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645524
我这份讲义是无法与陈岱老说的三四十年代清华、西南联大的“讲义派”比的。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框架,有取舍地阐述前人的成果,有的就是直接用自己的文字转述别人的例题。每一章后面,我都如实供出讲稿的思想资料来源。全书共列出200来种书籍与文章。换言之,别人读了这些东西,照样可以写出这份讲义,甚至更好。
1704645525
1704645526
这是微观经济学的讲义,与宏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是在既定的体制下研究经济运动的规律,而微观经济学则是分析体制本身的由来,分析体制演进的理由与方向,更重要的是,给出新体制的理念,用马克思的话说,是研究生产关系。对体制演化的研究,必须运用思想的显微镜。只有在显微镜下,我们才能放大人们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配置效应与福利效应。我们之所以要运用这种或那种“假定”,只不过是借助于数学这种抽象工具,展示体制演化的胚胎状态,比较与鉴别关于体制发展的各种理念,从而找出真理。古往今来,真理是最最稀缺的,其表达式一定是最简单、最朴素的。一个成功的公司老板,或一代英明的君主,其思想深处,一定存在某种理念,说出来它们或许只有几个字,但其背后,一定积淀了巨大的财富变迁与人民命运的沉浮。再一细究,这些理念其实早就藏在某个学者的书中,只是天机不可泄露罢了。教微观经济学的老师,只能在显微镜下放大这形形色色的理念的微观结构,推出新的理念,让新一代的经理们与决策者择而用之,以更新人们的观念,更新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这种工作,与生物科学也许更接近,即要推出新的生命形态,研究必须是“微观”的。
1704645527
1704645528
本人见证了中国经济体制在20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时间里的深刻变迁,目睹了这种变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从中也感受到了推进这种变迁的几代中国经济学家的微观经济学功底的力量。当然,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相比,中国经济学与诺贝尔奖的距离更为遥远。中国的数、理、化学科经过100年左右的累积,方才能在今天与世界一流高手对话与交手。中国的经济学的累积过程被中断,在基本理论与方法上,至今仍在零附近徘徊。我们愿意从现在起,投入一个世纪的努力,在经济学上既造出中国的原子弹,又做出诺贝尔奖级的理论贡献。那就是,在理论上给出中国经济体制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新的理念、科学证明与设计,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此同时,把中国的变迁过程的理论说明写到国际上去,并且,决不只是套用人家的模式,做些边边角角的拾遗补缺,而是在一个或几个领域,站在经济学理论思维的国际最前列,展示我们民族的理论原创力。中国的经济复兴是远胜于拿一个诺贝尔奖的;但将在中国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提炼成诺贝尔奖级的课题,写成震撼人心且出诗入画的理论文章,却比中国经济复兴还要难。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这累积过程中,书总得有人教。本人深知以讲义的方式来投入是微不足道的,就算精卫填海吧。
1704645529
1704645530
作者对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李子奈主任、黎诣远、陈章武、吴栋、华如兴、宁向东教授在教学过程与本讲义编写过程中的悉心照顾与帮助,深表感谢。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主任、海闻、胡大源、赵耀辉、姚洋教授在教学安排、业务交流中的种种教诲与建议,深表感谢。对岳秀霞女士、邢惠清女士、赵普生女士在讲义打字与教学安排中的热情支持深表感谢。
1704645531
1704645532
最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彭松建社长、杨立范先生、林君秀女士等对这份讲义的出版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帮助,本人心存感激,并会将这份感激保存至以后的写作中去。
1704645533
1704645534
平新乔
1704645535
1704645536
2001年1月31日
1704645537
1704645538
于北大中关园
1704645539
1704645540
1704645541
1704645542
1704645543
1704645544
1704645545
1704645546
1704645547
1704645548
1704645549
1704645550
1704645551
1704645552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1704645553
73803
1704645554
作者: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1704645555
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704645556
ISBN: 9787111496571
1704645557
1704645571
1704645572
1704645573
Cover
[
上一页 ]
[ :1.704645524e+09 ]
[
下一页 ]