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638490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厂商要这样做?不同的价格为什么比单一价格带来更多的利润?不妨想一下,若厂商只实行单一价格,若价格为p1,则会失去想购买Q3的消费者;若价格为p3,消费者固然多了,但厂商会失去想购买Q1(他们混在p3时的全体消费者之中)的人本来会白白送上门的银子(=(p1-p3)×Q1)。可见,不同的价格,会带给垄断者更多的利润。第二,当垄断者对购买量大的消费者打折时,不是会丢钱吗?为什么还愿“打折”?其原因是,厂商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技术。当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反而还是下降的。因此,价格与平均成本仍会有离差。这在图8.12中可以看出。
1704638491
1704638492
(3)三级价格歧视下利润的上升
1704638493
1704638494
三级价格歧视仍是对人,不过不像一级价格歧视那样对消费者分得那样细,而只是大略分类。
1704638495
1704638496
从图8.13可以看出,三级价格歧视下的价格差别反映了需求弹性的差别。
1704638497
1704638498
1704638499
1704638500
1704638501
图8.13 三级价格歧视
1704638502
1704638503
一家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线只有一条MC。设其面临两类需求D1与D2,D1的需求弹性为ε1,D2的需求弹性为ε2。若垄断厂商要追求利润极大化,必应满足
1704638504
1704638505
1704638506
1704638507
1704638508
为什么?因为同一种产品,如在东城区的MR1大于在西城区销售得的MR2,则可通过把货物从西城转移到东城而提高利润,而同样的MC可以由于需求线弹性不同而对应不同的价格水平。
1704638509
1704638510
弹性差异与价格差异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可以推导如下
1704638511
1704638512
1704638513
因为
1704638514
1704638515
1704638516
与
1704638517
1704638518
1704638519
1704638520
1704638521
1704638522
1704638523
1704638524
公式(8.20)可以帮我们计算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别或相对价格之比。
1704638525
1704638526
例6:若有两组消费者A与B,A组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B组的需求价格弹性为4。求两个市场上的价格之比。
1704638527
1704638528
解:记A组市场上弹性为|ε1|=2,B组市场上弹性为|ε2|=4,则由公式(8.20),可得
1704638529
1704638530
1704638531
1704638532
1704638533
2.价格歧视的效应分析
1704638534
1704638535
价格歧视并不是违反法律的不法活动,只要在价格歧视下厂商索价没有超出需求线上对应的价格高度(保留价格),那么,就没有理由说厂商通过价格歧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价格歧视只是由于厂商通过自己已获得的信息优势,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前面说的那个“冒充”同仁堂的例子,其不法性可能还在于那个“冒充”上。古往今来,医生对穷人看病都可能不收钱或少收钱,而对阔佬送的厚利则从容笑纳。一个愿挨,一个愿收,只要厂商收的价没有超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应该讲是合法的。
1704638536
1704638537
价格歧视与通常的垄断价相比会造成更多的社会成本吗?不会。价格歧视下的社会福利损失反而比垄断下的福利损失小。请看下面两个图:
1704638538
1704638539
[
上一页 ]
[ :1.704638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