538196 由于束缚于解决短期问题,禁锢于实用主义,中国的国企改革一直缺乏真正的战略思维和理论建构,始终循环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境地。30多年来,国企改革的措施和政策可以说是文件等身,看都看不过来,但谈了30多年的国企“活力”问题,至今还是个改革主题,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正如经济学家张文魁的感慨,“在我看来,离开产权改革来谈所谓的国企改革,不过是水中捞月、镜中摘花。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躺在国有制被窝里的企业。”
1704538197
1704538198 特别要指出的是观念约束。国企改革一直受困于观念约束,“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的表述依然出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议中。理论和大量转轨经验都表明,只有摈弃“以公有制为主导”这一观念上的约束,停滞多年的国企改革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
1704538199
1704538200 张维迎寓言经济学 [:1704536811]
1704538201 精神病医院里生活的正常人——国有上市企业带坏了民营企业
1704538202
1704538203
1704538204
1704538205
1704538206 如果中国真正要发展,要有竞争力,民营经济很重要。我建议是不是分成两类交易所,一类让国有企业在那儿交易,再建一个新交易所,这个新交易所就是没有国有股的,或者国有股低于某个比例(如10%)的。建立两类股票交易所,让国有股票自己交易,国有股比例掉到10%以下,可以过户转到正规的交易所来。打个也许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大医院几乎是什么病都可以看,但是有两类病一定要分开,一类是精神病,一定是单独的医院;一类是传染病,不可以混在一起。如果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在一块儿,最后可能闹到正常人都要变精神病了。
1704538207
1704538208 开头这段话出自张维迎2002年8月13日在《经济观察报》论坛上的演讲稿。国有企业上市有利于解决国有资产定价问题,但张维迎这段寓言也揭示,由于政府出于“父爱情结”而对国有企业照顾,影响了股市的发展。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开在不同的股市交易,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和股市建设。
1704538209
1704538210 国企上市有助于解决资产定价问题
1704538211
1704538212 国有资产的定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因为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常常伴随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说国企管理层或者民营企业家以低价买到了较高价格的国有资产。
1704538213
1704538214 问题是,如何才是“国有资产流失”?有学者认为,应该以国企的净资产来判断。但,净资产本来就是难以准确评估的。比如,企业的商誉究竟值多少钱?其次,就算勉强确定一个净资产,国企卖价低于净资产也未必就有流失,高于净资产也未必就没有流失。
1704538215
1704538216 张维迎对国有资产定价问题,从博弈论角度进行过细致的研究。他说:“假定某个企业现在由政府100%所有,由于效率低下,总价值只有1000万元。设想有一个有能力的私人企业家,如果政府将70%的股权转让给这个企业家(政府保留30%),企业的总价值可以增加到5000万元。合理的转让价格应该是多少呢?”
1704538217
1704538218 “假定这个企业家是唯一的买家。那么,根据纳什谈判解,转让70%股权的合理价格是1500万元。这是因为:(1)政府的保留价格(即该企业现在的价值)是1000万元;(2)改制导致的企业价值的增加值是4000万元,政府应得到增加值的1/2,即2000万元;(3)因此,改制后政府应得到的总价值是3000万元;(4)因为改制后政府仍然持有30%的股权,价值是1500万元(5000×0.3),故企业家应该为70%的股权支付1500万元的价格。在此价格下,政府和企业家各得到2000万元的增加值。”
1704538219
1704538220 “……”
1704538221
1704538222 “那么,是不是转让价格低于净资产就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呢?也不一定。假定企业现在净资产的价值是1000万元,转让30%的资产后价值上升为5000万元,那么,纳什谈判解的转让价格为P=-500万元。也就是说,即使倒贴500万元转让30%的股权,政府也没有吃亏。反过来,容易证明,即使转让价格高于净资产1000万元,也不意味着国有资产一定没有流失。”[54]
1704538223
1704538224 张维迎认为,提高国有企业转让价格的最好办法是引入竞争机制,如公开拍卖产权。[55]从公开拍卖产权来说,股市可以说是最好的场所。
1704538225
1704538226 股市有一个理论叫“有效市场理论”,其意思是,市场会消化一切信息。假如某个企业在10天后值100亿元,那么,今天股市就会把价格抬到100亿元。股市定价是看资产的未来价值,而不是现在价格。不同资产,使用方式不同,其未来价格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社交平台FACEBOOK还在亏损的时候,就已经被定价230多亿美元。
1704538227
1704538228 对于国有资产,股市会全面评价它的商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现金流,以及垄断特权的价格,国有企业上市可以解决资产定价问题,有助于在改革过程中减少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疑虑。毕竟,股市交易是公开进行的,谁都可以买国企股票。你觉得某个国有资产定价过低,你就去买它的股票好了,这样你自己受益,还能抬高国有资产价格。
1704538229
1704538230 股市双轨制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健康的市场
1704538231
1704538232 既然国有企业上市有这么巨大的优点,张维迎为何还主张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成不同的交易所交易呢?这有中国的特殊国情。
1704538233
1704538234 上文说过,国有企业的定价其实还包含了垄断特权的定价。经济学家张曙光曾针对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此评价:“提出混合所有制之后,业界反应并不热烈,为什么?因为很重要的一条,国有股一股独大,我进去以后没有决策权,起不了什么作用,实际上是给国有资本垫背的,只有那些傻瓜才会干这种赔本又不赚吆喝的事情,所以没有多少人响应。可为什么又有25家民营企业要参股中石化销售公司,道理很简单,中石化销售公司是国有垄断企业,每年垄断利润250多亿,25家民企花了1070.91亿元,得到了29.9%的股份,虽然仍然是小股东,有了投票权,但没有决策权,但他进入了,可以不费任何力量得到30%的垄断利润,利润率就是8%,大家想想,这个事情,实际上这些人买的是国有垄断权。”张曙光的话也适用于股市。很多股民买国企股票,就是冲着垄断权去的。
1704538235
1704538236 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定价的独特性,如果分设两类市场,一类让国有企业交易,一类让民营企业交易,可以让不同的资产定价更为清晰。国有企业的盈利主要靠垄断特权,那么大家就可以看到这些垄断特权究竟为国有企业带来了多大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看到这些垄断特权给老百姓造成多大损失。
1704538237
1704538238 而民营企业主要靠企业家才能来获得利润。国有企业很少因为更换领导人而发生价格上的巨大变化,但民营企业更换领导人则会引发股价变化,就是因为股市对民营企业的定价是对企业家才能的定价。让民营企业股票在单独的市场交易,比较两个市场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看出优劣。
1704538239
1704538240 国有企业的垄断特权不可能永远维持。当取消国有企业垄断特权时,那些买了国有企业股票的股民,必然会遭受损失,市场会产生动荡。如果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开来交易,有利于这些股民事先评估风险,减少市场动荡。
1704538241
1704538242 从股市监管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交易,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有浓重的“父爱情结”,必然要时时对股市进行干预,以保国有企业的“价值”。民营企业就会受到池鱼之殃。
[ 上一页 ]  [ :1.7045381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