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579455
1704579456
在北美殖民地有一个特殊群体叫“契约奴”,他们是被迫与殖民者签订契约、从欧洲移民美洲的白人。在服役期间,契约奴必须完全服从主人的指挥,服役期满后可获人身自由和释放费。契约奴移民占北美殖民地时期全部移民的60%—77%,北美独立战争后,契约奴获得了完全自由。此图展示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切萨皮克湾的契约奴获得自由的情景,这位拿大铁锤的“自由劳动者”举目远眺,为自己能成为这个新国家的主人而感到高兴。
1704579457
1704579458
随着土地改良的进展,土地所能提供的粮食日趋增多,这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其他土地生产物的需求增大。所以随着改良的扩展,我们可预测这两种生产物的相对价值,只会出现一种变动形式。换句话来说,与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相比,有时提供地租、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其价值在不断地飙升。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的发展,非食物性生产物的价格不断增高。
1704579459
1704579461
论两类不同生产物价值比例的变化
1704579462
1704579463
在土地改良的不同阶段,能稳定或不稳定地为地主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之间,其价值比率通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与前者相比,后者的价值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之后,二者价值比率的波动更为剧烈。
1704579464
1704579465
比如砂石矿的价值,肯定会随周围土地的改良以及人口的增加而变得更高,尤其是当石矿没有竞争对手时。但是即使周围没有与之竞争的银矿,银矿产物的价值也并非一定会随土地改良而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砂石矿产物通常在本地市场出售,它是与其所在区域的改良程度以及人口数量成比例的;而银矿产物则不然,它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流通。所以只有全世界的土地都得到改良,或者是世界人口大幅度增加,才能使白银的价值升高。而且即使整个世界的土地被改良,但是在改进的过程中,如果人们发现了更多的新矿山,白银依然供大于求,那么银的真实价格或许依然会逐渐降低。
1704579466
1704579467
如果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在土地改良的进程中逐渐增加,而同时白银的供应量却不以同一比例增加,白银的价格就会逐渐增高。这就导致一定量的白银能换取更多的谷物,换言之,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将逐渐降低。
1704579468
1704579469
与此相反,如果白银的增加量在一段时间内远远超过需求的增加量,那么白银的价值自然会下降。这就导致,尽管对土地进行了改良,但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却依然升高。
1704579470
1704579471
从第三个方面来讲,如果白银的增加量与其需求量都是依照相同比例增加,那么白银就能购买或交换与以前等量的谷物。这就导致,尽管土地在改良,谷物的平均货币价格却依然保持在以前的水平。
1704579472
1704579473
以上这三种情形,涵盖了改良的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组合。如果我们以发生在法国和英国的事件作为参照,那么在过往的四个世纪里,这三种情形都依次出现过。
1704579474
1704579475
欧洲银价在前四个世纪的变化
1704579476
1704579477
第一期
1704579478
1704579479
1350年及之前的数年间,小麦在英格兰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夸特4盎司陶衡银,约合现在的20先令;之后逐渐回落到每夸特2盎司陶衡银,约合现在10先令。对于小麦的这个价格,爱德华三世第二十五年的法规中有所记载。因此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4世纪中叶及此前的一段时间内,每夸特小麦的普通或平均价格大约是4盎司陶衡银。
1704579480
1704579481
扶锄的男子
1704579482
1704579483
1862年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完成《扶锄的男子》画作,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精力。画作反映了19世纪法国农民的生活,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
1704579484
1704579485
1704579486
1704579487
1704579488
但在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期,小麦的价格日益低廉,每夸特的普通价格或平均价格已经降落到2盎司陶衡银,约合今币10先令,小麦的这种价格一直持续到1570年。
1704579489
1704579490
对于小麦的这种价格,我们可以参考诺萨伯兰第五世伯爵亨利的家务记录。这个记录作于1512年,其中记载,小麦的价格为每夸特6先令8便士。我们必须知道在1512年,6先令8便士的英国货币中只包含2盎司陶衡银,换言之,当时的6先令8便士约为10先令今币。
1704579491
1704579492
此外,依照许多其他法令来看,从爱德华三世第二十五年开始,一直到伊丽莎白即位,在这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小麦的普通或平均价格一直是6先令8便士。但是在这段时间内,由于英国的货币——银币出现了变化,同等金额的货币所包含的银量一直在降低,然而同一时期内,国际市场上银价不断飙升,因此等额货币中减少的含银量可以由此而得到弥补。所以在政府看来,货币中银量的减少并不值得担忧。
1704579493
1704579494
英国政府在1436年颁布了一项法令,其中规定:如果小麦的价格下降到每夸特6先令8便士,即可自由输出,而无须政府审批。接着1463年,政府又规定:如果每夸特小麦的价格没超过6先令8便士,则严禁小麦的输入。因为在政府看来,在小麦价格低廉的时候,如果任其自由输出,并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然而如果小麦价格增高,那时允许小麦自由输入,则对市场非常有利。所以,当时6先令8便士中所含有的银量,约等于今币13先令4便士所含的银量,这个价格则是当时小麦的普通或平均价格。
1704579495
1704579496
1554年以及1558年,英国颁布的法令同样规定:如果每夸特小麦的价格,高于6先令8便士,这时就禁止小麦输出。但是法令实行不久,政府就发现,等到麦价低落到如此程度时才允许其自由输出,实际上等于永远限制小麦的输出。于是到了1562年,政府又规定:如果1夸特小麦的价格低于10先令,就可在指定的港口内自由输出。由于当时10先令货币所含有的银量,与现在的10先令几乎相同,即等于1463年的6先令8便士,所以小麦的这个平均价格等于其在1463年的价格。
1704579497
1704579498
1704579499
1704579500
1704579501
粮 仓
1704579502
1704579503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根基。农业的诞生让粮食迅速增多,为文明的确立提供了物质前提。而剩余粮食需要相应的储存场所,因此就产生了粮仓。据考证,最早的粮仓出现在约旦河畔,它们可能建于公元前9500年。这种古老的储物方法在西方延续了上万年,现在欧洲大陆和北美仍然存在不少传统粮仓,图中便是位于当代波兰的一处。而英国由于特殊的气候,则从18世纪末开始逐步用近现代的大型库房将其取代。
1704579504
[
上一页 ]
[ :1.7045794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