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588239
1704588240
––––-
1704588241
1704588242
当然,找出公司的哪些行为会让人们气愤是一回事,调查公司是否遵守这些公平原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对此做过系统性研究,但我猜测大多数成功企业从直觉上来说都明白这一原则,它们会尽量避免表现出不公平。
1704588243
1704588244
对于打算长期与同一批顾客打交道的公司来说,公平的价值应该更高,因为如果这些公司表现出不公平,损失将会更大。事实上,飓风过后,胶合板售价最便宜的地方往往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比如,新奥尔良遭卡特里娜飓风侵袭后,美国家得宝公司以及其他家居连锁店将一车车食品和瓶装水运到灾区,免费发放给受灾民众。与此同时,这样一场自然灾害也诱使临近新奥尔良的一些人装满一车车的胶合板,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将其卖给灾民。在这个案例中,所有卖家都在追求最大的利润。家居连锁店通过公平的救援行为建立的声誉会使它们得到长期回报,而那些“发灾难财的人”很快就可以带着可观的利润回家,但同时他们要么很愧疚,要么因为提高了稀缺资源的配置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具体是何种感受将因人而异。
1704588245
1704588246
但是,公司也不会永远都做对的事情。我的MBA学生认为,暴风雪过后雪铲涨价是合理的,这对所有的公司管理者而言应该是一种警告:他们直觉上认为对顾客和员工公平的事情事实上也许是不公平的。
1704588247
1704588248
让我们来看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案例。当时,这家银行是芝加哥市区内最大的银行。该银行高层认为,零售业务部门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对此表示担忧。为了削减成本,他们决定鼓励客户多使用刚刚推出的ATM机(自动取款机)。虽然大多数人都习惯从ATM机中取钱,但有些客户却不喜欢用它来存钱,他们会选择到柜台上办理此项业务。另外,排斥新科技的人就连取钱的业务也是在柜台上办理的(也许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柜员聊天)。银行规定,如果明明可以在ATM机上完成的交易,客户却选择到柜台上办理,需要付给银行3美元的服务费,希望以此促使客户使用ATM机。
1704588249
1704588250
银行为想出了这么有创意的方法而自豪,并且大肆宣传,但公众的愤怒却立竿见影。一家当地报纸的头条是“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要疏远人类”,这则新闻指出,“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今日宣布实施新的活期账户存取款规定,旨在与时俱进,提倡20世纪90年代人们期望的存取款方式。银行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客户期待是什么?向银行柜员支付3美元的服务费。”
1704588251
1704588252
竞争战很快就打响了。一家银行在位于当地一条高速公路出口的支行打出了“免费柜员”的广告;另一家银行在广播电台播放了一则广告:
1704588253
1704588254
男士:我检查了我的银行对账单,我想知道……
1704588255
1704588256
柜员:你是在问我问题吗?
1704588257
1704588258
1704588259
1704588260
男士:什么?哦,算是吧。
1704588261
1704588262
1704588263
1704588264
柜员:问我问题需要额外收费,6美元。
1704588265
1704588266
1704588267
1704588268
男士:什么?
1704588269
1704588270
1704588271
1704588272
柜员:9美元。
1704588273
1704588274
1704588275
1704588276
看懂了吧?就连喜剧明星杰·雷诺(Jay Leno)也在深夜秀节目中抖出了这个“包袱”:“如果你想和人说话,就要付给对方3美元。但有利的一面是,如果你支付3.95美元,就可以挑逗她了,所以也还可以吧。”
1704588277
1704588278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3美元收费规定造成了强烈的负面影响,很少有人愿意支付3美元。但是,直到2002年12月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被另一家银行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才宣布放弃这一规定。“我们对自己在芝加哥的市场份额有些过度自信了,我们没有做对工作。”
1704588279
1704588280
可口可乐公司的CEO道格拉斯·艾夫斯特(Douglas Ivester)也是吃了不少苦头才明白,违反公平原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当时,52岁的艾夫斯特即将当上董事会主席,但却在几位董事会成员(包括传奇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在内)提出反对之后突然辞职。虽然导致他辞职的原因很多,但他在巴西的一次讲话却直接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可口可乐当时正在试行售货机自动定价策略,在一次记者发布会上,记者询问艾夫斯特关于该策略的试行情况。他回答道:“可口可乐的效用时刻都在变化。如果是夏天,当人们在体育馆愉快地观看决赛时,冰镇可口可乐的效用非常高,所以涨价是公平的。售货机会自动提价。”《华尔街日报》有一篇关于艾夫斯特辞职的新闻,其中写道,艾夫斯特先生似乎“听力不佳”。一幅社论漫画形象地描述了公众的感受,漫画里一位顾客在售货机上买了一听可乐,他边走边回头,发现一只手正从售货机中伸向他的口袋。
1704588281
1704588282
很多公司不断因为交易公平问题栽跟头。我们再看一下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的案例。这位流行歌手2012年2月11日骤然离世,根据预期,她的专辑需求量将会大涨,她的歌曲一般都在iTunes等网上音乐商店出售。作为专辑销售权的拥有者,苹果和索尼会采取什么举措呢?这是不是千载难逢的涨价良机呢?
1704588283
1704588284
有些人(或者说有些定价算法)似乎就是这么认为的。在休斯顿去世大约12个小时后,她1997年的专辑《终极精选》(The Ultimate Collection)的售价在英国的iTunes中从4.99英镑涨到了7.99英镑,涨幅达60%。随后《惠特尼·休斯顿:跨世纪精选》(Whitney-The Greatest Hits)的售价也从7.99英镑涨到9.99英镑,涨幅达25%。
1704588285
1704588286
《卫报》率先对此做了报道。愤怒的人们首先将矛头指向苹果公司,随后索尼公司又成为众矢之的。不管责任在谁,粉丝们都愤怒不已。《每日邮报》援引一名粉丝的话:“简直不能用生气来形容我的感受,我觉得iTunes是在挣离世歌手的钱,这简直就是寄生虫行为。”在这次事件中,粉丝的怒气尤甚,因为就从网上下载歌曲而言,专辑是不会因销量增加而变为稀缺商品的。与上文的雪铲案例不同,iTunes不可能卖光可以下载的专辑。
1704588287
1704588288
知道这件事的美国人不多,因为美国方面没有涨价,当然销量也几乎不会受到影响。根据尼尔森音乐的统计数据,在惠特尼·休斯顿去世的一周内,她的专辑在美国的销量达10.1万张(她去世前一周的销量仅为1 700张),单曲销量为88.7万首(去世前一周的销量仅为1.5万首)。我不知道英国的销量是不是也有这么高,即使有,涨价也不是明智的选择。一般来说,当需求突然上升时,卖家需要平衡短期收益和长期的信誉损失,而后者是很难度量的。
[
上一页 ]
[ :1.7045882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