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78306e+09
1704578306
1704578307 这些措施的实施最初也许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措施将如何影响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等问题,他们并没有远见,也没有加以考虑。可是,这些措施最终却引出了诸多不同派别的经济学说。有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人认为农业重要。这些不同派别的学说不仅对学者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还左右着君王和国家的政策。我将尽其所能地在本书第四卷中详细阐述这些学说,并论述它们在各时代和对各国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1704578308
1704578309 总之,本书前四卷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构成情况,并说明各时代各国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些什么性质。第五卷讨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卷中,我将努力说明以下问题: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全体社会成员担负的赋税,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特殊阶级或成员所担负的特殊赋税。第二,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第三,使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债务对于国家的真实财富有什么影响。
1704578310
1704578311
1704578312
1704578313
1704578314 国富论:强国富民的西方经济学“圣经” [:1704577603]
1704578315 国富论:强国富民的西方经济学“圣经” 第一卷   论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及生产物分配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
1704578316
1704578317 劳动分工起源于人们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其发展归因于市场交易的扩大,市场规模决定着分工所能达到的程度。一国国民每年所需的全部必需品和便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其供应的充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和有用劳动者的比例。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状况的最佳途径。
1704578318
1704578319 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劳动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标准,它决定了商品的真实价格。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区域,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都成正比。名义价格围绕真实价格自然波动,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起调节作用。劳动工资由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契约决定,在平衡过程中,雇主居于有利地位,双方讨价还价的力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工资的最低限度取决于维持生计的最低费用,这种维持生计的工资是长期的劳动价格,是自然或均衡工资率。
1704578320
1704578321 与生产规律不同,财富的分配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制度。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取决于通行的法令或习惯。职业性质导致了工资或利润的不同分配,也是社会财富在各阶层分配的原因。但是,制度不能任意确定它起作用的方式和依赖的条件。
1704578322
1704578323
1704578324
1704578325
1704578326 国富论:强国富民的西方经济学“圣经” [:1704577604]
1704578327 国富论:强国富民的西方经济学“圣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对财富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704578328
1704578329
1704578330
1704578331
1704578332 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1704578333
1704578334 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是衡量经济水平的一项参考标准。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工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时期,新的生产领域和生产部门不断涌现,企业或工厂内部分工日益明确,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整个社会也开始形成复杂的分工体系。这种分工的趋势使人们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更具专业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图中的钟表工人正在安装精密的配件。将如此细致的工作推广为批量大生产,正是建立在近代分工的基础上。
1704578335
1704578336 亚当·斯密认为,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度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加快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不过,劳动分工并非人类智慧的结果,而是人类互通有无、互相交易的本性倾向。通过这种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不同职业者获得了拥有他人物品的满足感,从而实现财富在不同社会个体间的自然分配。
1704578337
1704578338 通过劳动分工,劳动者逐渐从事一种专门职业。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原来由几个人进行分工操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个人便可完成,这也是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其分工进行得最彻底的原因。正是由于这种分工的存在,劳动者除拥有满足自身所需的物品之外,还有大量劳动产品可供出售。如果这种情况在社会各阶层都普遍存在,社会各阶层就普遍富裕起来了。
1704578339
1704578340 国富论:强国富民的西方经济学“圣经” [:1704577605]
1704578341 论劳动分工
1704578342
1704578343 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它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劳动者之间进行流程转换的时间损失,而且还增进其专业技能。尤其是进入大机器生产以后,日益精细的劳动分工加速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使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1704578344
1704578345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1704578346
1704578347 为了让人们对劳动分工所产生的这一结果便于理解,我们先对部分制造业的分工状况予以探析。某些不甚重要的制造业为少数人提供需求,它所雇用劳动者数量必然很少,不同工种的工人可以集中在同一场所工作,监督者可一览无遗。所以,这类制造业的劳动分工看似完备,但其实际分工却没有重要的制造业精细。与之相反,大型制造业为社会主体成员提供物资,不同部门的雇员很多,企业主无法将全部工人集中于同一场所,无法同时观察同一部门所有人的工作状况。所以,虽然大型制造业与小型制造业相比,分成了更多的部门,但这种分工远不及后者明显,这种划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1704578348
1704578349
1704578350
1704578351
1704578352 落日河上的驳船
1704578353
1704578354 社会分工源自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交换,就是人们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相互提供劳动产品,以满足各自需要的经济行为。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因此,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促进。图中的小船在河上运输货物,虽然规模有限,但无疑为人们的交换提供了便利。
1704578355
[ 上一页 ]  [ :1.7045783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