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631717
第三步:除了第一步甄别的贸易商品和服务产业之外,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私人企业自己成功发现的产业并支持这些产业发展壮大。
1704631718
1704631719
该方法在尼日利亚的应用见下文。
1704631720
1704631721
选取部门
1704631722
1704631723
选择人均GDP超过尼日利亚100%—300%的国家表4.7中是人均GDP为尼日利亚100%—300%的国家名单。排除掉增长缓慢的国家(即年均增长率低于6%的国家)之后,剩下的是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和印度。
1704631724
1704631725
表4.7 2009年的购买力平价人均GDP (2005年不变价国际元)
1704631726
1704631727
1704631728
1704631729
1704631730
根据要素禀赋标准,在这些国家中印度尼西亚与尼日利亚最接近——二者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都是前OPEC国家,但又从事着劳动力密集型生产。[7]印度尼西亚成功地同时使用其自然资源和丰裕的劳动力来发展与其潜在比较优势相一致的产业。笔者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认为(Lin,March 2011),对于资源和劳动力都丰富的国家,资源丰富型国家和劳动力丰富型国家两者都可用做比较对象。[8]
1704631731
1704631732
尽管不属于资源丰富的国家,越南的高增长率也使它成为一个合适的比较对象,尤其是从其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角度。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使越南某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迅速消失。
1704631733
1704631734
另一个参照国是中国。中国的人均GDP约为尼日利亚的三倍且不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鉴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庞大的人口和国内市场,以及中国在技术增加值链上的迅速上升,以前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产业可能正在失去其成本优势,所以中国的生产结构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模仿对象。尤其是当尼日利亚可以用其自然资源带来的租金改善其基础设施和教育时。
1704631735
1704631736
最后一个参照国是印度。尽管印度并未完全利用其比较优势——丰富的非熟练劳动力,但其熟练劳动力却在一些全新的领域被成功应用,如呼叫中心。因此在某些方面,印度的产业结构也是与其潜在比较优势相一致的。
1704631737
1704631738
这些国家出口什么商品
1704631739
1704631740
表4.8给出了上述参照国的劳动力密集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并简要评价了尼日利亚在这些产业上的潜力。
1704631741
1704631742
表4.8 甄别增长部门:中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出口品
1704631743
1704631744
1704631745
1704631746
1704631747
1704631748
1704631749
1704631750
1704631751
1704631752
1704631753
1704631754
1704631755
1704631756
对规模报酬有限,且只要求很少投资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品的进口
1704631757
1704631758
表4.9给出了对规模报酬有限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品(4位数SITC层次上)的进口。
1704631759
1704631760
表4.9 2010年尼日利亚的前15位进口品
1704631761
1704631762
1704631763
1704631764
1704631765
私人部门活跃且已经成功实现自我发现的产业
1704631766
[
上一页 ]
[ :1.7046317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