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91436e+09
1704591436 “都已经过了3年了,价格肯定上涨了……”瑞秋争辩道,“而且我们的房子也比他们的好多了。”
1704591437
1704591438 “在你们看来可能的确如此,但你们知道,如果有人买下了你的房子,他得有多少工作需要做吗?现在,已经没人想要开放式的设计了。买家得做些实际的改动工作。”
1704591439
1704591440 “什么?!”汤姆很惊讶,“你知道我们在这些装修上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吗?它明明棒极了。”
1704591441
1704591442 “当然,这对你们来说是这样,不过——那是什么?”
1704591443
1704591444 “自行车停放架。”
1704591445
1704591446 “为什么放在厨房的桌子上?”
1704591447
1704591448 “这样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让人感到兴奋。”
1704591449
1704591450 希瑟翻了个白眼:“好吧,你们想怎样就怎样吧,但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们想卖掉这套房子,就按我说的,挂110万美元的价格,如果有人能出一个比较接近的价格,就该谢天谢地了。”
1704591451
1704591452 14年前,布拉德利夫妇以4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现在的这套房子,所以不管房子最后卖多少钱,他们总能大赚一笔。但他们还是好奇,希瑟和那些潜在的买家到底是有多不明智,竟然看不到这套房子的独特之处。
1704591453
1704591454 他们商讨了好几个晚上,终于还是采纳了巴顿恩普给出的建议,将房子的挂牌价改成了115万美元。很快,一位买家联系上了他们,表示愿意出价109万美元。希瑟欣喜若狂,她建议立刻答应这桩买卖。但布拉德利夫妇表示,还想再等等看。一周后,希瑟向他们施压道:“现实点儿吧。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们等来的也就是涨15000美元或20000美元。这么做真的不值得。赶紧出手,然后搬家。”
1704591455
1704591456 最终,房子以108.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希瑟·巴顿恩普所在的房地产公司和合伙人从这笔交易中获得了65000美元的佣金。
1704591457
1704591458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给自己找一个新的住处。他们看了不少房子,但没一处令人满意。那些房子的改装都很古怪,又毫无意义,而且屋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照片。谈到价格的时候,汤姆和瑞秋总觉得有些卖家疯了,对方的要价总是远远高于房屋本身可能的价值。“难道他们以为现在还是3年前市场大热的时候吗?”“疯了。”“时代变了,你的要价也该跟着变通。”
1704591459
1704591460 最终,他们看中了一套不错的房子。它的挂牌价是65万美元;他们出了63.5万美元的价格。卖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和当初的他们一样,选择了继续等待更高的出价。经纪人告诉他们:“最好快一点儿决定,因为新的买家已经出现了。”但他们没有听信对方的话。最终,他们以64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它。他们高兴极了。
1704591461
1704591462 这是怎么回事?
1704591463
1704591464 布拉德利夫妇的房产买卖经历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却建立在不少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我们是如何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
1704591465
1704591466 在一个理想且合理的市场中,对于同一个物品,买卖双方的估价应该是一致的。这一价值是基于其实用性和机会成本而得出的。然而,在大多数的现实交易中,与买家相比,物品的所有者总是觉得自己的东西更有价值。布拉德利夫妇就觉得自己的房子要比过去更值钱,这只是因为他们住了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奇妙的”改装——让房子更有主人的风格。对于任何一样东西,如果我们在它身上有所投资,那么我们对它的拥有感就会有所增加,而这种拥有感又使得我们会以和实际价值完全无关的方式去评估它。拥有一样东西,不管所有权如何,都会使我们高估这样东西。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一种被称作“禀赋效应”的东西。
1704591467
1704591468 我们会高估自己的东西,仅仅是因为我们拥有它而已——这一理念率先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兰格提出,之后理查德·泰勒又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延伸。禀赋效应的基本自负点在于,一样东西的当下所有者会高估它的价值,也因此,他就想要以一个比未来的所有者愿意支付的更高的价格卖出它。说到底,一样东西的潜在买家并不是它当下的所有者,因此也就不会受到“爱你所拥有”这一禀赋效应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在禀赋效应的实验中,我们会发现,销售价格往往是购买价格的两倍。
1704591469
1704591470 布拉德利夫妇想卖出的价格(他们就是这样评估的)要比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高。而当角色互换,轮到布拉德利夫妇从卖方变成买方的时候,价格错配也跟着颠倒了过来:作为买家,他们在看房时,对那些房子的估值要比屋主眼中的低。
1704591471
1704591472 从表面上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将销售价格最大化、将购入价格最小化,完全都是合理的。基本的经济策略教会我们,要试着低买高卖。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现象不过是“要价高出价低”的简单例子吧?并不尽然。这不是谈判技巧。严谨的实验结果显示,财产的所有者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东西就值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而潜在的买家也发自内心地觉得,那些东西就值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当拥有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不仅开始相信它有更高的价值,还会觉得其他人也能自然而然地看到这部分额外价值,并愿意为之付钱。
1704591473
1704591474 造成这种高估效应的一个原因是,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有权会让我们更关注它的积极方面。
1704591475
1704591476 当布拉德利夫妇准备卖掉房子的时候,他们在那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艾米莉第一次学会走路的地方,双胞胎为了争论谁更受欢迎而大打出手的地方,可以滑下楼的楼梯,喜出望外的派对,以及或结结巴巴或大喊大叫念错自己孩子名字的时光。他们无意识地将这些经历加到了这栋房子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中,也加在了房子本身的价值上。不同于潜在的买家,在他们的眼里,看不到那些老旧的锅炉、摇摇晃晃的楼梯,也看不到危险的自行车架。他们只关注积极的一面,关注曾经在此的美好时光。
1704591477
1704591478 对于那部分额外价值,布拉德利夫妇的理由非常主观,他们困在了自己的视野中。因此,他们会期待完全不了解那些经历的陌生人,能够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他们的房子。他们的情感和回忆,无意识地变成他们对房子的评估方式的一部分。显而易见,对于没有那些回忆的人来说,布拉德利夫妇的做法和房子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但其实,当我们在评估自己的所有物的时候,就会看不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对那些物品的情感加成是自己的东西,而且也只属于自己。
1704591479
1704591480 我们如何拥有它?
1704591481
1704591482 拥有感能够并且确实以多种形式出现。我们获得拥有感的方式之一,便是对其投入精力。
1704591483
1704591484 精力给我们以拥有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创造了某些东西。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我们在它身上花费了精力,便能进一步感受到自己参与创造它的爱。这部分不需要很大,甚至不一定真实,只要我们坚信,自己与创造过程有关,我们对它的爱便会有所增长,于是,我们也就更愿意为它付钱。对于一样东西——房子、车子、被子、开放空间规划、关于金钱的书,投入的工作越多,我们就会越重视它,也就越觉得自己切实拥有了它。
1704591485
[ 上一页 ]  [ :1.7045914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